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骨折怎麼辦
育兒知識是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對新生嬰兒更好的照顧,更好的呵護所需要學的一種知識。因為每個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呵護及教育方式。從寶寶及母親雙方的角度關注育兒生活,涉及兒科疾病、幼兒保健、孕婦保健、孕期保健、育兒教育等方面。
骨折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即骨的斷端已露出面板外;閉合性骨折是指面板完整無損,這類骨折經常出現,而且往往容易被忽略,延誤治療。
寶寶外傷後,父母可輕微碰觸受傷的身體部位,一旦觸控會引起寶寶劇烈哭鬧、拒絕觸控,表情異常痛苦,並且受傷的關節活動受限,受傷的身體部位出現腫脹,或有異常的折角、隆起、青紫、淤血等,可初步判斷為有骨折。
一旦懷疑寶寶骨折或脫臼,家長要儘量減少對受傷身體部位的移動,以免骨折、脫臼移位引起神經血管的損傷。有出血用消毒紗布壓迫傷口止血,傷口用消毒紗布覆蓋。就地取材,可以用硬木板片或雜誌臨時把骨折的兩端固定好,以防進一步損傷。家長在做完這些緊急處理後,都要第一時間把孩子送醫。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骨折的固定方法:
肘關節以上的上臂骨折:固定用的夾板長度應從肩頭到肘關節,包紮後後再把上胸前。如果一時找不到固定材料,也可把上臂用皮帶或布帶與前胸捆在一起,並將傷肢這一側的衣襟剪一個小洞,把衣襟向上反折,兜住傷臂後,扣在第一或第二顆鈕釦上固定。
大腿骨折:可用一塊相當於從足跟到腋下長度的夾板放在傷肢外側,膝蓋後稍墊衣服,再用布帶將傷肢和夾板一起捆緊夾板。布帶等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木板、樹枝、竹竿、木棍、紙板、雨傘、腰帶、衣服等均可。如果實在沒有適當的材料,也可將兩腿包在一起,利用未傷的腿來固定傷腿。
小腿骨折:固定方法與大腿類似,只不過夾板的長度只需從膝關節以上到足部即可。提醒注意的是,腿部發生骨折的孩子,如果您只能自行將其送往醫院,則應先設法將患肢固定,以免運送過程中由於斷骨的活動使傷勢加重。
脊椎骨折:當孩子可能有頸椎、胸椎骨折時,不要試圖自行搬動其身體,若一個人將孩子抱起移動,可能會使斷骨損傷脊髓。搬動時應由3--4人共同輕輕托起傷者,保持其脊柱呈水平位,輕放於硬板擔架或床板上。旁人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救護人員到來的過程中,如發現孩子受傷嚴重,昏迷不醒或休克者,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以保證孩子的生命。
如何護理骨折寶寶:
1.休息和觀察
如果寶寶發生骨折,即使是上肢骨折,也應臥床休息3-7天,這樣有利於骨折部位的固定和康復。如果醫生給寶寶使用石膏固定,家長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四肢和身體的溫度和感覺是否正常,膚色是否紅潤,四肢能否伸屈活動。如果發現寶寶的肢體有腫脹、發涼或麻木,面板有蒼白、青紫或不能夠活動等情況,都應馬上帶寶寶去醫院複查。
2.加強營養
寶寶骨折時,應補充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骨折初期,寶寶的胃口會比較差,應安排清淡的、易消化的食物,如給寶寶喝一些魚湯、肉湯和蛋湯等。隨著寶寶病情的恢復,食慾也會逐漸好起來,應適當增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蛋以及大豆製品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對骨折的恢復也很重要,應鼓勵寶寶多吃一些含鈣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大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Tips:如果寶寶容易反覆發生骨折,家長應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存在,如內分泌障礙、骨骼異常等。並應及時向醫生提供相應病史,及早診治,及早治療。
3.石膏固定後的注意事項
***1***石膏固定後,家長要注意幫助寶寶保護好石膏,防止折斷、脫落和受潮。
***2***骨折的肢體可用枕頭和毛巾等抬高,高度可稍超過寶寶平臥時心臟的水平位置,這樣有利於靜脈血液的迴流,減少受傷部位的腫脹、疼痛,促使骨折癒合。
***3***應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對寶寶骨折的肢體做早期功能的鍛鍊。
***4***拆除石膏後,肢體、關節運動受限,這是正常現象,主要是由於骨折的肢體活動減少、肌肉萎縮引起的。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功能鍛鍊,一般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