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用什麼藥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稱為“感冒、“傷風”。症狀包括鼻塞、流涕、發熱等,病程通常在7~10天,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急性鼻炎用的藥

  1.全身治療

  大量飲水,飲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

  ***1***早期用發汗療法 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2***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

  ***3***中成藥 疏風解表驅邪為主。

  ***4***抗病毒藥物 可在發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

  ***5***抗菌藥物 合併細菌感染或有可疑併發症時,全身應用抗菌藥物治療。

  2.區域性治療

  ***1***減充血劑噴鼻,可以減輕黏膜充血、腫脹而減輕鼻塞,改善引流,小兒用藥濃度適當降低。減充血劑的使用應在1周以內。

  ***2***可使用鍼灸及穴位按摩方法,可減輕鼻塞。

  3.對症治療

  對於發熱的患者給予冰袋物理降溫。嘔吐及腹瀉患者給予止吐及止瀉藥物治療,注意維持水鹽及電解質平衡。

  急性鼻炎的預防

  1.本病可發生或大或小的區域性範圍的流行,病毒可在空氣中通過氣溶膠傳播,流行期間應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不出入或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居室通風。外出時可佩戴口罩。

  2.引起急性鼻炎的病毒可在環境中長時間生存,因此可以經手接觸攜帶,隨後通過觸碰眼睛或鼻引起感染。所以勤洗手,改正揉眼、挖鼻的不良習慣可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3.疫苗接種:疫苗接種目前主要應用於針對老年人、兒童等易感人群的特殊流行性感冒的預防。對於普通感冒,由於致病病毒種類繁多,目前已鑑定出200餘種,且其間抗原極少出現交叉反應,疫苗接種在預防中作用有限。

  4.經常鍛鍊身體,提倡冷水洗臉或冷水浴,增強體質。

  5.注意勞逸結合,飲食調和。

  急性鼻炎的鑑別診斷

  1.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容易引起暴發流行或大流行。典型的臨床特點是急起高熱、顯著乏力,全身肌肉痠痛,而鼻塞、流涕和噴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狀相對較輕。可追蹤到與流感相關的流行病學史,流感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

  2.變應性鼻炎

  又稱過敏性鼻炎,是特應性個體接觸過敏原後由IgE介導的介質釋放、並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反應性疾病,非自限性,病程一般較急性鼻炎長。無發燒等全身症狀。鼻部症狀的發作與接觸一定的過敏原有關。專科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涕如清水樣。可有鼻、眼、顎部瘙癢。可合併支氣管哮喘等I型變應性疾病,鼻腔分泌物細胞學檢查、面板試驗、激發試驗及特異性IgE抗體測定等有助於鑑別[2]。

  3.急性鼻竇炎

  為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常可由急性鼻炎繼發而來。急性鼻炎病程延長,恢復期內症狀不減輕,反而加重應考慮急性鼻竇炎可能。其頭痛明顯,可有大量膿涕,中鼻道或嗅裂有膿,區域性出現壓痛;血中白細胞計數增多,中性粒細胞比率增加。行鼻竇影像學檢查示竇腔密度高,黏膜增厚,甚至可見液平面。

  4.急性傳染病

  許多呼吸道急性傳染病的早期可出現類似急性鼻炎的症狀,如麻疹、猩紅熱、百日咳等。麻疹從發病至出疹前,可有發熱、流涕等與急性鼻炎相似的症狀。但可有特異的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存在,在口腔黏膜第一齒處,可見0.5mm~1mm大小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該黏膜斑亦可見於脣內,出現2~3日即可消失,發病3~4天后,自耳後至四肢逐漸出現特異性的皮疹。猩紅熱,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也稱為化膿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有發熱、全身不適等表現。患者可有特異性皮疹、“草莓舌”、口周蒼白圈、帕氏線等特異性體徵。百日咳最初有咳嗽、打噴嚏,伴低熱約3天,以後咳嗽日漸加重,常日輕夜重,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一般為7~10天。此類疾病需要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對病程的嚴密觀察以鑑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