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人的創業路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把自主創業當作就業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創業更是成為了一種謀生手段。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她80年代畢業於省糧校,一直在我市糧食部門工作;她曾在廣州一傢俬營企業任財務經理,還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她回鄉歷盡艱辛成功創辦蛋雞養殖場,去年又投資20萬元將規模做成全市最大,併為多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她就是糧食部門下崗職工**。
為了生活,不惑之年外出務工
20xx年,年近40、工齡快20年的**成了一名下崗職工。雖突然間有點難以接受,但**只是淡然一笑:沒什麼,有一雙手就能養活自己。於是,她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無奈。一箇中年女人,想找份收入高點的工作難上加難。經人介紹,**來到廣州市,在一傢俬人營銷企業當起了出納,開始月薪不足1000元,還要自己掏錢住宿、吃飯。為了立住腳,她起早摸黑,勤奮工作,總是提前上班,推遲下班。她不但認真幹好自己當天的工作,而且力所能及地多做份外事。由於她工作認真肯幹、責任心強,三個月後,老闆就每月發給她1500元。半年業務熟悉後,她一人幹起了兩人的活,而且當天的事即使加夜班***沒有加班費***也一定完成。**有十多年腰背痛的老毛病,工作時間長了,疼痛難忍,她就靠著門框或“按摩”。寢室的女孩見她太勞累了,常常幫著按揉解除痛苦。由於勤奮敬業,不到一年,她的工資增加到20xx元,並從出納升任主辦會計。一年之後,月薪又漲至3000元,並升任財務經理。
為了創業,歷盡艱辛回鄉辦雞場
20xx年底,在廣州有一份不錯工作的**做出了一個令大家不可理解的決定——辭工回家辦養雞場。此言一出,家人和親友無一人贊成,打定主意的她誰勸也沒用。在親友處籌措了幾萬元錢,一天雞也未養過的她,靠啃書本、拜師學藝,在白楊鎮檀山村辦起了自己的企業——檀山蛋雞養殖場。
一般人只知道養殖業髒、累、苦,苦到什麼程度,只有業內人自己知道。剛進雞苗時,幼小的生命出殼當天就運到雞場,開始要30多度的室溫。裝空調是省事,但成本太高划不來,沒錢就只有多吃苦了。開始十幾天,她吃住在雞舍,日夜與小雞相伴,因為燒柴火保溫,時刻要添柴。若想偷懶,一下子添多了,火太旺,溫度太高不行,只得日夜守護,絲毫不敢怠慢。這樣她每天被熱浪薰得口乾舌燥,半個月下來,雞是稍微長大了,可以適應自然環境了,但人卻瘦了一大圈。為了節省開支,**一個人既要購料進料,又要喂水喂料,挑糞出糞,忙得不可開交。丈夫要上班,所以她總是一個人默默辛勞硬撐著。
更令人擔心的是進雞場的路太陡了。每逢下雨,拉料出糞的車都不敢來,所以飼料就卸在幾百米之外,靠自己一包包地扛到雞場。飼料不能淋溼,否則發黴則不能用。碰雨天她得搶著扛,有時累得直不起腰,卻仍不敢多耽擱一分鐘。
如果說苦和累還可以頂過去的話,那麼意外風險就令人難以承受了。20xx年,由於雞苗緊張,原來一家種雞場老闆的雞苗供不應求,他就從山東進了一批雞苗給**。誰知這批雞苗品種不行,剛到產蛋高峰期,產量就急劇下降,越養越虧本。無奈之下,她只好把雞賣掉,一次足足虧了4萬多元。家人勸其就此打住,她卻堅決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為了夢想,擴大規模發展事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的夢想就是辦一家屬於自己的企業,為家庭也為社會做點事情。雖然養雞場辦起來了,並初嘗成功,但她並不滿足。20xx年,**又努力擴大養殖量,繼續她的“辛苦之旅”。這既是因為她的事業夢想,也是形勢所迫。如今辦養殖業,苦、髒、累不說,由於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唯有做大做強才能生存下去。三年的摸索實踐,她經歷了風險,也積累了經驗,在家人積極支援的同時,**為自己的養雞場規劃了一個萬羽規模藍圖。在市畜牧水產局和白楊鎮的支援幫助下,她說幹就幹,一個月就東拉西借湊了20萬元資金,並將原來的雞舍全部推倒重建。經過三個多月的日夜操勞,一個萬羽新型規模化養雞場已經建好,併成為我市蛋雞養殖業規模最大的養殖場。目前,養殖場還安置了多名返鄉殘疾農民工就業。
回首過去,**十分感慨。展望未來,她更加信心滿懷。下一步,她將用心把養殖場辦好,為事業做大做強、為瑞昌科學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篇二
年近40,身無分文,下崗在家,他是怎樣完成從下崗工人到千萬富翁的蛻變?
