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文化消失的文章

  人類永遠是在進步著,傳統文化,正在被人們所遺忘,也許如今的人們並不在意這些。真正消失之後。人們才會嘆息。這就是人。逝去才會去珍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

  現在,傳統文化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用老舊的傳統文化,換來的只有新穎的創意。

  有許多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變得透明無法被看清。

  我印象最深的是民間的剪紙藝術,雖說剪紙,人人都會,但已經沒有多少人可以用心對待這一傳統文化了。

  走在古老的小鎮,四周流動著古色古香,別有韻味的氣息。推開一扇古老的舊房門,踏進屋,樸實簡樸的一切映入眼簾,寬大而又敞亮。木屋上貼著遠看著簡單,近看卻無比複雜的剪紙,精巧而細緻,讓人讚不絕口。

  走出小屋,一位老人正在慈和安詳的用小刀雕刻著,湊近一看,便會覺得這副剪紙惟妙惟肖。

  剪紙,陪了我們多少年,花開花落,就算一切徒勞無功,就算結果不過如此,我仍然選擇我自己認為最好的決定。剪紙。

  剪紙,一個流傳多年的民間藝術,現在卻不被我們珍視,我們應該放下手中的筆,調整為良好的心態,踏進傳統文化,去擁抱它,去感受它!已經流傳多年的文化,不能就這麼斷在我們這裡。

  剪紙,一個被我們遺忘,但卻被老人銘記和愛戴的一個民間傳統藝術。不知是誰第一個創造了它,誕生了剪紙這個美麗的傳統藝術。我至今還能看到這種帶有古色古香和各種韻味的民間藝術,對此我感到很是幸運,畢竟能在現在看到這麼精細而美麗的剪紙。花開花落,陪我們一起度過的傳統文化。

  剪紙雖然不能給予世人溫暖,但他卻能給人無窮無盡的希望。

  剪紙雖然不能成為我們努力的目標,但它卻能夠帶給我們信仰。

  剪紙雖然不能被我們所有人認可,但它卻始終活在這個世上,活著我們的心中。

  剪紙,一個簡單而又美麗精緻的傳統藝術。

  回頭望去,身邊已經沒有文化的影子了……

  關於2

  青蔥的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泥土上,新鮮的空氣,粘著一絲絲花香,縈繞在鼻尖,沁人心脾。充滿古韻的建築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芬芳而又素雅。街道里,做糖畫的老人與孩子們一起嬉笑。會堂裡,化了妝尖著嗓子的人,唱著京劇,一臉陶醉的觀眾注視著舞臺。然而,這一切都將像陳舊的照片消失殆盡。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老的建築紛紛被拆除,由於破舊,它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一座座歷史,不斷的沉沒、消失。開啟窗戶,吹來的風中散發出歷史的餘味和感傷的氣息。現今的人們,為追求繁華,漸漸忽視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注重金錢,這也是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在過去,人們喝的是純淨的水,吃的是土生土長的糧食,走的是泥地,充滿了鄉村的氣息。而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蔬肉瓜果都被轉基因的產物代替,喝的水都存在汙染,走的路都變成了柏油路。儘管繁華,卻少了樸實的鄉村氣息。唉!有多少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回憶起兒時的夥伴和歡笑,心靈深處的一絲絲憂傷和懷念一下子湧上心頭,思念的淚水奪眶而出。那個記憶中臉上溝壑縱橫的老人,彷彿又在眼前,做著糖畫,露出溫暖的笑容,而我心裡祈禱抽到龍的那種心情好似又回到身上,隨即,卻又像幻影般慢慢消失,無論我如何努力的想去抓住,都抓不住。時代進步了,賣糖畫的少了,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做那些不好掙錢而又辛苦的工作,有的也大多被現實的殘酷埋沒了,只有極少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取得成功。我想,要阻止文化的消亡,應該大力扶助民間文化遺產繼承人,讓學者開設講座,進行國學的宣傳,如百家講壇所引發的國學熱,搶救瀕危語種,制定有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培養高層次的研究人才,等等…我希望有一天,那些消失的傳統文化,能夠再次重生!

  抬頭仰望,明淨的天空被烏雲遮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黯淡了;天邊浮現的紅霞,妖豔而又美麗,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淌血;璀璨的星星從天邊墜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消逝了……

  關於3

  沙格龍舟賽是泉州市泉港區,特別是南埔鎮沙格村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競技專案。始於明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年曆史。;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沙格村一年之中最熱鬧的節日,除龍舟競渡外,還有傳統的祭神儀式,人們借屈原英靈和媽祖神威以求來年人丁興旺,風調雨順。此外還有海神巡遊,搭臺唱戲等活動,這些傳統不管颳風下雨,年年照樣進行,其熱鬧氣息不亞於春節。;

  沙格的龍舟競渡是數百年來人民傳統於民族精神的傳承。它融入了當代的體育競技活動,每年都有眾多的參賽隊伍在此一決勝負。

  作為全民健身活動的一個特色專案,泉港區委、區政府曾把它作為泉港文化的一個品牌,深入挖掘推廣,使一年一度的傳統民間文化進行的更加有序。

  南埔鎮沙格村位於泉港區最北部,瀕臨海處,海灘廣闊。俗語道:“五月五,龍船鼓,滿街路。”然而,這樣的民俗氣息究竟還能延續多久,我未置可否。是的,我們的文化正在遭受滅頂之災,一旦被摧毀,就可能會永遠的離開我們。;

  近年來,泉港區的工業汙染越來越嚴重,長期以來,只講求經濟環境,不注重生態環境,給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都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癌症爆發率更是與日俱增。前不久的“汙水故障”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的泉港,僅石化工業區就有25。47平方公里***非石化的工業區不計***。我們早已不再奢望什麼碧水藍天,也早已不再幻想擁有清新的空氣了。只是希望這樣的惡化速度能夠有所收斂或平緩。;*** 文章閱讀網: ***

  然而,一種新的發展戰略正在猖獗-填海造地!挖土機的聲音一日比一日清晰了。

  我們的海快消失了,而與之相生的傳統習俗也將蕩然無存了。

  “沒有海,龍舟何用!”有村民憤慨地說出這樣的話。

  我痛心的是:先是摒棄了我們美好的寶貴的生活環境,再是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那下一個又會是什麼呢?

  我想知道,在經濟發展的程序中,為什麼很多的文化遺產、大量的傳統建築,在人類經意或不經意間就消失了?

  我想知道,割斷了社會的歷史文脈,長此以往會不會帶來一個民族文化的弱化?

  文化遺產的留與存,其意義關乎未來,真正的發展,不能摒棄歷史,而是應當在歷史上發展起來的。

  泉港區只是個小地方,小到沒有人會在這裡談治理、講環保。衷心希望社會有關部門能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