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學習計劃表以及方法

  養成良好的定期制定學習的好習慣對於文科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想要提高學習效率,不妨給自己制定一套學習計劃。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語文:提升的空間不大,重點放在文言文和作文,現代文帶過了

  數學:高一到高三,課本上的一般不難,但高考相對上了一個層次,你必須額外自己做題

  英語:重點是語感,建議你每個早讀花15分鐘大聲讀,這樣可以培養語感.瘋狂英語李陽曾說過:學英語,最厲害的人是,會做題又講的出為什麼的:第二種是,讀上去就會做,但是講不出為什麼,因為他不知道語法,只是憑語感做題。

  文綜:

  1、把課本看熟,基礎打牢。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記硬背—這是強化提升的基礎。

  2、在充分掌握課本主幹內容的基礎上,把目錄背下來,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都把課本上的目錄給背下來,這裡我用的是“背”而不是“看”字,假如學文科真的有點什麼必須死記硬背下來的話,首要的就是目錄,不要去翻教輔書上整理的五花八門的內容。為什麼要背目錄呢,因為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都是按觀點給分,比如一道題目12分,要答4個觀點,每個觀點3分,可能你寫了很長一段但只有一個觀點,那麼你只能拿到一個觀點的分數也就是3分;但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寫了4句話,每句話卻都踩著一個點,那麼你的分數肯定要比你只答一個觀點更高。目錄背熟以後,無論碰到哪一道主觀題,首先想到的都應該是那一張目錄。依照目錄,一節一節去回想內容,去發散,這時候看熟課本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課本看得越熟,你迅速回想、發散到的就越多,短時間內想到的內容就越廣。所以我們背目錄再從目錄發散,目的就是不要漏觀點,所有的觀點都是可從課本上延伸出來的。

  有的同學也許會問,可是考場上時間那麼緊張,課本又那麼多,每本課本都有自己的目錄,哪有時間在一道題上花那麼大功夫一點點地去回想,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多訓練,在做一道主觀題前,先不要看答案——假如你每做一道題都沒有先思考過而是直接看答案的話,那你很難學會自己應對各類題目,你的思路會只侷限在這一道題,這對文科來說弊端尤其明顯——自己一點一點地回想目錄,第一次、第二次也許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但如果堅持這麼訓練,你會發現在考場上你的速度會快很多,我解答一道政治大題回想目錄的時間只需要十到十五秒鐘,但回想完之後,我要答些什麼,早已經成竹在胸了。

  文綜也很講究時政熱點,熱點不能不注意,但僅僅是“注意”罷了,也就是說知道是最近發生的,大體是怎麼回事,再掃幾眼熱點追蹤輔導書所提供的觀點就足夠了。我對待時政熱點的方法是:記下幾個熱門的詞語,比如“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等。在答題的時候,與題目有沒有關係,你都儘量用上它們,更多時候也許是你沒有發現它們和題目之間的內在聯絡就忽略掉了它們,所以能用上的熱點儘量用上。

  背目錄和看熱點,其實都在為考場上的答題做準備。考生在考場上做文科綜合的主觀題時,心中默唸六個字:“教材、材料、熱點” 。千萬別小瞧這六個字,要想做到這六個字還需要一番努力。這六個字怎麼解讀呢,用簡單點的話說,教材——就是讓你根據目錄回想、發散;材料——就是讓你聯絡材料上的具體事例,一些觀點甚至可以直接從材料搬下來用,這點是很多同學都會忽略的,大家都會覺得,材料裡怎麼會有答案呢,事實上,很多答案都用的是材料裡的語句;熱點——就是剛剛說過的,聯絡上幾個熱門詞語,別小這些熱門詞語,別覺得它們已經重複了千次萬次,很可能高考裡某一個三分就是你不願意寫的“科學發展觀”。

  3、至於客觀題也就是選擇題吧,課本主幹掌握好了,課本細枝末節也瞭然於胸,文科系統思維有了,你還擔心客觀題會大面積失分嗎?當然,重要的是平時多做訓練,反正選擇題題目短小精悍,看起來也挺可愛,做做選擇題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不要怕做錯選擇題,錯了這一道,你就又多深刻地積累了一個知識點,哪怕錯了十幾道,也千萬不要垂頭喪氣,堅持做,大量地做,不斷地為以後積累經驗教訓,你會逐漸發現,客觀題越錯越少,不再成為你的絆腳石。

  4.每科弄一個錯題本,但並不是每個錯題都記錄,你認為你會的,但做 錯的,可以不改,不會的記錄在上面

  時間安排:

