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閱讀強化題及答案

  想要強化八年級語文閱讀能力,需要同學們在反覆的閱讀練習中提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閱讀練習。

  八年級語文強化閱讀原文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與道德相互促進與融合的成熟形態,即表現為法律信仰與法治觀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規則意識,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法治成功的內在標誌,是法律被民眾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懼、忌憚法的強制力,即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於日常社會生活之中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引導並贏得“人心”。

  法律與道德並非渾然一體。一般而言,國人擅長整體性和綜合性思維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將道德與法律做一體性認識和處理,然後如太極八卦一般,講究兩者的相互轉化,迴圈無窮。這也是中國古代法律道德化與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現代社會,道德與法律的相對分離,有其獨特的內在價值和重要意義。法律獲得相對獨立性和自足性,有助於形成適應現代工商業社會生活的法律體系、樹立法律權威、構建現代法治國家。當然,也應當看到,在當下中國,社會轉型加快,經濟轉軌加速,社會矛盾加劇,道德失範、人心浮躁、物慾盛行,社會治理任務艱鉅。

  法律與道德相對分離的命題,既解釋了在社會穩定時期,法律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系統看待;又肯認了道德與法律的作用其實難以決然剝離。但是,當命題轉向治國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國”為主,抑或是“以德治國”為要,答案當然毫無疑問地指向前者。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主次有序,依法治國是主體,以德治國為輔助,這是由法律與道德自身屬性所決定的。現代法律是高度建制化的制度性事實,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和程式性特徵,體現出適應現代社會的形式理性化和科層化的實踐要求。相較而言,道德治理則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術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式化狀態。總體來說,在當代複雜社會形態下,道德治理難以獨自構成一種“治式”,無法提升至治國方略的層次。此外,法律的“自創生”和“自我複製”特性,使得法律移植比道德移植難度小,因而也更有利於不同國家間互相借鑑。

  需要強調的是,“法主德輔”絕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僅僅是指在治國方略的層面上,法治更適合作為主體,也更應該成為主體,而以德治國是建構法治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戰略。換句話說,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既是互為支撐的結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結合。法治是良法之治,法律與道德相對分離,法治與德治主次有序,但我們的認識和實踐並不止步於此,而是為了最終獲得更高層次的復歸,形成良法善治的辯證統一體。可見,道德與法律從歷史上的渾然一體,到近現代的相對分立,再到與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相輔相成,是一個“正反合”的辯證發展過程,是在不斷揚棄中獲得“統一”的昇華。

  八年級語文強化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法律與道德其實有著密切的關係,兩者互為表裡,兩者之間完全可以發展為相互促進與融合的成熟形態。

  B.法律不應當被民眾畏懼,而應當以潤物無聲的方式,來獲得民眾的認可,這是法治成功的內在標誌。

  C.將道德與法律視為一體,這是國人很容易出現的認識弊端,其原因在於我們民族長期形成的固有思維方式。

  D.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工商業社會生活的刺激,法律和道德實現了相對分離,各自凸顯出其獨特的內在價值和重要意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法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其與道德的自身屬性決定了在治國時應當以“依法治國”為主,但也應該積極發揮道德的輔助作用。

  B. 道德治理的人文色彩濃郁,自由度大,缺乏清晰的程式過程,這一點與高度建制化的現代法律恰好相反。

  C.法治與德治主次有序,前者為主,後者為輔,當然這只是僅限於治國方略上的需要,更多時候,兩者是互相支撐的。

  D.道德與法律遵循著歷史發展的過程,有合有分,而社會主義法治則在不斷揚棄中獲得了一種“統一”的昇華。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分析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法治的基礎是道德,我們不應該一味凸顯法律的威懾力,而是要力求讓法治深入人心,形成法律至上的規則意識。

  B.中國古代喜歡將道德與法律融為一體,這種模糊兩者界限的做法,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C.治國重在法律而不是道德,因為在當代複雜社會形態下,要避免陷入混沌的德治之中,需要向國際社會看齊。

  D.法律和道德各有價值和意義,“法主德輔”是建立兩者相對分立的基礎上的,強調法治,離不開道德的輔助和支撐。

  八年級語文強化閱讀答案

  1.D***將“法律和道德實現了相對分離”的原因歸結為時代的發展和工商業社會生活的刺激,與原文表述不正確***

  2.D***獲得昇華的不是“社會主義法治”而是“道德與法律”***

  3.C***“要向國際社會看齊”推斷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