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海棠有哪些種植方法

  竹節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觀賞價值很高,適合盆栽種植。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竹節海棠有什麼種植方法吧!

  竹節海棠種植方法

  1、土壤:竹節海棠養殖土壤常用堆肥土、腐葉土和炭土配置而成,鹼性或粘重、易板結的土壤不利於新根生長,易導致莖葉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黃病。

  2、溫度:竹節海棠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迅速,莖葉茂盛,花色鮮豔,生長適溫為19~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否則葉片易受凍,但根莖較耐寒。

  3、澆水:竹節海棠喜歡半陰、溫和溼潤的環境,抗旱性強,但怕水澇,因此澆水要見幹見溼,以盆土保持溼潤為最佳,在盛夏季節需要對葉面和地面進行噴水。

  4、施肥:竹節海棠喜肥,施肥應在盆土干時劃鋤進行,施肥後澆水可便於植株吸收,春季生長旺盛期每10天至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夏季高溫季節應減少施肥,開花期和冬季暫停施肥。

  5、光照:竹節秋海棠喜陰怕暴晒,適宜長年南陽臺內栽培,春、秋、冬季宜給予充分的陽光,夏季避免強光照射,否則會使植株葉片發黃,生長緩慢。

  6、修剪:竹節秋海生長旺盛,對生長多年的植株或植株生長得過高或莖下部的葉片脫落造成株形不美觀、影響觀賞效果的可結合春季換盆進行修剪,以利植株萌發新枝。

  竹節海棠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扦插繁殖時就盡力避免感染病菌,發現病株後就及時集中銷燬,要儘量減少採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也會抑制病情的發生和擴散,稍微降料的濃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

  2、灰黴病: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擴散成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降低灰髮生和擴散的重要方式是促進葉片加快乾燥、降低溫室內的空氣溼度。

  3、根腐病:對上盆基質和栽植床進行消毒處在栽種前後用殺真菌藥劑進行處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黴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儘量減少水的灌溉量以減少根腐病的發生,促進根的長勢。

  4、猝倒病:發病後有褐色的黴狀物附著在病上,立枯絲顏色常為紅褐色,外形似蜘蛛網,可以用噴灑不同的殺菌劑來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5、枯萎病:莖段與介質接觸的地方有水漬狀病斑,在溫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則很容易導致插條的腐爛,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應儘快移出種植區域並將植株銷燬。

  竹節海棠掉葉子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一、原因分析

  1.澆水過於頻繁

  如果給竹節海棠澆了太多的水,根部被堵死完全無法呼吸,葉片就會脫落下來。

  解決方法

  及時的調整澆水的水量及頻率,合理控水,防止積水和澆水過多。

  2.溫度太低

  如果竹節海棠所處的環境達不到其生長需求溫度以上的話,很容易就會導致它的葉子掉落。

  解決方法

  保證室溫,防止植株遭受凍害,冬季保證防寒保暖。

  3.施肥太多

  如果為了讓竹節海棠生長的更快而大量的給它施肥的話,很可能就會把它的根部燒壞,這樣就間接的導致了掉葉情況的發生。

  解決方法

  合理施肥,控制好肥料以及頻率,保證植株生長所需的肥力的基礎上,控制施肥的力度,並確保施肥不會接觸到植物的根系。

  二、注意事項

  選土

  要想竹節海棠養的好,不輕易出現掉葉子的情況,那麼培養土的選擇就是首要因素了,要選擇肥沃而且排水通透的土壤,土壤要偏酸性,為了增加排水性,可以再盆底打幾個孔,並且在土壤裡面加入適量的基肥。後兩個禮拜施一次淡液肥就夠了,夏天和冬天都不需要施肥。在其生長期一定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溼潤性,平時需要向它的周圍噴水,以此來確保空氣的溼潤度。

  溫度控制

  控制好了也能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掉葉子的情況發生,夏天的時候要控制控溫不能高於30攝氏度,要避免烈日暴晒。冬天的時候要控制溫度不能低於10攝氏度,這個季節主要工作就是保溫,並且要保證環境的通風性。

  及時摘心

  掉葉子之後的要促使更多的新葉生長出來,促進竹節海棠的新成代謝,增加分枝,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進行摘心。每年春天還要做好翻盆工作,同時修剪老枝和枯葉,每根枝條上面保留兩三個嫩芽就夠了,這樣能促進新嫩枝、嫩葉生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