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數學實驗學習心得範文

  工程數學是我校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課,如何提高工程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根據教學心得體會,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在此分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第1計:挖掘潛能。不管你現在情況怎樣,你都要相信自己還有巨大的潛能。從現在到高考進步50名的大有人在,進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計:堅定意志。高考其實是看誰堅持到最後,誰就笑到最後。考生應全力以赴知難而進,戰勝惰性提升意志.

  第3計:調好心態。心態決定成敗,高考不僅是知識和智力的競爭,更是心理的競爭。考生應努力改變最近的不良心態。

  第4計:把握自我。複習時緊跟老師踏踏實實地複習沒有錯,但也要有自我意識:“我”如何適應老師的要求,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搞好最後階段的複習,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靈活處理“獨奏”。

  第5計:戰勝自我。面對迎考複習的艱辛,面對解題的繁難,面對競爭的壓力,面對多變的情緒,只有“戰勝自我”,才能海闊天空。

  第6計:每日做題。每日做些題目,讓自己保持對問題的敏感,形成模式識別能力。當然,做題的數量不能多,難度不宜大。

  第7計:一次成功。面對一道題***最好選擇陌生的中檔題***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緒,一做就成功。一份試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決幾道題,就往往會因考試時間不夠而造成“隱性失分”。

  第8計:講求規範。建議考生找幾道有評分標準的考題,認真做完,再對照評分標準,看看答題是否嚴密、規範、恰到好處。

  第9計:回到基礎。一般說來,考前不宜攻難題,既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也沒必要。要回到基礎,把基礎打紮實,在考試時才能做到“基礎分一分不丟”。

  第10計:限時訓練。可以找一組題***比如10道選擇題***,爭取限定一個時間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題,限時完成。這主要是創設一種考試情境,檢驗自己在緊張狀態下的思維水平。

  第11計:啟用思維。可以找一些題,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不必具體詳解***再對照解答,檢驗自己的思路。這樣做,有利於在短時間裡獲得更多的解題方向。

  第12計:勤於總結。應當把每一次練習當成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的一次機會。題是做不完的,關鍵在於打好基礎,勤於總結,尋找規律,一通百通。◆預防考試焦慮

  第13計:適度平靜。平時個性張揚的學生,在張揚的前提下,可稍微平靜一些;平時內向的學生,在平靜中可略張揚一些。一定壓力下的平靜是高考超水平發揮的必要條件。

  第14計:適度自信。大考臨近,我常對考生說:“這裡必須拒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弱都無濟於事。”自信,是成功的起點;失去信心,必然導致失敗。

  第15計:適度動機。動機過強和動機過弱,都不利於考試;適度動機,效率最高。期望值過高,容易導致考生緊張、憂鬱、恐懼等情緒,進而造成考試的失敗。

  第16計:適度運動。希望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適度運動運動,可以緩解緊張的神經,提高學習效率,保證考試時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清醒的頭腦。

  第17計:適度交流。同齡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適度交流、溝通感情十分重要。同學之情對增強信心、減緩壓力有很大的幫助。當然,考前時間寶貴,切不可“長談”。除了和同學交流外,還可與家長、親友交流。

  第18計:充分準備。認真做好考前的複習和準備工作,注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

  第19計:處變不驚。訓練自己在面對變化的問題或困難時,能冷靜地分析、判斷,採取科學的應對措施。試題的難易,要有“人難我難,我不怕難;人易我易,我不大意”的心態。

  第20計:防止過勞。考試臨近,切忌搞疲勞戰術,過度疲勞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適,不利於考試時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第21計:矯正擔憂。考生把擔憂逐一列出,會發現這些擔憂往往具有誇大、縮小和不現實等錯誤,如認為自己不行、過分誇大缺點、看不到優點等。要學會正確辨析,對擔憂做出合理、積極的分析,以良好的心態參加考試。

  第22計:自我暗示。利用暗示語句的強化作用,進行心理調節。暗示語要具體、簡短和肯定。比如“我早就準備好了,就等這一天了!”這樣可以讓大腦形成一個興奮中心,抑制緊張情緒。

  第23計:轉移焦點。考前焦點都集中在高考上,可以適當轉移到與高考無關的事情上。如,欣賞音樂、散步、與人交談,也可以做深呼吸或大聲唱歌、朗誦等。

  第24計:系統脫敏。運用這種心理訓練,直到在最令自己緊張的情景中也能鎮定自若。

  第25計:做操練習。做廣播操或其他簡易運動,讓肌肉放鬆,可以緩解身心疲勞,抑制緊張焦慮程度。

  第26計:科學補氧。通過口服補氧類保健品或到氧吧補氧,使腦細胞和機體得到充足的氧供應。當然,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第27計:填寫資訊,穩定情緒。試卷一發下來,立即忙於答題是不科學的,應先填寫資訊,如在答題卡上塗清“試卷型別”,寫清姓名和准考證號碼等,這樣做是考試的要求,更是一劑穩定情緒的“良藥”。

