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關於大資料的教育感悟

  編者按:如果把資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我們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錯別字引起關於教育資料的思考》這篇教育感悟吧!

  大資料正在被各行各業重用,未來社會誰擁有大資料,誰就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教育也不例外,教育的變化或者改革更需要大資料的支援。沒有大資料,改革的方向感就很容易走進“我認為”的誤區裡,凡是忽略教育改革者所服務客戶***物件***感受的革新很難走向新的高度,也很難制定出新的適合學生髮展的策略。

  小資料可以反應大問題,課堂小反映可以引起教學大學問。在講解一道數學題時,有一位同學把自己試題中“比賽”寫成了“比寒”,一個錯別字,引起了我對這個班的資料調查。我認為孩子會因為寒假的到來而很高興,我就說馬上快放寒假了,我們應該很高興。沒想到學生們說不高興。根據課上的反應,我立馬進行了班級資料調查。這個班有56人,有35人***最後修改資料是36人,***不願意放假,只有11人***減少1人***願意放假,拿不定主意的還有10人。這就說明我們的假期正在走向孩子不喜歡的時間。這個資料背後還有我要思考的問題:願意放假的人中有多少是優秀學生?不願意放假的是什麼學生?不確定的是什麼學生?等等這都是我們需要知道的資料。

  記得小時候,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上學盼放假,放假盼開學。但還沒有到放假的時候,更多的孩子應該希望放假的,但經過本班的資料調查發現,不是這樣的。或許你會說,我的資料不具有代表性,但我會抽個時間去做這個方面的調查,去尋找更多的資料資源,今天,我把調查的這份小資料分享出來,就是要告訴大家,孩子們依然是孩子,不要讓假期充滿更多的不快樂因素,不然孩子們都開始畏懼假期,這是很不好的徵兆。本該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變得不喜歡了,這是誰的責任?這是什麼原因?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教育的客戶都已經因為作業而厭倦假期的時候,教育者就應該思考教育的內容了,也就是假期作業問題。

  有時候,學生的課堂反應我們不容忽視,但有人或許會說,你的課堂已經偏離主題了,我感覺課堂能發現真實的學生狀態,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再者就是,我們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傳授學習方法更重要,也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所在。當我們回到教育的目的性上來看,如果只看現在的考試,而忽略人生學習力的培養,我們就會把知識看得更重要,但從長遠來看,培養學生學習力則更有利於學生人生的發展。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今天批改的試卷中出現一道錯誤最多的試題。學生看完試題後,一把椅子36元,算出一張桌子8元都沒有發現自己算錯了。孩子請記著:我們的知識都是來自於生活,但大部分都是符合生活常識的,但不要把知識從生活中分離出去,如果我們的知識能從生活分離出去,那我們的學習也就是失去了教育意義。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生活,過上更輕鬆更舒適的生活。請不要為了學習,而不去思考生活的實際問題。教育孩子多思考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希望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忽略數字的真實意義,不能讓孩子只看到數字,不想數字的真實意義。

  這個結果的出現純屬意外,因為我也沒想到孩子們會不喜歡,但我記得小時候自己還是對假期充滿期待的,至少在假期裡可以睡到自然醒。現在的孩子睡到自然醒是多麼渴求的事情啊。即使在週末或者假期,每一個孩子都在補習班,輔導班,特長班等等中間來回奔波。這樣的忙碌對孩子自我學習力的培養有多大的用途。再者說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這些班級的目的是為什麼。我繼續詢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假期。他們異口同聲的說:放了假作業更多了。作業已經成為孩子的心病,這才是二年級的孩子,國家明確規定的禁止作業,但誰又真的被禁止!?這就是現在的教育現狀。規定只是規定,在規定之外的地方,依然規定不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很多規定只是一張紙。這就說明規定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很多家長***部分老師***認為,假期就是讓孩子補充知識的時候,但我感覺補充習慣比補充知識更重要,但沒有補充習慣的培訓班,這樣的培訓見效慢,家長的認可度低等。自然培訓班把自己的客戶***家長***需求瞭解到位,才能更有裡與自己的發展,而教育的真正物件是學生,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今天,我們正在急功近利的想利益***家長想成績,輔導班想掙錢***,最直接的學生成長利益被很多人忽略,當我們把“利益”最大化,很多自然的東西就會被忽略。教育的自然規律也就被打破,片面的追求教育發展,卻忽略自然人去發展教育,是教育者***特別是教育領導者***應該反思的問題。

  最後,大資料的支援是教育急需的東西,因為教育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只有瞭解學生背後的資料才能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人。

  作者|陳富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