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到底最後成功的人物故事

  堅持是石,擦亮星星之火;堅持是火,點亮前行之燈;堅持是燈,照亮人生之路。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母親與父親離異那一年,周星馳才七歲。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給了母親凌寶兒。在1968年的香港,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討生活,其艱難可想而知。為了維持生活,凌寶兒一個人打了兩份工。令她欣慰的是,孩子們都很乖巧懂事,尤其是周星馳,學習成績十分優秀,最得凌寶兒喜愛。只有一件事,讓凌寶兒煩心。

  周星馳的第一場戲

  三個孩子都處在長身體的時候,所以不管多麼困難,每個週末,凌寶兒都要割點肉或買條魚給孩子們加餐。或許是平時太嬌慣了,或許是難得吃上一回魚肉,菜一上桌,周星馳就把菜端到自己面前,專揀好的吃。姐姐妹妹卻懂事得很,從不和他爭。但是周星馳的飯量很小,吃兩口就吃不下去了。然後,他就開始胡鬧,總還要揀兩塊,放到嘴裡嚼兩下,再吐到碟子裡。他嚼過的,姐姐妹妹哪還肯吃啊!為了不浪費,凌寶兒只好自己吃。

  為這事,凌寶兒沒少批評周星馳,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好在周星馳別的方面表現都很好,日子久了,凌寶兒就隨他去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頑皮的呢?

  可是有一次,凌寶兒真的生氣了,狠狠地教訓了周星馳一頓。

  那一次,凌寶兒兩個月沒領到工資了,好不容易從孃家弄來了一些錢,買了幾隻雞腿,燒得金黃噴香。菜剛上桌,周星馳就小猴兒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隻雞腿就啃,還一邊衝著姐姐妹妹做鬼臉。一不小心,手一滑,雞腿掉到地上了,沾滿了塵土。凌寶兒又是生氣又是心疼,買這幾隻雞腿容易嗎?再想想周星馳平時的頑皮表現,凌寶兒決定要好好教訓他。她取過一根桑樹條,狠狠地抽了周星馳十幾下:“讓你頑皮,讓你不知道珍惜!”直到周文姬和周星霞撲過來把周星馳護在身體下面,凌寶兒才放下桑樹條,摟著三個孩子痛哭。

  哭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吃飯。凌寶兒把雞腿撿了起來,用開水沖洗一下,捨不得扔,自己吃了。

  那天晚上,凌寶兒撫摸著周星馳身上的傷痕問:“還疼嗎?”

  “不疼了。”

  “下次還調皮嗎?”

  黑暗中,周星馳的眼睛十分明亮,他“嘻嘻”地笑著:“睡吧,媽,我明天還要上課呢。”

  2001年,周星馳、凌寶兒做客鳳凰衛視時,又說起了這件往事。

  “是的,那時他可是真頑皮啊,全然不知道,這飯菜來得多麼不容易,一點也不珍惜。”凌寶兒笑容慈祥。

  “不,媽媽,我懂得珍惜,”周星馳接過話茬,聲音開始哽咽,“您想想,我要是不把雞腿弄到地上,您會捨得吃嗎?那幾年裡,有什麼好吃的,您全給了我們姐弟三人,您成天就吃鹹菜啊!於是我們才想出這個辦法,我把幾塊魚肉嚼得不像樣後,姐姐和妹妹就有藉口不吃了。只有這樣,您才會吃啊!”

  聽了這話,凌寶兒的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其實,我早該想到,你樣樣乖巧懂事,怎麼偏偏吃飯這麼頑皮呢?”凌寶兒哽咽著掏出手帕擦眼睛。

  周星馳掛著兩行淚水滿臉微笑。在億萬電視觀眾面前,這對母子抱在了一起。無數的觀眾也在這一刻流下淚來。

  篇2

  14歲時,羅丹進入法國皇家繪畫及數學學校學習繪畫,師從著名的寫實派畫家奧拉斯·勒考克。

  剛開始,羅丹只會臨摹,不善於觀察。一天,當他正對著一張白紙發愣時,勒考克走了過來:“如果你一時無法觀察入畫,那就先畫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吧。”

  羅丹一下子醒悟了過來,拿起了一支鉛筆開始在紙上畫一些線條,與此同時,腦子裡浮現出自己不聽話,父親生氣發怒時的樣子——咬牙切齒,怒目圓睜,面部猙獰……羅丹飛快地將其畫在紙上。

  “這會是誰呢?”看著羅丹的畫,勒考克問。“我父親!”羅丹脫口而出。

  “你竟把父親畫得這麼醜?” 勒考克吃驚地說,“現實中的他,真是如此?”

  “是的,他發怒時,就是這樣子!” 羅丹迴應道。

  “羅丹先生,你畫得的確不賴,可你這樣醜化,甚至是在侮辱父親,難道不覺得過分嗎?”勒考克生氣地說道,“一個連自己父親都不尊重的人,是難成大器的!”

  聽老師這麼一說,羅丹有些慌張了,但他還是說道:“可這就是我眼中的真實父親,即便您不喜歡,我也要這樣畫。”說完,羅丹便站了起來,做好了被老師趕出去的準備。

  勒考克被感動地熱淚滿眶——他見過太多年輕有為的藝術家,卻因為攝於學院派的教條,拋棄了真實的自己,轉而循規蹈矩地仿製一些大師們的美的藝術品,看似對前輩們的尊重,實則是對藝術和自己的“暗殺”,而小小年紀的羅丹,竟能忠實於自己的內心,併為此不畏強勢,這種魄力是真是百里難挑一!

  自此,勒考克開始喜歡上了不會說謊,不會奉承前輩的羅丹,並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都無私地教授給了羅丹,讓羅丹這匹 “千里馬”日後得以飛奔起來。

  對一個真正的藝術工作者來說,但凡他們親眼看到,親身經歷的感受都是美的,有生命力的,只有那些虛假,死氣沉沉的才是醜陋的,羅丹以自己的堅持贏得了伯樂勒考克的無私厚愛和栽培。

  篇3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的人還:

1.堅持到底最後成功的勵志故事

2.堅持到底最後成功的故事

3.名人堅持不懈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

4.名人堅持不懈成功的小故事

5.成功是給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