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的臨床應用及藥材鑑定方法

  豆蔻生於山溝陰溼處,我國多栽培於樹蔭下。海南、雲南、廣西有栽培。是常見的中藥材,那麼豆蔻有什麼應用?要如何鑑別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豆蔻的臨床應用

  1.對溼阻氣滯,可與蒼朮、半夏、陳皮等同用。

  2.用於氣滯胸悶之症,可配厚朴、枳殼等同用。

  3.用於溼溫初起,如屬熱盛者可配黃芩、連翹、竹葉等同用;溼重者可合淡滲利溼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4.用治胃寒嘔惡,常合半夏、藿香、生薑等同用。

  5.治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豆蔻 藥材甘草共研細末,常滲口中。

  豆蔻的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種子類球形或橢圓形,具較明顯的3鈍稜及3淺溝,長1.5-3cm,直徑1.5-3cm;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中間有黃白色或淡棕色隔膜分成3室,每室有種子22-90***-110***顆,不易散開。種子葉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2.5-3mm,背面稍隆起,較厚一端有圓窩狀種臍,合點位於較扁端的中央微凹處,腹面有一縱溝,淡褐色種脊沿著縱溝自種臍直達合點,沿合點再向背面也有一縱溝,溝的末端不達種臍。質硬,斷面乳白色。氣芳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質結實、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

  種子橫切面:類梯形或類方形,外周微波狀。假種皮細胞多列。種皮表皮細胞1列,多徑向延長,排列整齊,外被角質層。下皮細胞2列,不含色素。色素層細胞3-5列,內含紅棕色或淡黃色色素。油細胞間斷排列於色素層,多徑向延長,內含油滴。內種皮厚壁細胞1列,徑向延長,圓柱形,長至39μm,直徑至29μm,外壁薄,內壁厚,非木化,胸民腔內含矽質塊。外胚乳細胞充滿由微小澱粉集結成的澱粉團;有的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方晶。內胚乳細胞充滿糊粉粒。胚細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粉末特徵

  1.種皮表皮細胞表面長條一菜,末端漸尖,長至400μm,直徑9-31μm,非木化。

  2.下皮細胞長角形或類方形,長至150μm,直徑14-31μm,1-3列重疊,常與種皮表皮細胞上下層垂直排列,胞腔內不含深色物。

  3.色素層細胞民紅棕色,細胞皺縮,含紅棕色色素物,易碎成色素塊。

  4.油細胞雜湊於色素層細胞間,內含黃綠色油狀物。

  5.內種皮厚壁細胞成片,黃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4-25μm,壁厚,非木化,胞腔內含矽質塊,直徑8-15μm;切面觀細胞排也柵狀,胞腔位於一端,內含矽質塊。此外有假種皮細胞、外胚乳細胞、內胚乳細胞及草酸鈣方晶、簇晶等。

  理化鑑別

  取該品粉末1g,加甲醇5ml,置水流水浴中加熱振搖5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姜素和小豆蔻查耳酮作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15:4:1***為展開劑,取出晾乾,在100℃烘約5min,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山姜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淺藍色熒光斑點;在與小豆蔻查耳酮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褐色斑點。

  藥物應用鑑別

  草豆蔻與草果:性味皆辛,溫,歸脾,胃經,功效燥溼溫中。草豆蔻具有行氣作用,草果行氣作用幾無,草果功效截瘧,可用以寒溼偏盛之瘧疾。而草豆蔻則無此作用。草豆蔻與肉豆蔻:草豆蔻,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溼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