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適合吃的魚

  一般來說秋天吃魚是最好的,可到了冬季也同樣適合吃魚。那麼冬天適合吃什麼魚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冬天吃什麼魚

  1、鯽魚

  俗話說“冬鯽夏鯉”,立冬以後,正值鯽魚產卵期,肉肥籽多,滋味鮮美。鯽魚可開胃健脾、利水消腫、滋養通乳、清熱解毒,對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乏力、腎炎水腫、肝病腹水、產後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輔助療效。

  鯽魚紅燒、乾燒、清蒸、做湯均可,但尤以燉湯最為普遍。說到燉湯,鯽魚有3個好搭檔,那就是白蘿蔔、豆腐和冬筍,用它們分別與鯽魚燉湯,不但味道鮮,而且營養好。需要提醒的是,鯽魚雖好,但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食鯽魚,陽虛體質和有內熱症狀的人也不能食用。

  2、小黃魚

  農曆十二月的小黃魚,肉質肥美,鮮嫩無比,***即化。黃魚肉嫩味鮮少骨,自古有“瑣碎金鱗軟玉膏”之譽。中醫認為,黃魚有和胃止血、益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慾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有良好療效。

  優質的黃魚呈金黃色,有光澤,鱗片完整不易脫落,肉質堅實,富有彈性,眼球飽滿突出,角膜透明,魚鰓色澤鮮紅或紫紅,腮絲清晰。無異味。新鮮黃魚如果要儲存,先去除內臟和魚鱗,擦淨水分,放入保鮮袋,在冰箱冷藏室可儲存2天。在冷凍室可長期儲存。

  3、草魚

  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迴圈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對於身體瘦弱、食慾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

  草魚與豆腐同食,具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及兒童骨骼生長有特殊作用,可作為冠心病、學脂較高、小兒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產後乳少等患者的食療菜餚。

  4、鱔魚

  在寒冷的冬季,患貧血的人很多,要注意補血。專家表示,鱔魚有補血的功效,能夠有效是治療貧血。黃鱔對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中醫認為黃鱔性味甘,溫,歸肝、脾、腎三經,有補益氣血、溫陽益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黃鱔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並含鈣、磷、鋅、銅、錳、鉀、鎂等礦物質元素。而且,黃鱔含硒量很豐富,並含有黃鱔素等結合蛋白成分。鱔魚還適宜於婦女產後失血較多、血氣虧損,或大手術及大病後,體質受損而五臟虛衰所引起的氣少乏力、動則喘息、面色蒼白、多汗心悸、腰膝痠軟等症。

  5、帶魚

  冬天的帶魚,最肥、最美。專家介紹,冬季是帶魚的捕撈旺季,這個時候的帶魚為越冬做準備,體內積蓄了脂肪,所以肉厚油潤,味道特別好。帶魚是一種常見的魚類,能夠很好的滋補體內五臟六腑,對於一些脾胃虛弱的患者具有很好的調養、保健作用。

  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只有中間一條大骨,食用起來方便,並且鮮食、醃製、冷凍都可以。帶魚的腥味很重,可以選用白酒去腥,味道比料酒要好。

  6、鰱魚

  鰱魚是冬季養胃的最佳選擇,用於緩解胃痛,常用於脾胃虛弱的治療。尤其適用於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對面板粗糙、脫屑、頭髮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為溫中補氣、暖胃、潤澤肌膚的養生食品,尤適合冬天食用。

  豆腐煮魚就是一種很好的搭配方式,兩種高蛋白食物的氨基酸得以互補。用鰱魚頭煲豆腐,既養胃又有抵禦寒冷的功效。

  7、鱸魚

  鱸魚有越冬的習性,在江浙一帶,一般當年12月到次年3月,鱸魚是不進食的,僅依賴體內脂肪儲存的能量生存。冬天的鱸魚,只掉肥不掉肉,冬季養殖場停止餵食,水質也更清澈,魚肉的腥味淡了,味道更鮮美。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鱸魚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魚肉細膩,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

  8、青魚

  青魚富含硒、碘、鋅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常用於食療。青魚體內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擴張血管,防止血液凝結。青魚適宜水腫、肝炎、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患者食用,不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和患有瘙癢性面板病的人食用。

  青魚油脂較多,適合烤著吃,保證肉的鮮嫩度。

  9、泥鰍

  泥鰍有藥用價值,有補中益氣、養腎生精的功效。泥鰍富含亞精胺和核苷,能增加面板彈性和溼潤度,並提高身體的抗病毒能力。泥鰍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體虛盜汗的人食用,對急性黃疽型肝炎的治療十分有益。

  泥鰍可能帶有寄生蟲,所以不能生吃,宜燉著吃。

  冬季吃什麼蔬菜

  1、冬瓜

  雖然冬瓜是夏天的產品,但是冬瓜含蛋白、糖類、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粗纖維和鈣、磷、鐵,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低。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溼解暑。用於心胸煩熱、小便不利、肺癰咳喘、肝硬化腹水、利尿消腫、高血壓等。切忌脾胃虛寒、腎虛者不宜多服。冬瓜還可以減肥 可以美容。

  2、蓮藕

  藕是“東方蔬菜之王”,富含多酚類物質,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抗衰老。另外,把藕加工至熟後,其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

  3、冬筍

  冬筍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成分。不但富含多種營養物質,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養生健康網lyse認為,冬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氣,清熱除煩,通利二便。

  4、菠菜

  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纖維,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利於排便,且能促進胰腺分泌,幫助消化。對於痔瘡、慢性胰腺炎、便祕、肛裂等病症有治療作用。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脣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5、菜花

  菜花含的維生素C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比柑橘要高2倍。中醫素來有“白色入肺”之說,潔白的菜花是適時的保健蔬菜,不但能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還是非常好的血管清理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