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課文原文及教案
為幫助各位高中語文老師做好上課前的準備,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一語文,供你參考。
再別康橋課文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課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揮想象,以感受充溢於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絡,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 把握和分析意象。
2. 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設情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並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
2.在這個環節中,適當介紹作者。徐志摩,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 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於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 既然是抒情詩,那麼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的“金柳”,“金柳”怎麼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想不到?這是不是與作者的情感有關係?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豔影”是什麼?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盪漾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裡的“豔影”組合成一幅怎麼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作者為何說“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裡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作者的“彩虹似的夢”實現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麼樣?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撐著長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於是在那裡放歌。多麼自由自在啊!多麼美好啊!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麼?詩人寫了什麼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麼?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尾採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迴環往復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範指導。在讀書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