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產後發燒的原因

  產後發熱的原因有哪些呢?現在產婦的保養很重要,適當調理身體才是產後恢復的關鍵!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1.急性乳腺炎引起發燒

  新媽媽的乳汁分泌過多、過濃,往往會導致寶寶吃不完或者流出不暢,過多的乳汁會鬱積成塊,積在在乳腺管內。如果恰逢小寶寶吸吮時損傷乳頭,就會導致病菌在乳腺部位生長繁殖,引起急性乳腺炎,發炎部位又硬又腫,伴隨著疼痛。如果是這種原因引起的,醫生會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您也要配合著做好護理,比如用溫毛巾敷硬塊10分鐘,並經常按摩患處,洗澡時可用熱水多衝幾次。睡覺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壓到乳房,這樣也很容易發炎。在坐月子中給孩子餵奶的話最好不要吃藥了,如果在餵奶的情況下想要好的療效,建議多吃維生素C,平時要多注意休息。

  2.產褥感染引起發燒

  產褥感染也是造成新媽媽發燒的一個常見原因。通常,產婦在生產後身體都比較虛弱,如果在這時候遇到致病菌侵入體內,就很容易引起產褥感染。判斷是否因產褥感染而發燒,您可以觀察惡露。如果惡露變成深紅色且有惡臭,很可能子宮已經發炎,建議您積極治療,嚴重的話需要住院。

  產褥感染後,炎症的部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依次向創傷部位、子宮內膜或子宮肌、子宮旁組織、腹膜、血液侵入。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最好在創傷部位發生炎症,如外陰或陰道裂傷感染時就將炎症控制住。如果病毒已侵入子宮旁組織,就可能形成膿腫,伴有發熱腹痛。如果蔓延至腹膜,除寒戰高燒外,會出現脈搏增快和腹痛加劇的情況。若病菌進一步侵入血液,則有可能導致敗血症。

  3.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發燒

  此外,泌尿系統感染也會造成產婦的發燒。懷孕時子宮常常受到壓迫,孕婦容易尿頻、憋尿,如果陰道細菌經過尿道進入泌尿系統,就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其他發熱情況

  1、上呼吸道感染也會引起發熱,同時伴頭痛、鼻塞、咳嗽、流涕症狀。檢查可發現咽部充血,扁桃腺腫大,呼吸音粗重,可以用感冒藥治療,必要時可加些抗生素,或用中藥治療。

  2、發熱伴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則可能患有泌尿系統感染,若患腎盂腎炎,檢查可發現腎區叩擊痛,尿常規檢查異常。

  3、產婦合併有肝炎、結核等,甚至熱天發生中暑都會有發熱症狀。產婦在產褥期持續發熱,尤其是高熱,應引起家人的重視,需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影響產婦身體康復。

  女人產後發熱的幾個原因

  正常發熱

  在坐月子期間,新媽媽的體溫通常都在正常範圍內,但是如果產婦因產程過長、體力消耗過多、精神緊張等情況,導致產後一天內體溫出現輕微地升高,且不超過38度。一般在充足休息後,體溫在24小時之內就會恢復正常。產後3-4天時,新媽媽開始分泌乳汁,乳房血管和淋巴管的擴張、乳房的膨脹也會使體溫略微升高,一般在幾個小時之後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異常發熱

  如果新媽媽在產後第2-10天中,體溫連續兩次高達38度屬於異常情況,應進一步確診是否為產褥感染。產褥感染者大多產前出現胎膜早破,或生產時有產道裂傷,或產後出血等情況,導致產後身體的免疫力低,容易感染細菌,進而引起發熱。所以,當新媽媽出現以下產褥感染徵兆時,應及時就醫診治。

  1、常見的發炎部位有:外陰、陰道、宮頸、會陰側切等部位,常有區域性紅腫、傷口開裂、異常分泌物、腥臭味等症狀。

  2、子宮內膜炎和子宮肌炎大多出現在產後3-5天,輕者症狀表現為:惡露增多伴有臭味、腹脹、下腹疼痛及壓痛;重者症狀表現為:發熱、寒戰、下腹疼痛及壓痛、白細胞升高。

  3、盆腔感染多發生在產後5天,出現高熱、寒戰、下腹痛、壓痛,容易導致盆腔膿腫、高熱不退。盆腔腹膜炎會出現寒戰、高熱、腹脹、嘔吐、全腹劇痛、腹肌緊張等症狀,可能引起腸粘連、腹瀉、尿困難等病症。

  4、血栓性靜脈炎多出現在產後7~10天,年齡大、體形肥胖且長期臥床的新媽媽易患此病,症狀表現為:週期性發熱,持續性腹痛並向其他部位擴充套件。

  5、由急性乳腺炎導致的發熱,還可能伴有乳房疼痛、紅腫、破潰等症狀

  產後發熱的原因有正常發熱要注意休息就可以,如果體溫持續升高就要就醫啦!注意感染的問題不能耽誤的!產後恢復要著重保養的!身體才會恢復的快!母嬰也會健康!

