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博物館

  內蒙古博物館座落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於1957年5月1日,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欣賞閱讀。

  一、館舍介紹

  內蒙古博物館座落在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於1957年5月1日,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全館建築面積15000餘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內蒙古博物館的展廳大樓造型別致,極具民族特色。樓頂塑有凌空賓士的駿馬,象徵著內蒙古的吉祥與騰飛,該建築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自治區首府標誌性建築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是一幢富有民族特色的白色建築,樓頂塑有蒙古民族喜愛的迎風賓士的白色駿馬,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3500平方米。  內蒙古博物館的展廳大樓造型別致,極具民族特色。樓頂塑有凌空賓士的駿馬,象徵著內蒙古的吉祥與騰飛,該建築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自治區首府標誌性建築之一。

  二、藏品來源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外景***5張***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有民族歷史文物4.4 萬多件,其中不少是國內罕見的珍品,尤其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中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族的歷史文物以及數量可觀的蒙古等北方民族、民俗文物,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很有特色的藏品。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是地誌性博物館,建館後經考古調查和發掘所獲得的珍貴的出土文物,是該館藏品的重要來源,也是館藏的一大特點。原始社會階段,從呼和浩特市大窯村舊石器時代石器製造場出土的石器、伊盟薩拉烏蘇“河套人”、呼盟“扎賚諾爾人”的化石和石器,到新石器時代著名的紅山文化的玉器、阿善遺址的骨器,均有一定數量的收藏。伊盟阿魯紫登出土的戰國時期的匈奴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展王遼冠、赤峰市出土的駙馬墓整套鎏金馬具、烏盟元集寧路故城遺址出土的元代絲織品、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出土的鈞窯香爐等,堪稱全國同時期文物中的瑰寶。

  該館也非常注意收藏和徵集民族民俗文物。該館有館藏民族民俗文物達3000 多件***套***,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出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其中,生活在內蒙古、不同地位的蒙古族婦女的服飾以及宗教文物最引人注目。  內蒙古素有“化石之鄉”之稱。通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收藏的化石標本相當可觀。形體龐大的恐龍、猛獁象、披毛犀化石骨架以及中生代、新生代幾個標準動物群化石,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觀眾。

  三、館藏作品

  內蒙古博物館藏品達十萬餘件***套***,根據藏品種類劃分為:

  內蒙古古生物化石標本

  內蒙古博物館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彙集了內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內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況、生物進化的歷程、戈壁滄桑變遷的奇蹟。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展出物品***20張***內蒙古曾是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併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龍化石產區。有體型巨大的查幹諾爾龍、形態各異的鸚鵡嘴龍、似鳥龍、鴨嘴龍、原角龍等化石骨架;禽龍、劍龍、翼龍、甲龍、蜥腳龍、恐龍蛋、恐龍胚胎、恐龍足跡等化石精品。距今六千五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是內蒙古哺乳動物鼎盛時代,引人入勝的巨型猛獁象、埋藏奇特的兩具披毛犀,堪稱“中華之最”。所有古生物化石收藏呈現出時代全、門類多、分佈廣、儲存好的特點,從二十五億年前到一百萬年前,幾無缺壞。

  內蒙古歷史文物

  內蒙古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活動的大舞臺,不同時代的歷史文物造型獨特,具有鮮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文物構成了歷史文物藏品的特色。鄂爾多斯市出土的匈奴王鷹形金冠飾、虎牛咬斗紋金帶飾等,是匈奴文化的瑰寶;赤峰市出土的曲刃青銅短劍是東胡民族遺物;烏蘭察布市發現的金龍佩飾、馬頭鹿角形金冠飾、牛頭鹿角形金冠飾、金步搖冠飾是鮮卑貴族使用過的裝飾品;赤峰市出土的雙魚龍紋銀盤、魚龍紋銀壺、波斯銀壺等是與唐代“草原絲綢之路”有密切關係的一批重要文物;造型各異的雞冠壺和赤峰市遼駙馬墓出土的鎏金、瑪瑙、銀質馬飾具,是遼代文物的精品。內蒙古博物館的歷史文物對弘揚祖國民族文化,宣傳內蒙古悠久歷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歡迎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