  1、不要妄想在一個晚上把所有科目都複習一遍,那隻會囫圇吞棗,沒多大意義,根據自己各學科學習狀況,把一週的六天分別定為語文日,數學日,地理日英語日等,一個晚上集中精力攻一兩門即可,千萬不要貪多。要追求複習效率。

  2、每一天中午午覺前加晚飯後的時間用來完成當天作業,晚自習用來看資料。放雙休,用一個下午或者早上做一塊的題目,你會找到做這方面題目的感覺的

  3.做題要講究效率,會的就過,把時間放在不會的上。英語,語文準備一個小本本,一科個一本,隨時記下不懂的,從背面開始記你不熟悉的重點

  備戰三原則,三環節,備戰法寶

  ●複習時切忌東抓一下地理,西抓一把歷史、政治,結果是拆東牆補西牆,牆牆都漏。

  ●思維不活躍、能力不強是得不了高分的關鍵因素。

  文綜備考階段的複習要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完整性原則,即每一天的複習、每一個時段的複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劃複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複習,切忌東抓一下地理,西抓一下歷史,結果是拆東牆補西牆,牆牆都漏;

  二是同步性原則,即同學們的複習計劃一定要和學校教師的複習安排同步進行,切不可另起爐灶;

  三是適度原則,即練題要以過去幾年高考試題為藍本,不是越多越好。 從這三個原則出發,同學們在此階段的複習要做到:

  1.迴歸課本,夯實基礎

  基礎知識不牢是高考失分的第一因素;思維不活躍、能力不強是得不了高分的關鍵因素。同學們應明確高考的內容要求,構建知識體系,概括基本觀點,解決重、難、疑點,準確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突出基礎的核心內容。複習時不宜翻開即讀,不妨先回憶某一階段相關知識的標題,因為標題是“綱”,對這些“綱”的綜合、歸納,便形成了知識體系。

  2.關注現實,把握熱點

  把握重大現實熱點問題,應瞭解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瞭解主要內容和典型具體的案例材料,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說明。要突出把握體現地方性特色的重大現實問題。對現實熱點問題要注重巨集觀把握,微觀切入。

  3.掌握方法和技巧

  掌握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能技巧,首先要仔細審題,而且要審準、審透,提煉出有效資訊;其次要訓練答案語言的科學規範性,答題要抓住要點,使用學科術語,不要用誇張或者過分修飾的語句。

  篇二

  高三一年是衝刺的一年,要學習新內容、複習舊知識,要兼顧各科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年的時間顯得十分的短暫而忙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成績?把最大部分的經歷放在哪裡能得到最高效的回報?大多數同學都會有自己的“強勢科目”和“弱勢科目”,相對來說,掌握偏弱的科目會有更大的提高空間,將同樣的時間和經歷花費在強、弱科目上,“弱勢科目”提高的幅度和效果通常都會更大。

  備考不能過分“聚焦”

  競爭中經常是光想贏的不能贏,不怕輸的反而贏了。從求知出發看高考,就會少點浮躁,少點急功近利。一些同學,從高一起就把矛頭對準高考,非高考科目不下工夫,非課本參考書不感興趣,好像這樣就能“聚焦”,就能贏得高考。這樣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

  從語篇中學外語。學英語,有的人專攻單詞、語法和習題。這種高效率的辦法並不一定適合你,相信,也不易達到好效果。喜歡看“雜書”,這興趣也可遷移到了學外語上,興趣恰恰是學習外語的最大動力。另外,對於課本:從語篇中學習一切知識點,這樣既掌握了知識點,又能培養整體理解能力,還利於在寫作中用上地道的句式和結構。

  語文的複習,應分塊歸納。按基礎知識、閱讀、寫作分塊,採用不同方法。基礎知識,按老師的要求從參考書上挑出的十幾頁知識點複習,強調在快速多次重複閱讀中加深記憶痕。對閱讀,依*自己較強的閱讀功底,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技巧、適應題型上。

  輕重分明,全力補弱

  在高三複習中執行的方針是:輕重分明,全力補弱。即:要對自己一向學得較好又學得輕鬆的課給予充分信任,少花時間,節省出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弱勢科目上。例如語文、數學、外語基礎較好,所以複習重點放在課堂上,自己不另外加班,只對其中自己較突出的弱點予以額外訓練;對歷史、政治則是課上努力,自己適當超前一點進度。這樣,強科中的弱點和弱科,就是複習重點。