  女人產後發熱怎麼辦

  理血驅風湯

  【組成】荊芥3~5克,澤蘭葉10~15克,秦艽5~10克,炮姜炭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理血驅風。

  【方解】方中用荊芥理血驅風,治產後風熱發熱;澤蘭葉以行血養血而不傷正;復以秦艽養血舒筋、祛風通絡,解熱鎮痛;終以炮姜炭溫血分之寒,而斂浮陽,以化瘀生新定痛。合用共奏理血驅風之效。

  【主治】產後發熱。

  【加減】若感染邪毒而發,加薄荷6克***後入***、金銀花30克,赤芍15克,細生地10克,紫丹蔘15克;大便未解,加火麻仁30克,納差,加焦山楂30克,陳皮30克,青蒿梗15克;瘀血而致,加桃仁、益母草各10克,王不留行30克;外感風寒,加金銀花、海桐皮各30克,薄荷6克、焦山楂15克;感受溼熱而發,加海桐皮30克,益元散30克,荷梗10克,炒全當歸10克,焦山楂15克。

  【附記】治療本證,應從“虛”、“瘀”二字出發,再隨證加入除去病因***辨證求因***之品。以本方隨證增損,用之無不立驗。

  祖傳桂枝生化湯

  【組成】桂枝、炒白芍、炒荊芥、蔓荊子、炒當歸、炒川芎、益母草、艾葉、炮姜、通草、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扶正祛邪、調和營衛。

  【方解】產後外感發熱,多因風寒乘虛而入,鬱而熱驟。故方用桂枝溫經散寒、解肌發表。桂枝雖有辛溫解表之用,但有芍藥斂陰不傷正氣;炒荊芥解表而理血分;蔓荊子體輕而浮,主升而散,清利頭目,達邪外出;配合生化湯通滯和營、補血消瘀,而達“邪去正安”之用。故用之多效。

  【主治】產後外感發熱。

  【療效】臨床屢用,一般服1~2劑,即熱除體復。收效頗捷。

  柴胡四物湯

  【組成】柴胡15~24克,太子參7~12克,黃芩、白芍各9~15克,甘草3~6克,半夏、當歸、川芎各6~12克,生地15~30克,生薑2~4片,大棗3~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劑。

  【功用】扶正清透。

  【方解】“產後日晡發熱轉甚,非柴胡不能治,以八珍湯加柴胡,或四物湯合小柴胡湯治之亦效。”本證多因外邪乘虛而入,與正氣相爭,搏結於血室所致,故方用柴胡舒肝解鬱、提舉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達而出;黃芩苦寒清熱,使半表半里之邪熱得以內徹;復以參、草、夏、姜、棗等調和營衛;四物滋養肝血。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主治】產後寒熱往來、頭暈目眩、胸悶嘔吐、默默不欲飲食、周身不適、腹痛拒按、惡露不盡、或咳、或乳汁不通、乳房腫脹焮痛、舌紅苔薄白或白膩、或光剝少苔、脈浮數、或弦數、或弦細數。

  【加減】實熱,去當歸、川芎、白芍,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柏、赤芍;溼熱、去當歸、川芎、白芍,加龍膽草、蛇舌草、滑石、苡仁、赤芍;瘀熱,去白芍,加赤藥、丹蔘、桃仁、紅花、牛膝;虛熱、加青蒿、鱉甲、秦艽;食滯,加神曲、山楂、萊菔子;高熱煩渴,加生石膏、知母;乳汁不通、乳房腫痛、焮紅、加金銀花、蒲公英、牛蒡子、全瓜蔞、皁刺、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蘆。

  參芪荊防湯

  【組成】荊芥30克,柴胡15克,防風、薄荷各10克、黨蔘12克,黃芪15克,當歸、白芍、陳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血、透風熱。

  【方解】產後百脈空虛,腠理疏鬆,衛陽不固,對氣候冷熱適應能力差,以及由於失血、產道損傷、惡露等,生殖器易為細菌侵入、邪毒從***走竄經脈,以至蔓延全身而發熱。故方用參、芪、歸、芍益氣血、扶正氣;以荊、防、薄荷、柴胡、陳皮開腠理、祛風邪。合用有益氣血、透風熱之效。

  【主治】產後高熱。

  【加減】瘀血發熱,加益母草15克,桃仁、紅花、丹蔘各10克;暑溼發熱,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厚朴、半夏各10克;熱度持續不退者,加黃芩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