初闖創業路
2003年,郭祥盛因石首市第二酒廠停產而下崗,經過下崗失業後的陣痛和彷徨,他深深地認識到,要擺脫困境,只有自強自立,依靠黨和政府的政策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他向親友籌借來8000多元資金,在岳父的自留地上修建了一個簡易的釀酒棚,開辦了家庭式的手工釀酒作坊。這就是郭祥盛的創業之初。
偶遇良機
老郭有一個最大愛好,就是在網上下象棋,一次和棋友大戰之後閒聊,聽說現在網路上能人頗多,能夠幫助他把酒打入大型酒廠作為基酒加工。老郭精神為之一振,要是能固定為大酒廠送基酒,不僅解決了自家白酒的銷路問題,說不定還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只是想進大酒廠談何容易?老郭不是不知道,當初他給大酒廠送過酒,可人家一聽說自己是下崗職工開辦的個體作坊時,都不願與他簽訂合作協議。
能人的高招
棋友介紹的所謂能人其實是一位資深的網路寫手,第二天,老郭真在網路上找到了棋友所說的能人,頓時挺失望的,網店裡所謂能人開著一個叫“鳴人軟文”的網路店鋪,主要業務其實是寫作,就算是個“作家”,能幫啥忙?老郭心裡煩了嘀咕。可看著棋友的面子,隨便問了問,店主的回答讓他精神為之一振。“何不為自己的白酒開啟知名度?創立品牌後人家還能看不上咱嗎?”並專門為老郭搞了一個品牌策劃方案,並答應低價為老郭全程負責廣告宣傳。
開啟財富之門
在“能人”的指導下,老郭在網路、報紙、電視上全面造勢,並在當年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註冊了“含芳”商標,打造出“繡林玉液品牌”,準確定位中端酒市場,將產品直接推銷到賓館、酒樓等終端市場。企業訂單如雪片一樣飛來,老郭瞄準時機,相繼收購石首市第二酒廠、第三酒廠,合併成立“含芳”酒業公司。2010年,著名保健酒品牌勁酒集團向他丟擲橄欖枝,合資成立勁牌酒業***石首***有限公司,在石首市江北工業園,年投資2.18億元,建設年產1.5萬噸的純谷酒生產專案。
九載創業,從下崗工人到千萬富翁郭祥盛實現了從下崗工人到千萬富翁的創業脫變。
篇三
李書福9歲時開始做小生意,從廢品中提煉金銀。
1984年,年僅21歲的李書福與人合夥開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廠,替冰箱廠加工小配件。就在同一年,比李書福小一歲的劉漢元也開始不滿足於技術員的工作,將家中僅剩的500元錢,投資於試驗網箱養魚,當年秋天就盈利1950元。
與這兩位相比,戴志康和張躍有創業的念頭要晚許多。與劉漢元同歲的戴志康還在中國人民大學讀著國際金融,也許當時他一心想著考研究生。做事狂熱的張躍,彼時正把興趣點放在文學上。
轉眼到了1992年,劉漢元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在縣城裡建起了一座現代化飼料工廠,通威公司由此而來。曾幾何時,還沉迷於藝術的張躍也在這一年創立了遠大空調集團,要知道這離他靠著無壓鍋爐專利的轉讓費,獲得第一桶金只有三年時間。
在經歷了工作、辭職、一文不名的動盪後,戴志康被任命為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島基金的總經理,手中掌控的資金為6000萬。而這也長時間影響了戴志康選擇投資行業的標準:低於30%的利潤不做。
機會至上的一代
失敗是另一個成功的開始。
1993年,35歲的李金元正式走出滄州,投資於天津。可是當他剛剛註冊了天獅經濟發展總公司,主營房地產業務,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卻突然來臨。
再三思量後,李金元沒有聽從合作伙伴的規勸,而是放棄了在房地產的所有投資,全身撤退,轉向保健品的研發。
同樣那一年戴志康經歷了公司業績的大起大落,債主臨門、公司幾近破產。而1992年富島基金募集的6000萬資金,投在杭州房地產上的專案同樣陷入半死不活的境地。
不過股票、房地產這兩個戴志康看好的行業,他一直沒有放棄,只是在等待時機。事實證明,也正是股票和房地產為他賺足了資本。1996年坐莊"蘇常柴",他賺了一個多億。1998年他以低廉的價格拿到上海浦東大塊土地,獲得的利潤不言自明。
" 有時‘紅燈‘只是暫時的,認準了一個方向,就要緩行等待時機或者繞道而行。"如果李書福不是在***,國家實行電冰箱定點生產製時,他放棄了"北極 花"品牌,也許他會成為家電生產霸主。李金元如果當時堅持一下,或許他的名號會從"直銷巨頭"改為"地產大亨".
專家點評:40歲,最聚人氣財力不等於影響力就好像擁有財富不一定擁有幸福一樣,財力強並不意味著影響力大。
不久前推出的"2004百富人氣榜",如果從年齡上進行劃分,前10名裡我們看到只有天津家世界集團董事長杜廈超過50歲,而正值"人生中場"的企業家佔到一半,分別是劉軍、顧雛軍、張朝陽、李寧、黃巨集生,但是獲得前三名的企業家年齡都小於35歲。
從此次"百富人氣榜"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個人財富量和他們受關注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係數大概達到0.6-0.7.但是企業家的性格、創新能力、政治地位、行業特點、成功的可模仿程度等因素,都對企業家的影響力產生著作用。
就像此次活動的主辦者之一胡潤所說,無形資產時代已經到來,人氣榜就是要看哪些人他們創造了品牌,並且在創造了公司無形資產的同時,也創造了社會的精神財富。日漸膨脹的財力對他們的生活方式有怎樣的影響呢?
胡 潤認為,中國的很多企業家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是國內第一代的企業家,而在國外企業家們已經做到第五代、第六代了,有100多年的歷 史。這可能也正是儘管大陸企業家的影響力正在獲得前所未有的提升,但與世界級企業家相比,之間差距仍然十分明顯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