火燒雲反思總結

  《火燒雲》作者通過對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我的公開課在悅耳的鈴聲中拉上了帷幕,心中那些許的興奮和太多的遺憾簇擁著我走出了教室門。為了這節公開課,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可以說投入了比平時多兩倍甚至幾倍的精力,當然有收穫也有遺憾,也正是這些收穫和遺憾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不過,這堂課還是讓我感到了不滿足。如果在前面的環節上再緊湊些,那麼,片斷練習: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隻小白兔,******,過了幾秒鐘,******;很快又來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柺杖******,又不見了。完全在這節課上可以進行,這樣比下節課進行而更有效果,但遺憾的是我沒能完成它,因為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除此之外,“雲”的發音上的口誤也讓我很尷尬。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出現這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對此,我將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2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巨集,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紅和“燒著”了整個天空後顏色之“變”: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後是寫火燒雲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著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看的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後面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大狗小狗都不見了。

  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採取不同方式的讀,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篇3

  《火燒雲》是一片景色優美的文章,描寫的是夕陽西下時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同學們,你們看見過玩魔術嗎?喜歡嗎?你能知道你喜歡的魔術師的名字嗎?你們想知道老師喜歡的一位神奇的魔術師的名字嗎?它就是大自然***以此來告訴學生: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近而引出火燒雲的各種圖片***

  今天,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又會向我們展示怎樣輝煌的篇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自然的傑作***點選課件,出示雲圖片***

  通過展示這些圖片,一是讓學生明白:老師為什麼說“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是美麗的火燒雲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許是學生覺得大自然真得很神奇,因而他們的情緒也非常高漲,尤其在出示了火燒雲各種形狀的圖片後。我這樣問學生:“看著這些圖片,你覺得火燒雲還像什麼?”對這個問題,學生的發言非常踴躍,有的說像“海獅”;有的說像“鱷魚”;還有地說像“烏龜”……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很高興,因為這真是我想要的。火燒雲的變化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如何讓這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從學生口裡敘述出來,是我下節課的訓練目標。而此時學生能想象出來,那麼他***她***就能說出它的樣子,之後的變化和消失就成了順理成章的問題了,有了這前奏,學生的片斷練習就有了眉目了。

  在學習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時,我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火燒雲顏色變化之多而出示了各種顏色的火燒雲圖片,那些美麗的圖片在視覺上給了學生全新的感受。因而,在我這樣問他們時“那麼多美麗的顏色交織在一起,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他們說出了許許多多的詞語,例如: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覺到了學生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這讓我十分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