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稜斯克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斯摩稜斯克戰爭是一起發生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和沙俄之間的武裝衝突。雖然在這次戰爭裡的各場小戰役中,雙方互有勝負,但最終俄軍主力部隊在1634年2月投降並簽署了波爾亞諾夫卡條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斯摩稜斯克戰爭背景

  斯摩稜斯克戰爭背景是1632波蘭國王去世,人民大眾為了新的統治者進行了選舉,最終他的兒子成為了新的國王。波蘭相鄰的國家預估選舉會被延期,因此他們打算試探試探是不是真的會延期。瑞典國王派遣使節到沙俄及奧斯曼帝國,希望他們可以結盟一起攻打聯邦。

  那時,聯邦還沒有做好打仗的準備,他的王室軍隊在當時只有三千人,而斯摩稜斯克衛兵才五百人。更糟糕的是駐守在邊境的軍隊大多由當地的志願兵組成,當了解到沙俄要攻打自己後,意識到國家的兵力之弱,於是在1632年開始徵兵,大概四千五百人入伍當兵,而且還徵募到五百名志願軍和兩千五百名常備軍。五月,參議院決定給軍隊增兵,但遭到了大指揮官的反對,他覺得兵力已經足夠,在此艱鉅的情況下,陸軍指揮官還是招募到了兩千新兵。

  已經收復一些失地的俄羅斯覺得聯邦會因為國王的去世而削減實力,所以他沒有等瑞典軍隊和奧斯曼軍隊就開始了戰爭,其目的是收復斯摩稜斯克。斯摩稜斯克省的省會就是斯摩稜斯克,古往今來,它是重要的兵家之地。在好幾個世紀都因為戰爭而多次易手,為了復仇及收復失地,俄羅斯軍隊堅定地向聯邦進軍。這場戰爭的擁護者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支持者是沙俄皇帝的父親菲拉列特主教,他是著名的反波派代表。

  斯摩稜斯克戰爭過程

  ‍‍斯摩稜斯克戰爭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和沙俄之間的矛盾引發的武裝衝突,發生在1632年–1634年之間,因為沙俄想要重新奪回曾經屬於俄羅斯領地的斯摩稜斯克,從而爆發了斯摩稜斯克戰爭,那麼斯摩稜斯克戰爭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1632年10月俄軍進攻立陶宛邊界,佔領了幾座城鎮和堡壘,在28日這一天向斯摩稜斯克發起圍攻。沙恩部在斯摩稜斯克要塞周圍修建圍牆,並挖空其地基,毀掉了很大一截城牆和一座守衛塔。1632年12月俄羅斯的重炮抵達斯摩稜斯克,對斯摩稜斯克進行轟炸,隨後又發起進攻,斯摩稜斯克的駐軍損失慘重,並且物資緊缺。1633年6月,一些士兵開始離開部隊,其他士兵也做好了投降的準備。1633年春,瑟姆正式批准了增加援助部隊,並提供了增援的大量資金。

  1633年2月,立陶宛軍隊突襲俄軍後方,打亂了他們的針腳。拉齊維烏設法突破了俄軍戰線,給斯摩稜斯克帶來了大約1000名士兵和物資,加強了其要塞,駐軍的士氣也得到提高。在奧倫達倫科和馬爾欽·卡扎諾夫斯基的領導下,哥薩克準備突襲俄羅斯的補給線,來解救波蘭立陶宛軍隊。在九月末,對斯摩稜斯克的圍攻達到最後階段。1633年9月28,俄羅斯的主要物資點被聯邦軍隊奪取了,並在10月4日突圍。俄軍想要的增援沒能抵達,而俄軍後方又被聯邦和哥薩克軍隊破壞。1634年2月25日,俄羅斯簽署了投降協議,丟掉了他們大半部分的炮。最終斯摩稜斯克戰爭以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勝利宣告結束。

  斯摩稜斯克戰爭影響

  斯摩稜斯克戰爭發生在波蘭和俄羅斯立陶宛之間的武裝衝突。1632年10月,俄羅斯為了收復領土斯摩稜斯克發動戰爭,斯摩稜斯克戰爭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

  這場戰爭中聯邦和俄羅斯軍隊都引進了西方新的技術,然事實證明,聯邦軍隊的接受能力更強,適應更好。這雖然是俄羅斯失敗的原因之一,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用來攻打城市的炮兵沒有及時到達斯摩稜斯克,而且這時波蘭騎兵還封了俄羅斯的糧食供給線。

  雖然情況非常糟糕,但俄羅斯還是需要人來頂罪,這個倒黴的替罪羊就是沙因和他的第二指揮官以及指揮官的兒子,在1624年的四月他們被指因叛國罪而被處決。戰爭過後,幾個國家由於達不成共識,而俄羅斯覺得這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因此他們的結盟計劃到此為止。

  斯摩稜斯克戰爭影響中最主要的就是1634年4月30日雙方開始了和平的談判,著名的波爾亞諾夫條約在一個月後簽署成功,這結束了雙方長達多年的敵對狀態。條約中說到俄羅斯要賠償戰爭賠款多達兩萬金盧布,與此同時要求瓦迪斯瓦夫放棄皇位,還回莫斯科皇權的象徵,雖然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但同時他在外交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