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班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三十五位。極盛於兩漢魏晉,名門望族,人才輩出,燦若星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班姓姓氏源流

  班***Bān***姓源出有二:

  1、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若敖的後代。若敖的兒子名叫鬥伯比,鬥伯比的兒子名叫令尹子文。相傳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長大的,因虎身有斑紋,後代就用“斑”為姓氏。“班”和“斑”通用,後改成“班”。

  2、據《風俗通》記載:班姓為楚令尹闕班的後代。

  得姓始祖

  鬥班。班氏是源自春秋時代的楚國。按《風俗通》記載,班氏的始祖鬥班,是楚國的公族。推算起來是上古顓頊高陽氏的後裔。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所說,他是吃虎乳長大的,而喂他的老虎身上有班紋,所以他才以鬥班為名,也使他的後人“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班。古代的“斑”和“班”通用。古代的楚國,在今湖北、湖南一帶。望族居扶風郡***今陝西省咸陽縣東***。班氏後人奉鬥班為班姓的得姓始祖。

  班姓遷徙分佈

  黑龍江:哈爾濱,牡丹江,大慶,黑河,齊齊哈爾,肇州,肇東,綏化,依蘭,嫩江,龍江;

  吉林:長春,吉林,松原,通化,白城,蛟河,扶余,敦化,白山;

  遼寧:瀋陽,大連,營口,大石橋, 鐵嶺,鞍山,丹東,撫順,海城,錦州,盤錦, 朝陽, 建平;

  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通遼,鄂爾多斯,集寧,巴彥淖爾市,錫林浩特,呼倫貝爾;

  河北:石家莊,承德,邯鄲,廊坊,唐山,保定,衡水,秦皇島,張家口,山海關,武安,三河,滄州,涿州, 廣平, 大名;

  山西:太原,忻州,定襄, 原平,大同,陽泉,長治,霍州,朔州, 代縣, 臨汾, 渾源, 岢嵐;

  陝西:西安,府谷, 榆林, 鎮安;

  甘肅:蘭州,天水,白銀,慶陽,平涼,張掖, 秦安;

  寧夏:銀川;

  新疆:烏魯木齊,伊犁,阿克蘇,博樂, 石河子,哈密, 烏蘇;

  山東:濟南,青島,淄博,聊城,冠縣,德州,臨沂,平邑, 日照,莒縣, 莒南,荷澤,惠民,棗莊,蓬萊,東營,滕州,微山,萊州,臨沭;

  河南:鄭州,洛陽,開封,商丘,新鄉,南陽,駐馬店,周口,焦作,濮陽,夏邑,清豐,永城,宜陽,上蔡,杞縣,原陽;

  安徽:合肥,肥西,碭山,蚌埠,淮南, 宿州,阜陽,穎上,六安,黃山,銅陵,巢湖,宣城,池州,滁州,馬鞍山,蕪湖,霍邱,舒城,無為;

  江蘇:南京,蘇州,徐州,揚州,鹽城,連雲港,崑山,興化,贛榆, 泗陽, ;

  浙江:杭州,寧波,溫州,嘉興,台州,金華;

  江西:贛州,南昌,吉安;

  福建:廈門, 泉州,南平;

  廣東: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清遠,佛山,東莞,惠州,開平,連南;

  廣西:南寧,桂林,百色,河池,柳州,桂平,賀州,防城港,欽州,金田,田東,來賓,北海;

  雲南:昆明,楚雄,昭通,文山,富寧;

  貴州:貴陽,遵義,興義,黔南,安順,畢節,開陽,羅甸,望謨,紫雲,清鎮,惠水, 息烽, 修文,;

  湖北:武漢,潛江;

  湖南:長沙,婁底, 常德, 懷化;

  四川:成都,攀枝花, 瀘州;

  海南:海口,三亞;

  臺灣:臺北;

  班姓歷史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大守。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班婕怒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寵幸。有一次,皇帝偕之遊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悽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漢有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 彪:字叔皮,後漢扶風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餘歲的時候,因為避難跟從隗囂,寫了《王命論》想感化他,但是隗囂始終不為所動。班彪於是轉而躲避到河西,為竇融出謀劃策,幫助漢王朝的興起。漢光武帝初的時候舉茂才,拜許令,後來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官職。他因為才華很高,於是專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遺事,旁貫異文,後來作傳數十篇。用來補充史記太初以後的缺節。後來又擔任瞭望都長。卒於官,終年51歲。

  班 固:字孟堅,為後漢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於是回到家裡,繼續他父親的事業,被人告發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明帝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後來被遷為郎,典校祕書,終於寫成了《漢書》。從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後經歷20餘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超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於監獄之中。終年60歲。

  班 超:字仲升。班彪的兒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後,家境貧困,班超為了養活母親只好為官府抄書。曾投筆嘆息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當校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筆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領著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餘城獲得安。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封為定遠侯。實現了他的願望。年老後,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同年病逝,終年70歲。

  班 昭: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北***人,出生於一個“家有藏書,內足於財”的顯貴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學問;長兄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將。家庭的薰陶,父兄的影響,加上自身的聰穎努力,使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鉅著《漢書》。她去世時,當朝的皇太后親自素服舉哀,為她行國葬之禮。這個女子,就是我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班昭。

  班言:明朝名士***生辰不詳***。

  班第:清朝內閣大學士***生辰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