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習方法指導

  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樹立強烈的自信心,而且也會對他們今後的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 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必需的,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錯誤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會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2*** 細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單項式的概念***數字和字母積的代數式是單項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單項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絡。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絡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給你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由觀察特例入手***,更深入一點***瞭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3*** 總結相似的型別題目

  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型別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給你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4***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最後,對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記住,暫時不理解的也要記住,在記憶的基礎上、在應用它們解決問題時再加深理解。打一個比方,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頭、鋸子、墨斗、刨子等,沒有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傢俱的;有了這些工具,再加上嫻熟的手藝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樣精美的傢俱。同樣,記不住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就很難解數學題;而記住了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維,就能在解數學題,甚至是解數學難題中得心應手。

  

  二

  一、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在小學,學生普遍不重視預習作用,對課文中字、詞、句的掌握及課文內容的理解都是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完成的,課後要求學生背誦的或迴圈反覆練習的較多。進入初中後,從開學的第一篇課文起,就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

  那麼,怎樣預習初中語文課呢?可分二步。第一步:閱讀課文,弄清文章的體裁,瞭解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掃除字詞障礙——對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詞典弄清楚,難懂的句子劃上一定的符號,在教師的講解中理解或向教師請教。第二步:精讀課文,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完成課後練習等。

  二、積極參加各種語文活動

  如朗誦活動、背誦活動、語文基礎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參加這些活動的時候,你一定要主動積極大膽,不要有什麼顧慮;誰也會犯錯誤的,多參加幾次就什麼都解決了,說不定你還能夠做一個成功的主持人呢!一開始就被別人佔了機會,以後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如果老師還沒有打算舉辦這些活動,你一定乘早去給老師建議,不然,別的同學搶了先。在學習上就是要和別的同學爭一回先,這樣做是正確的。

  三、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綱》上的任務,你不僅應當在學習上下功夫,還應運用一些適合你的好的學習方法。如抓重點做筆記方法***如何掌握時間、提高速度***,如何背誦課文***先抓住重點字、詞背誦每段,然後串起背***,如何寫好作文等。具體說來,要在幾個方面下功夫:首先就是聽,一是要認真聽,二是要會聽。認真聽當然不在話下了,不認真什麼課也學不好的。關鍵是要會聽。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心裡納悶了:還有誰不會聽呀?可沒有這麼簡單!聽老師講課的時候,一定要抓住老師講的中心內容,也就是老師講這個的主要目的。我們平時說話都有一個目的,老師講課也一樣。所以,在聽每一堂課之前,你心裡一定要明白,我聽這一堂課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然後,帶著這個目的,有意識地去聽。這樣,一課解決一個問題,久而久之,你的聽的能力和語文成績就提高了。第二是說的問題。同樣,說話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同的人說話都不一樣呢!回憶一下你所認識的人,想一想,是不是這樣?你一定經常看電視吧?你看電視裡的主持人,雖然不一定你都喜歡,但是,有幾個主持人不是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的?那麼,怎樣訓練說話能力呢?一、主動給自己找訓練說話能力的機會。上課的時候,不要等到老師點名的時候才回答問題,要主動積極,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開學就應當這樣,訓練幾次就沒有什麼害怕的了。平時,要多和同學、老師交談,可以就你關心的所有問題發表你的見解。要敢於和不同的意見爭論。爭論最能鍛鍊一個人的口才和思維能力。當然,爭論的問題還是要有意義。二、多找一些優美的文章來朗誦,培養你的語感。有條件的話,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誦的磁帶來聽一聽。要是能去一些朗誦會,聽一些朗誦方面的專家的朗誦,有意識地去模仿,久而久之,也會受益無窮的。以上說了聽、說。讀也很重要,在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甚至個別教師往往重視" 寫" 而忽略" 讀".其實" 讀" 在語文學習中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對於精讀課文和課外的好文章,要反覆讀。現代教學重視能力的培養,包括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讀不行。閱讀能力包括:對詞句的理解能力,對文中的哲理的領悟能力,對文章主題的發掘能力,對文章藝術性的欣賞能力,等等。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 讀" 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對於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學生不讀或只讀一遍就學透,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說,初中語文第一課《憶讀書》,篇幅較長,有的同學略讀一遍,只等上課老師講解。但畢竟課時是有限的,教師在一兩課內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講解,要想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明白文中所寫的深刻哲理,體會文中人物的真實感受,是非多讀而不能解決的。通過讀疏通文句,通過讀領悟主題,通過讀產生問題,通過讀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課上再有目的地聽取教師講解,則茅塞頓開。