  第28計:總覽全卷,區別難易。開啟試卷,看看哪些是基礎題,哪些是中檔題,哪些是難題或壓軸題,按先易後難的原則,確定解題順序,逐題解答。力爭做到“巧做低檔題,全部做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盡力衝擊高檔題,做錯也無悔。”

  第29計:認真審題,靈活答題。審題要做到:一不漏掉題,二不看錯題,三要審準題,四要看全題目的條件和結論。

  第30計:過程清晰,穩中求快。一要書寫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題速度;四要科學使用草稿紙;五要力求準確,防止欲速不達。

  第31計:心理狀態,注意調節。考試中,要克服滿不在乎的自負心理,要拋棄“在此一舉”的負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膽怯心理。

  第32計:儘量多做,每分必爭。高考評分,理科是按步驟、按知識點給分;文科是按要點給分。考生在答題時,要會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條輔助線,一個符號,一小段文字,都可寫上,沒有把握的也要敢於寫,千萬不要將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題放棄不做。

  第33計:抓住“題眼”,構建“橋樑”。一般難題都有個關鍵點***稱之為“題眼”***,抓住了“題眼”,問題就易於解決。此外,還要利用相關的知識、規律、資訊進行多方聯絡,構建“橋樑”,找出問題的內在聯絡,從而構思解題方案,準確、快捷地解決問題。

  第34計:遇到易題,格外小心。易題,容易使人輕視,不注意題目的細微變化,不費思索順手寫來,可能鑄成大錯。所以有“容易題,容易錯”的說法。要知道,題目對你容易,對別人也容易。

  第35計:思路暫塞,學會變通。考試時,熟知的知識、方法突然想不起來,這時要學會變通。一是換個角度或思路,從與題目有關的專案開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題目中的資訊;三是暫時放棄,換另一道題做,等情緒穩定、再回過頭來做,可能有意外的收穫。

  第36計:注意檢查,減少失誤。爭取有一定的時間檢查答卷,主要是檢查題目是否遺漏,是否弄錯了題意,是否抄錯了什麼,儘量減少失誤。對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檢查——檢查思路,檢查步驟,檢查結果,檢查試題要求等..

  篇2

  工程數學是我校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課,如何提高工程數學的教學質量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根據教學心得體會,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

  一、工程數學的重要性

  高職教育是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因此,學生的能力培養是核心問題。長期以來,工程數學作為各類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一門公共課,是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基礎學科。工程數學除了讓學生學習傳統的數學理論知識之餘,更重要的是其結合專業的應用例項,並滲透到教學中,使數學更好地服務於專業課程,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工程數學對學生理性思維、思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是開發學生潛在能動性和創造力的重要課程。

  二、存在問題

  教學系統的要素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三要素是:教師、學生和課程,所以教學改革理應做到面向這三要素,從這三要素入手。

  1.學生的數學基礎

  從教學上,要弄清學生的基礎,瞭解學生的實際,並在此基礎上實施因材施教。

  高職學生多數數學基礎弱,學生比較喜歡實踐與操作活動。相比較書面作業,他們更喜歡實訓,相比較基礎課,他們更喜歡專業課。再加上學生缺乏自信,認識不到數學基礎的重要性,尤其是數學課程的學習難以持之以恆。另外也有少數基礎好、心理素質高的學生,因此應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2.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基礎理論課的任課老師講授課本理論知識是遊刃有餘,但對數學應用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很難將專業知識滲透到數學基礎知識中並結合專業知識講解數學知識。因而授課時,從數學到數學的多,聯絡專業例項的少,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學生只記住相關知識,單純應付考試,未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3.教學內容

  高職教材與普通高校的教材的區別應該是側重結論的應用,減少理論的推導及證明,降低難度,增強實用性,學以致用,讓學生認識到高等數學不僅僅是公式、定理和計算,更應該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它與實際緊密相連,這樣學生才會感到學有所用,提高學習的興趣。

  對於職業教育中的數學課程,其內容上不應像高等數學內容中包含大量定義、定理及理論推導。對與某些於高中知識有重複的知識點,如導數、積分等,學生覺得是重複學習,沒有興趣。另外,工程數學的教材中應用題型較少,應用題也是距離現實較遠的題型,使學生感到高等數學抽象,不知道其實用性。

