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訣

  二十四節氣與年氣候因素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和病因病機、養生等方面有一定的關係。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24節氣養生歌訣

  立春:立春要養肝

  雨水:雨水多養脾,當心倒春寒

  驚蟄:驚蟄吃梨,潤肺健脾

  春分:春分最忌大寒大熱

  清明:清明瞭,早點起

  穀雨:穀雨時節試新茶

  立夏:夏季養肺,省苦增辛

  小滿:小滿來了,防溼熱

  芒種:芒種到,多衝涼

  夏至:夏至多汗,防風補水

  小暑:小暑清熱要淡補

  大暑:大暑養生離不開粥和水

  立秋:秋後早上宜喝粥

  處暑:處暑後,每天多睡一小時

  白露:白露不露身

  秋分:秋分多喝水,少說話

  寒露:寒露不露腳

  霜降:補冬不如補霜降

  立冬:到了冬天要滋陰

  小雪:小雪後,溫熱進補

  大雪:大雪補得好,一年不受寒

  冬至:冬至一陽生

  小寒:小寒,補腎最佳時節

  大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立秋養生歌訣

  立秋涼風虎熱防

  舒暢情志防肺傷

  散步太極除秋乏

  秋收少吃蔥薑辣

  酸果菠乳柔潤味

  防暑除溼護脾胃

  歌訣解析:立秋後雖偶有涼風,但秋陽肆虐,有時天氣還非常炎熱,應謹防“秋老虎”傷人。飲食注意少吃蔥、姜、蒜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食物。運動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專案,以解除“秋乏”;適當食用防暑降溫之品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

  每年公曆的8月7~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之意,“秋”表示莊稼成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時節,萬物成熟收穫,天地間的陰氣逐漸增強,而陽氣則由“長”轉“收”。雖然我國民間有“立秋之日涼風至”的諺語,但由於每個地方的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各地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事實上,由於立秋常處於三伏天的末尾階段,此時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很多地方天氣還非常炎熱,故有“秋老虎”之稱。

  立秋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在起居上應做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立秋後天氣依舊很炎熱,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樣,使用空調來降溫。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立秋後儘量不要在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因為立秋後雖然暑熱未盡,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熱、夜間涼爽。如在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容易使人出現身熱頭痛、關節痠痛、腹痛腹瀉等症狀。

  飲食養生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因為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檸檬、楊梅、葡萄、橘子、柚子等酸味食物。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不宜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雖然是進補的季節,但也不能盲目進補, 要視自己的身體需求而定。普通人從日常飲食即可得到足夠的營養, 不用補。立秋後燥氣當令,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蜂蜜、菠蘿、乳製品等以滋陰潤肺。另外,因立秋時暑熱之氣還未盡消,天氣依然悶熱,故仍需適當食用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

  運動養生

  立秋以後,天氣漸漸轉涼,人體出汗減少。人體感到舒適,並處於鬆弛的狀態,機體隨之會有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此時,通過適當的運動可有效驅除“秋乏”。運動者可根據自身體質和愛好,選擇散步、太極拳、爬山等輕鬆柔緩的專案,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運動時間可加長,但要注意強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情志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立秋後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心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