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詐降的故事

  姜維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是蜀國軍師諸葛亮的徒弟,他的一生對蜀國可謂功不可沒。姜維曾詐降曹魏,可惜以失敗告終。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姜維還是魏國的將領,被諸葛亮使用離間計導致被魏國上峰猜忌,在離開的時候沒有通知姜維。姜維沒有辦法所以不得已投降蜀漢,在蜀軍中被諸葛亮重用,當然也沒有什麼大的起色。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軍權便由姜維獨掌,他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他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人交過很多次手。

  演義記載了姜維北伐總計大勝了兩次,小勝了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但是後來因為蜀中的很多大臣也都反對姜維去北伐曹魏,而這個這個時候宦官黃皓趁機收攏軍權,姜維想殺他,結果卻沒有殺成功,最後只落得個在沓中屯田避禍的下場。也算是可悲的一段遭遇。

  在司馬昭五道伐蜀戰役中,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的大軍,但是卻被鄧艾從陰平地區偷襲到成都,導致劉禪失敗投降。事發之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姜維的妻子也協助了他。

  姜維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本來是打算利用鍾會去反叛曹魏,來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是,最終鍾會反叛還是失敗了,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還有姜維的妻子也因為小人告密而喪命。

  姜維屯田避禍的故事

  姜維避禍,說的是姜維在祁山與鄧艾相持,稍占上風,卻因為宦官黃皓與想要取代姜維的右閻宇狼狽為奸,向後主進讒言將其召回。姜維被迫班師,求見後主不得,卻通過郤正得知了真相。姜維氣憤欲殺黃皓,被郤正勸止。郤正建議姜維帶兵外出沓中屯田避禍,並列舉四大優勢:一可以收穫糧食以供軍中之用,二可以奪取隴右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以使魏國軍隊不敢對我漢中累舉妄動,最後,在外握有兵權,誰也不敢算計你,可以避禍。這就是保國安身的辦法,姜維大喜非常感謝郤正,次日召集眾將,對漢中防禦體系進行了周密部署後率軍北上沓中屯田。

  通過姜維避禍的歷史典故可以看出,要學會避禍自保,避免與敵手正面相撞,防止自己得不償失。這種謀略的表現形式很多,可以從時間上分為防患於未然和補救於事後,可以從態度分為積極遏制和消極避讓,可以從手段上分為正當和歪曲。“走”或“不走”有時的確要費一番思量。該走的時候不走,不該走的時候又走了,都會產生困擾。

  姜維,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從政治家倫理方面言之,姜維可算是三國時代的政治家中當之無愧的英雄。概括他的一生“恪盡本職超越了極至”

  姜維北伐的故事

  縱觀姜維的一生,在諸葛亮去世之後,秉承著繼承先主、武侯的遺志,一共有過十一次的北伐記載,第一次是在238年的時候,姜維和蔣琬兩人合力出師伐魏,但是在南安被魏軍阻攔了下來,一番相持只好無奈退兵。第二次北伐是一次成功的大勝,姜維派出當時在蜀國還算強勢的王平攻打魏國,曹爽大敗,差點就攻入關中,可惜還是功虧一簣。第三次北伐也小有收穫,在這次北伐中,姜維在隴西一帶擊敗魏將,收服了涼州的胡人王,之後的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因為走漏了訊息,鄧艾先有準備,所以只能無功而返。

  之後的5,6兩次北伐都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在第七次的時候,姜維再次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擊敗了魏將李簡,之後乘勝追擊,攻取了河關、臨洮兩個縣城,也算是小有收穫。在之後,公元256年的時候,姜維再次出兵大敗雍州刺史,斬殺魏軍數萬人,但是魏軍快速增援,姜維不得不撤退。但是之後的第九次北伐的時候,因為援兵遲遲不到,姜維被鄧艾擊潰,蜀軍傷亡慘重,而這之後的兩次出戰也都是沒有什麼收穫,無奈只能回軍。

  縱觀姜維的北伐記錄,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勝多敗少,即使在蜀漢明顯劣勢的時候,姜維依舊可以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可見姜維的軍事才能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為蜀國自身的羸弱,最後北伐還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