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對蝦的養殖技術

  日本對蝦俗稱:花蝦、竹節蝦、花尾蝦、斑節蝦、車蝦,為重要的養殖品種,養殖6個月左右體重可達20克以上。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日本對蝦的養殖

  一、 場地的選擇

  選擇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無汙染、淡水資源豐富、交通方便、供電充足、飼料供給方便、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區域建場。

  二、 池塘設計

  池塘長方形或近圓形,面積10畝-20畝,最高水深2米,池壁以水泥板或地膜鋪設,池底建成坡度為3左右的鍋底形。在靠近池塘中心的邊灘區域用磚塊或石塊圈起,其上鋪10釐米左右厚的細沙,作為日本對蝦的棲息場所,大小約為池塘面積的40%。每口池塘配置底部增氧裝置或水車式增氧機。建立蓄水池,佔養殖總面積的20%-30%。

  三、 品種搭配

  養殖前期,單養日本對蝦。待其體長達到5-6釐米時根據實際情況搭配濾食性的海灣扇貝或其他貝類品種,使池水透明度升高。過早放養濾食性貝類品種,容易導致水體中的浮游生物比例失衡影響日本對蝦養殖前期生長。

  四、 投喂技術

  日本對蝦喜食新鮮的動物性餌料,若全以之投喂容易導致水質惡化、病害頻發,而目前對蝦飼料大多不能完全滿足對蝦的生長需求。可以用新鮮野雜魚和配合飼料按3:7食用。採用早間、夜間投喂投喂配合飼料,傍晚時投喂新鮮野雜魚的方法,發現池塘底質良好、水質穩定、病害發生顯著減少,效果明顯。在餌料投餵過程中,結合天氣及平時的觀察,適當調整頭餌量,保證對蝦進食八分飽為最佳,切忌將餌料投放對蝦的棲息場所。

  五、 水質管理

  池塘用水應先進行消毒處理,等藥效失去後方可進塘。養殖前期以緩慢加註新水為主,中後期適當加大換水量,定期使用光合細胞、硝化細菌等微生物制製劑改善底質和水質,發現浮游生物比例不協調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調節。

  六、 病害防治

  定期在配合飼料裡新增水產用多維和免疫多糖增強對蝦自身免疫力,定期對對蝦進行檢查,發現對蝦白天漂浮在水面,行動呆滯、體色暗淡、腸道空、體表不乾淨無光澤、鰓發黃發黑時應特別注意,結合水色、底質以及天氣等因素分析原因並及時採取措施以免發生重大損失。

  日本對蝦的養護管理

  水質管理

  養殖初期以肥水為主,視水質肥度情況和水色的變化,逐日向池內添水,每日新增3釐米~5釐米或3日~4日加水15釐米~20釐米,保持池內生態平衡。

  到蝦體長達到5釐米以上時,將池水添到1米以上,養殖中期由前期的“肥水”轉為“活水”,一般日換水量15%~20%。養殖後期視水質汙染情況,可適當加大換水量。

  投餌

  ***1***投餌方法 :蝦苗前期生長主要靠池內的天然餌料來維持,中、後期投料以人工顆料餌料為主,無論是自制還是外購的餌料,其蛋白質含量均應高於中國對蝦用配合餌料,最好在50%以上,以確保日本對蝦正常生長。

  投餌時間應在晚上,以每晚8時和凌晨1時為最佳。一般情況下可在晚上8時投日投餌量的70%,凌晨投30%。

  ***2***日投餌量的確定 :養殖前期可用小吊網,中、後期可用旋網定量法測定池中蝦的總重量,然後確定日投餌量。一般情況下,蝦體重1克~5克時投餌量為體重的7%~10%;5克10克時為4%~7%;10克~20克時為3%~4%。

  日常觀測

  日常觀測是日本對蝦養成過程中的基本工作,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對蝦攝食情況

  攝食情況反映餌料是否適當,底質和水質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對蝦的生長與健康。

  對蝦生長情況

  生長情況的觀測主要有成活率和平均體重的估測、體重測定和蛻殼情況等。

  對蝦活動情況

  根據日本對蝦生活習性觀察其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如對蝦不潛沙,活動力下降,反應遲鈍,浮頭或在水面打轉等,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