  總之,工程數學教學面臨著學生基礎差,而又要面對學生高期盼、社會高要求的問題。

  三、改革措施及對策

  1.教師教學方式

  在工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的原則。教師必須從感知的材料入手,通過明確知識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用數學解析表示式表述專業概念和定律,又要根據數學內容設計對應的生活案例和專業相關的應用案例,通過案例學習數學知識,又使所學的數學知識得以應用,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並能解決專業中的數學問題。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既服務專業,又強化學生應用數學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愛戴形成良性互動,也使得學生愛屋及烏,對數學產生興趣。

  2.教學內容

  根據專業需要改革教學內容,以服務專業為重點,側重數學的基本概念及相關的實際背景,突出數學定義的圖形及特徵;淡化證明並引入數學理論的重要結論,突出結論的應用,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應用數學基礎按照專業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專業按需選擇部分內容,直接選取專業課程的相關內容作為例題,習題講解和練習題,強調知識的應用。

  通過對專業的分析和調查,並與專業教師交流,把工程數學與專業相結合,確定一些相關的內容,現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例。

  從上表可以看出,機電一體化專業所涉及的工程數學知識比較多,所以學生要學好專業課就要把工程數學的知識掌握好。

  以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的原則,應重視數學教學如何與專業教學貼近,探討數學知識點在專業上的應用。例如,機電一體化專業中,對非恆定電流,電流強度的計算就是通過求電量的導數,因此可通過i=求瞬時電流強度,此式恰好是導數的解析表示式,以此引入導數的概念。另外,求輸出功率的問題中,涉及最值問題,也可用導數求最值的方法解決。

  3.將數學實驗融入教學中

  工程數學課包含大量的符號計算,圖形描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藉助計算機解決相關的問題已成必然。數學實驗正是一門包含數學,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的課程,它以數學知識為出發點,藉助於計算機軟體――Mathematica解決一些實際問題。Mathematica是能將符號運算,數值計算和圖形顯示結合在一起的軟體。

  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可以安排適當學時的實驗課,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數學軟體,如Mathematica,畫出簡單的函式圖形,求極限、導數、不定積分,等等。通過實驗作圖分析讓學生更深層次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並結合專業知識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實驗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提供了觀察實體及結論的新渠道。

  通過一個學期幾個課時的數學實驗,學生普遍態度積極,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3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工程數學***建工類***》包括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的基本內容,還介紹了MATLAB和SAS,2個軟體系統,8個數學建模問題,18個數學實驗,66個建工專業的例題與習題。

  這本教材是“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立項專案的成果之一.編者以“再設計”的思想,按照高職高專工科基礎課內容“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全面審視了工程數學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前景,提出了

  [基礎理論]+[數學建模]+[數學軟體]三大模組有機結合的工程專科數學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案,並以此編成了這本書.它有以下3個特點:

  1.充分注意了工程數學基礎理論的重要地位.全書以2/3的篇幅介紹了建工類高職高專學生所必需的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僅刪去一些煩瑣的證明、神奇的運算技巧和少數幾個概念.

  2.強調“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為重點”的指導思想.介紹了MATLAB和SAS 2個軟體系統,討論了8個數學建模問題,列出了18個數學實驗,有66個例題或習題具有鮮明的建工類專業色彩,使學生能感受到工程氛圍,注意基礎知識用於工程實踐,並能在建模訓練中培養探索、創新能力.

  3.內容處理新穎.本書在強調數學概念與基礎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6個方面的滲透:***1***滲透數學在工程技術中應用的例項;***2***滲透數學建模思想;***3***滲透數學實驗方法;***4***滲透數學軟體應用;***5***滲透經濟效益意識;***6***滲透科學思維方法.這樣,三大模組有機結合起來,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成為一個新的課程體系.這種體系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實際問題為背景,數學建模為手段,數學軟體為工具,既有利於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綜合提高。

  本書大部分內容在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試講多年,編者做過大量的跟蹤調查,召開座談會、調查會,與會人數累計上百人次,問卷調查不下千人,收集“讀書報告”***或數學學習心得***600多份.這些調查充分證明,本書的內容設計與講述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而且在後續課程學習中,數學知識也基本夠用.

  這本書是為房屋建築工程、道路橋樑、給水排水、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造價、房地產管理等建工類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編寫的,也可供其他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和教師參考.講授本書內容約需50~70課時,目錄中打“*”號的可作選學.

  本書是湖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資訊工程系數學教研室集體研究的成果.李天然副教授擔任主編,張新宇、田羅生兩位副教授擔任副主編,參編人員分工如下:李天然編寫第三、四、十一、十二章,張新宇編寫第六、八章,田羅生編寫第一、二章,龔衛明副教授編寫第九、十章,龍韜講師編寫第五章,李俊鋒講師編寫第七章.此外,何孟義教授、金慶華副教授、彭德權副教授、肖勁鬆講師、郭冰陽講師等也參加了本書大部分內容的教學研究. --此文字指本書的不再付印或絕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