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評價自己和他人

  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智慧,還包括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只有當學生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找準影響自己成長進步的主要障礙,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毛病,以及別人的長處和優點,才能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自覺地調控自己的行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0年代的中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是比較差的。由於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社會生活的複雜,思想認識的片面,他們往往會產生盲目攀比、好逸惡勞,害怕挫折、缺乏信心,心胸狹隘、待人冷淡,情緒起伏、焦急不安,抑鬱寡歡、孤獨寂寞,難於知人、暗於知己,嚴以責人、寬以律已等不健康心理和不良行為,這些缺點都是阻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

  是什麼原因制約著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呢?主要是以客觀評價自己為榮的輿論氣氛不濃厚。在家庭中,有的家長總是把自己未實現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要求過高;有的家長則愛把自己小時候的行為表現同自己的孩子相互比較,對孩子不滿意,經常批評。這種教育方式是“家長式”的,沒有讓孩子自覺地、認真負責地對自己進行剖析和評價。在學校裡,有些班主任忽略了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工作,常以學生的偶發行為、偶然表現為依據,較主觀地評價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以自評為主的輿論氛圍。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就差了。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時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要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楷模,通過對榜樣的評價,使孩子逐步認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要幫助孩子仔細分析榜樣身上有哪些優良品質,學習他們的什麼精神;並引導孩子與榜樣對照,看看自己差在哪裡,差距有多遠,怎樣以實際行動去學等等。這樣,孩子就容易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不至於看不清自己的弱點了。

  2.形成和諧、民主的家庭氣氛,開展相互評價,使孩子在家庭中受到教育,正確認識自己。家庭,應是社會大家庭中最團結、最和諧、充滿愛的“細胞組織”,這個組織的個體要互相尊重、互相謙讓、互相關心,並要開展相互評價。家校對孩子的評價要恰如其分,讓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又要嚴格要求,這樣,才能促使孩子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

  3.要培養孩子的鑑賞能力。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在這兩股力量較量時,應站在哪一邊,這樣,孩子的是非觀念才能逐步形成。孩子有了正確的是非觀,才能自覺地以此為評價自己的標準,心中有了一把尺子,才能清楚地量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我評價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家長還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評價他人。

  孩子上中學了,對別人評價也不像小時候那樣簡單地說一句好或壞,喜歡或者不喜歡了。而是通過觀察思考後,對別人進行一套套的評頭論足,包括對別人的外貌、性格、為人處世、說話、行為以及別人的成績、成功等都會說出自己的評價與結論。然而孩子的評論有時是會出現偏差,甚至出現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家長只是簡單地制止孩子評價別人,有的家長則不當一回事,聽之任之。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欠妥的。家長要注意聽孩子的評論,引導他正確認識別人,隨時糾正孩子認識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評價別人最忌違妒嫉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有的孩子看到同學比自己強,或者看到別人進步了,入團了,或在某項活動中表現很活躍,或在比賽中獲獎了,就故意貶低別人,找別人的短處比自己的長處,甚至極力否定別人。家長可千萬不要隨聲附和,而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缺點,看到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向別人取經,爭取超過別人。

  評價別人,實際上是對別人認識的理性化。要引導孩子儘量全面地認識別人,克服片面性,評價別人的標準應儘量客觀正確。不能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也不要讓孩子把別人的缺點當長處學。中學生往往從自己的好惡出發去看別人。比如,有的孩子行為散漫,他就會討厭時常提醒他遵守紀律的好同學;而如果有人支援他,他就認為是他的“哥們”。又如,有的孩子由於妒嫉別人,當別人失敗了或受到了批評時,就幸災樂禍,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所以,家長要時常注意教育孩子全面、客觀、正確地認識和評價別人。

  孩子對別人的評價,也往往從自己的感情出發,而感情又往往產生於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感性認識。中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的行為動機和目的還難以看準,容易被不法分子的一點小恩小惠、一點關心所矇騙,甚至依附於別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高度警惕,及時引導孩子觀察這些人,認識這些人,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掌握正確評價別人的客觀標準。

  孩子評價自己和別人的過程,是對己、對人和對社會認識的過程。而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社會也是孩子人生中重大的一課,也是艱難漫長的一課。學校、家長都應十分重視,要幫助他們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做他們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