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怎麼吃補氣補血快

  秋季是大棗上市的時候,鮮棗子甜甜的口感很好,幹棗一年四季都有的食物,具有氣血同補的作用。但吃棗也有講究,會吃才會有益健康。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

  一顆紅棗,氣血同補

  最近有位關心養生的朋友突然問我:“紅棗皮能不能吃?”我問她:“誰告訴你不能吃的呢?”她說:“聽說紅棗皮可能會掛在腸壁上,是不是會產生什麼毒素?”

  我不知道這個朋友的資訊來源。但是如果吃棗不吃皮,那就容易便祕,反而可能產生毒素。

  因為棗肉容易使人便祕,而棗皮才是通便的。而且,如果你不吃大棗的皮,就起不到補血的作用,還可能發胖,長肉。

  有些點心裡面有棗泥餡,那裡面的紅棗皮是去掉的。我們吃棗泥的時候,就要注意吃這個跟吃整個的紅棗是有區別的,吃多了容易便祕。

  ***棗泥是去皮後做的,要控制食用量***

  咱們都知道大棗是補血的,但實際上主要起補血作用的卻是大棗的皮。棗肉起什麼作用呢?補氣。棗肉補脾,而棗皮補心。***編者注:紅棗不要多吃,一般一天不要超過20顆。***

  大棗巧搭配,養胃見奇效

  大棗比較適合當一個輔助的角色。在中藥裡面,經常會用到大棗來配伍。因為大棗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而且它是保護脾胃的。在很多藥方裡頭,放一點大棗,用它來調和一下各種藥物的偏性,避免那些藥傷脾胃,有一個保護的作用,類似於中藥中的甘草。

  比如說,有時候小孩子感冒了,要用食療,可能會用到生薑、蔥白等煮水,這時你不妨放幾粒大棗,可以保護一下他的脾胃。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凡是痰多的情況下,都儘量少用大棗。

  用藥是這樣,平時飲食也是這樣。如果要吃大棗,最好是少用一點,跟其他的食物搭配著吃,那樣效果才好。

  我把大棗比作一個和事佬,他是在一群人中做協調工作的。一個團隊,少不了這樣一個角色。有了他,就處處和諧了。

  那麼,大棗適合搭配什麼呢?第一是生薑,第二是陳皮。

  大棗生溼,生薑祛溼;大棗止汗,生薑發汗;大棗補氣,而生薑是升散的,不至於讓氣補得滯住。大棗和生薑搭配在一起,能調節人體的消化功能,增強抵抗力。氣血虛弱或怕冷的人,喝生薑大棗茶很合適。

  大棗生痰,而陳皮是化痰的。大棗吃多了容易讓人腹脹沒胃口,而陳皮能消除這種脹氣,又能開胃。大棗和陳皮都能健脾胃。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吃大棗時最好配些陳皮一起煮水喝。

  如果不喝茶,你也可以用大棗熬粥。各種糧食裡面,大棗比較適合跟小米搭配。小米是涼性的,跟大棗一起熬粥不容易使人生胃熱。

  吃大棗的講究

  大棗的好處宣傳得比較多,所以大家都覺得棗可以儘量多多地吃,其實是不對的。大棗是不能多吃的,在所有補血的食品裡面,吃大棗要謹慎。

  大棗容易生溼熱,所以有的人吃多了棗會牙疼,有的人會上火,有的人會生痰,有的人會發胖。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大棗是長壽果,就每天沒事兒都吃一大把,甚至當飯吃。

  ***鮮棗***

  吃棗還是要看體質的:瘦弱的人、不上火的人,可以吃;體內有熱的人、胖的人則一定要少吃大棗,否則越吃越胖。

  我有位老師曾經接診過一位頑固性溼疹患者,這個人的溼疹總是治不好。後來,老師就發現,這個人每天要吃一飯碗的大棗。他把這個停掉以後,溼疹就治好了。

  有的人無緣無故地發溼疹,上火,有時候找原因,他經常就會怪罪說吃了什麼辛辣的東西上火。比如有些人總認為吃辣椒上火,其實辣椒一般不會讓人上火,反而大棗是讓人上火的。所以,你最好不要把大棗當成飯來吃,對於一般體質的人來說,每天吃幾粒大棗就夠了。

  少量的大棗是健脾的,大棗多了就傷脾,所以,吃棗要有一個度。

  焦炒小棗最易吸收

  吃大棗容易生痰上火的人,可以選擇吃小棗。小棗補氣補血的作用要弱一點,但是它相對大棗來說,不那麼容易生溼熱。所以,怕上火或者肥胖的人就吃一點小棗,因為大棗補脾的作用比較強,小棗更偏於補心。

  ***鐵鍋炒紅棗***

  吃小棗,有一種方法最好消化,那就是把它炒焦了吃。怎麼炒呢?把乾的小棗洗乾淨,晾乾水氣,放在鐵鍋裡幹炒,炒到棗的外皮有一部分已經發黑後,把它密封收起來。你可以拿這個炒過的小棗煮水或者用開水沖泡,小孩和大人都可以喝。泡的時候加一些陳皮,就更好了。

  炒過的小棗,皮有點發黑,一定要留下它,這是炒小棗功效最好的部分。小棗皮炒焦以後,能健脾,幫助消化,補血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