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蝦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我們通常說的對蝦一般是指對蝦屬和新對蝦屬中的對蝦,數量很少,需要養殖。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中國對蝦的養殖技術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對蝦的養殖技術

  1、清池除害: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復後,在擬定放養20天前,要進行清塘、清塘包括清除淤泥,雜藻及動物性敵害生物。清除敵害生物的方法是:不積水的池塘,在對蝦收穫後將塘水排幹,曝晒一冬,就能達到清除之目的。但不能排幹曝晒的池塘,需用藥物清除。常用的藥物有茶籽餅,漂白粉、魚藤精、生石灰等。

  2、餌料生物培養:清除後,就可以進水培育生物餌料,它是對蝦放養的基礎餌類、具有方法簡單,營養價值高,省力又能降低生產成本等優點。一口基礎餌料培育好的蝦塘,蝦苗放養時可半月內不需報餌。

  3、蝦苗運輸及注意事項:蝦苗運輸是否得當,對其成活率的影響很大。運輸途中溶解氧和水質是主要因素。目前大多數都是採用聚乙烯袋充氧運輸。這種方法輕便、安全、適應各種工具運送。在體積為10升的聚乙烯袋中,裝入新鮮海水約1/4,蝦苗約2萬尾,再充入氧氣約3/4,然後把袋口紮緊,運輸時間在10小時以內不會有問題,如果將袋裝放入紙盒內更為安全。蝦苗運輸注意事項有:①裝苗不能用育苗池中的育苗水,而應用新鮮海水,另外混濁或已被汙染的海水不能用。②運苗時間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日烈炎熱,運輸水溫最好能控制在與育苗池水溫相近,儘量避免超過20℃。

  4、放苗時應注意的事項:放苗時要注意蝦塘內的理化因子是否適宜蝦苗生活,一般4月份放養時,水溫要回升穩定在14℃以上為好,苗放時水深以不低於40釐米,鹽度在20‰-30‰,pH值在7-8.6為宜。

  5、養殖日常管理

  ①巡塘觀察。蝦苗放養後就必需認真巡塘,仔細察看蝦塘情況動態和環境因子的變化。以防意外情況發生。巡塘觀察的內容主要有:閘門及過濾網是否嚴密完好,蝦的活動、攝食,脫殼是否正常,環境因子的差異是否過大,池水是否有異樣氣味。

  ②換水。換水是改善蝦塘水質條件的一項必需措施,它可以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調節鹽度、pH值、水溫,控制單胞藻繁殖過密,帶走代謝汙物,改善環境條件,增加餌料生物,刺激對蝦脫殼等。具體的操作一般是:前期***蝦苗投放後半個月內***以添水為主,每天添少量直至蝦塘加滿,此後每天適量換水,中後期日換水量可增至30%左右。後期在正常的情況,日換水量最好控制在50%左右,以免換水量太大時對環境因子差異過大。

  ③投餌。目前在浙南地區養殖對蝦餌料以張網小魚蝦為主,也投部分配合餌料及蛤、螺類等。

  據研究表明,對蝦的攝食具以下特點、一是對蝦中樞神經系統簡單,很難形成條件反射,無法利用條件刺激來作為投餌訊號。二是對蝦的視覺範圍和活動範圍都不大,它主要是靠嗅覺覓食。三是對蝦是用螯足捕獲食物,顎足抱持著食物後才經小顎撕碎,大顎的嘴嚼進入胃。所以餌料需有一定形狀,不能太細,也不能太大,四是對蝦的攝食隨蛻殼週期呈規律變化。剛蛻殼的對蝦,因身體未變硬,不吃任何東西。五是在水質條件好的情況,健康的對蝦在水溫7-32℃這一適溫範圍內,對蝦的攝食量隨著水溫的升高而增力。因此,投餌時需要根據上述特點和對蝦個體大小來確定投餌量和餌料顆粒的大小。在正常的情況下,投餌料後一小時應有70%以上的對蝦達到飽胃或半飽以上即可。四、對蝦配合飼料由於對蝦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加上繁魚期的休漁管理,在養殖過程中必需採用配合飼料來代替天然餌料,好的配合餌科優點是:能適合不同階段對蝦營養需要,特別是利用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餌料對水質、低質的汙染;減輕病害;便於儲存和投喂等。所以在目前病害嚴重影響對蝦養殖業時,專家呼籲要儘量採用配合飼料養殖對蝦,能起到防治病害,控制病害的作用。

  對蝦育苗的環境因子

  對蝦育苗在南方一般都是採在水泥池內進行,中國對蝦育苗的適宜環境因子是:

  1、水溫:產卵及受精卵孵化最適宜水溫為18-20℃,無節幼體階段為20-22℃,蚤狀幼體為22-24℃,糠蝦幼體為23-25℃,但當培育到仔蝦期時,蝦苗準備出池前2-3天,要逐漸降到與養殖池水溫相接近。以免出池後與養殖池溫差過大而死亡。

  2、pH值一般均為7.8-8.6之間。

  3、鹽度一般均為25‰左右。

  4、溶解氧4毫米升以上。

  對蝦的病害及病害防治

  養殖對蝦的病害可分為生物性病害與非生物性病害兩大類,生物性病害包括由桿狀病毒、立克次什體、病原體等所致的病毒性病,由弧菌等所致的細菌性病,由鐮刀菌所致的真菌性病,由聚縮蟲等所致的原蟲性病,由線蟲,絛蟲等所致的蠕蟲性病等。非生物性病害,包括營養不良所致的營養性病,由水質惡劣所致的環境因素病,由有害化學物質所致的中毒性病等。

  對蝦病害的發生,情況是相當複雜的、儘管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因素的存在和侵襲,是對蝦發病的直接原因,但也並非致病生物的存在就一定發病甚至死亡,這還取決於蝦體健康狀況和環境條件,因此保護好環境,增強對蝦體質可起到預防作用。

  目前,對蝦養成期間疾病流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給對蝦養殖業造成毀滅性打擊,至今仍末找到有效地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