  數學重點應放在研究綜合題上,但不必過濫;由於平常學習總是按章節進行,綜合運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就會不足,所以應重點彌補;外語,堅持語境中掌握知識的觀點,熟讀已陌生的課文,再做一定量習題,注意總結過去的錯誤;歷史,應該“書必常看,題要精做”,不能扎到歷史科學的汪洋中,而應安守課本。看課本不要鑽牛角尖,不要摳得過細,也不要見木不見林。所以千萬要在記憶知識點的基礎上,抓聯絡:課本段篇章之間的聯絡,人物之間、事件之間、人物與事件之間的聯絡,弄清這些聯絡之間的聯絡。

  學習階段雖長,卻易被忽視。因為真正的直面高考,當屬高三。高三常常被人們認為是可能創造奇蹟的一年。我要說的是,高三的奮鬥確實能使你的知識產生質的變化,但任何妄想以前瞎混、僅*高三苦拼的思想都是不現實的。如果你以前瞎混過,那就要付出比別人多若干倍的努力 ! 跨入高三,也就意味著複習的開始。複習是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站在全域性高度上的一種綜合。複習很講究方法,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複習經驗。

  第一,複習要根據老師的進度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最好稍稍超前一點。這樣上覆習課時重點、難點、弱點了然於胸,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了。要注意不光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溫習,還要對相近、相反、相關知識點進行比較和辨析。

  第二,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適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在複習時,常使用“目錄回憶法”,即根據目錄來回憶章節的內容,遇到印象模糊或沒有印象的,立刻翻到該頁仔細閱讀。對我來說,這個方法十分有效,既全面又省時,同學們不妨一試。

  第三,複習階段要進行查漏補缺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練習本、試卷,把不懂處、易錯處、常錯處、常考處一一歸納總結,使自己對自己的情況胸中有數,便於利用有限的時間彌補弱點。記得當時語文中的名言名句很令我頭疼,內容多,分值低,要花大力氣才能拿到。於是我把一些常見的名言警句都抄在一個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來看。到後來就能倒背如流了,填空自然就不在話下了。我發現這個方法不錯,就繼續把一些自己常錯的內容抄到了本子上,果然出錯率就直線下降了。

  第四,要注意鍛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考場上水平能否正常發揮。高三期間有許多模擬考試,一是為了檢查同學們的複習情況,二是為了模擬高考情景,鍛鍊考生的心理素質。同學們平時就要有意培養自己認真仔細、頑強堅韌的品格。有的同學題目難考不好,題目容易還是考不好,這就是心理素質不好的表現。面對難題,苦思真想,不得其解,心慌煩躁,知難而退;面對易題,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丟分,這是同學們最易犯的毛病。其實,若能想到我難人難,我易人易,沉著應戰,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篇三

  第一輪為系統複習第一學期,此輪要求突出知識結構,紮實打好基礎知識,全面落實考點,要做到每個知識點,方法點,能力點無一遺漏。在此基礎上,注意各部分知識點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絡,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橫向聯絡,理清脈絡,抓住知識主幹,構建知識網路。在教學中重點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規方法的複習,是學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意識,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數學方法。同時有意識進行一定的綜合訓練,先小綜合再大綜合,逐步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具體方法措施

  1. 認真學習《考試說明》,研究高考試題,提高複習課的效率。

  《考試說明》是命題的依據,複習的依據. 高考試題是《考試說明》的具體體現。 只有研究近年來的考試試題,才能加深對《考試說明》的理解,找到我們與命題專家在認識《考試說明》上的差距。 併力求在複習中縮小這一差距,更好地指導我們的複習。

  2.高質量備課,

  參考網上的課件資料,結合學生實際,高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複習。充分發揮全組老師的集體智慧,確保每節課件都是高質量的。統一教案、統一課件。

  3.高效率的上好每節課,

  重視“通性、通法”的落實。要把複習的重點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題、習題上;放在體現通性、通法的例題、習題上;放在各部分知識網路之間的內在聯絡上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定出實施方法和評價方案。

  4.狠抓作業批改、講評,教材作業、練習課內完成,課外作業認真批改、講評。一題多思多解,提煉思想方法,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5.認真落實月考,考前作好指導複習,試卷講評起到補缺長智的作用。

  6.結合實際,瞭解學生,分類指導。

  高考複習要結合高考的實際,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要了解學生的全面情況,實行綜合指導。可能有的學生應專攻薄弱環節,而另一些學生則應揚長避短。瞭解學生要加強量的分析,建立檔案.瞭解學生,才有利於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對於好的學生,重在提高;對於差的學生,重在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