  久之這樣做,閱讀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其次,大量閱讀好的課外書有益於寫作水平的提高。讀書人便是寫書人,寫書人更是讀書人。作家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大量的文學精品,是與他們博覽群書分不開的。著名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從六歲開始學戲,沒有上過學,但她寫文章卻清新雋永***初中課本就選入了新鳳霞的《傻二哥》一文***,她完全是靠閱讀名著而成為作家的。對於中學生來說,閱讀更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更多地接觸不同文章的不同構思和寫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正如杜甫所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第三,朗讀是培養學生演講口才的關鍵。演講需要聲情並茂,除了好的講稿之外,重要的還要靠演講者的演講口才。而演講口才的培養,重在平日多練朗讀。中學語文課本就有許多練朗讀的好文章。“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此言就是勸誡我們通過大量閱讀去培養和獲得語感,去熟悉和掌握語言規律,增強語文修養,提高語文能力;韓愈讀書" 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 ,白居易讀書更是" 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我們現在的中學生,如果能做到反覆讀、大量讀,朗讀那些好文章、好書,那麼對於語文學習的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最後是寫的問題。寫比什麼都重要。一上初中,就要把寫的事情放在語文學習的首位。寫什麼呢?怎樣寫?寫週記,一週寫幾則。寫你想寫下來的所有事情,比如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的事情。最好記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真實的事情,這樣有真情實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興趣。以後拿出來看看也很有意思。另外,寫作,尤其是寫週記,和老師還有一種很強的溝通作用,老師經常可以通過你的週記來了解你的所思所想,這對你的成長會有好處。你不要害怕老師知道你的內心世界。老師關心你,是為了你好。我原來長期要求學生寫週記,大約經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個別同學的一些作品甚至已經能夠發表。把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不信,你試一試。而且,師生關係也特別好。學生把我作為知心人,我也理解他們的一些想法,處處替他們著想。希望你在新學年能夠遇到這樣的老師。不過,主要還得靠你自己,要主動和老師接近。寫作是一個很好的途徑,老師特別喜歡作文好的學生,記住這一點。

  最後,千萬記住這一點——學好語文,寫好作文!

  三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課文中出現的新單詞、短語以及語言點有初步的瞭解,在學生聽講時,條理性、針對性就能大大地加強,學起來也會覺得容易一些。給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布置課前預習,教師要提供具體任務,但不要太多,使他們能比較容易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還可根據不同的材料教學生採用不同的預習方法,如複習課可採用系統歸納法,預習課文可採用發現問題法和排除障礙法等等。

  二、課堂聽講

  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在課堂上,聽課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七年級學生認真聽好每節課是很重要的。首先應對他們提出要求,要求他們上課要集中精力聽好每節課,在老師講重點和難點時不能走神,緊跟老師的教學環節走,要情緒高昂、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更重要的是聽課時要懷有很強的求知慾,這樣才可能有明顯的效果。其次,要求學生學會做筆記,把老師上課講的重點和難點記在筆記本上,以備複習時用。

  三、課後作業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所學知識的複習與鞏固,是形成技巧並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課後佈置作業,能夠及時地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並能夠在學生的腦海裡加深印象,反之,則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印象不夠牢固。因而所以課後作業就必須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在佈置作業時,首先應考慮習題的難易程度,如果較難則給予一些提示,不然的話,學生做起作業來就會覺得無從下手,久而久之,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導致一些學生因不會做而只有抄襲。在對學生布置口頭作業時,老師應加強對作業的檢查,以督促學生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另外,佈置作業還要有針對性、選擇性和反覆性。

  四、課後複習

  課後複習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系統化,進而達到對知識運用自如的地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整理好自己的課堂筆記,複習所學過的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熟練地讀會和讀懂所學課文,並要求其背誦所學過的重點句型和短文。學生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學會整理所學知識,從而能學以致用,這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工具書的使用

  七年級的學生詞彙量少,知識面窄,從一開始教師就要教會他們使用工具書,要求他們備有常用的英漢字典和一些其他的學習工具書。這樣,當遇到問題時,他們自己就可以查閱資料,可逐漸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將會大有幫助。

  總之,從一開始就教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樹立強烈的自信心,而且也會對他們今後的學習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