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回首過去一年的教學,有喜有憂,有可取之處,亦有不足的地方。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個人高三生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一***:

  彈指間時光流逝,我又送走了一屆畢業剩。回首過去一年的教學,有喜有憂,有可取之處,亦有不足的地方。

  我所教的班級有150,也有平行班152。針對各班學生的特點,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自認為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研究課標考綱,分析高考趨勢,把握高考動態

  xxxx是新課程高考。研究新課程標準及湖南省命題思路十分重要。在複習中我以新課標為依據,集中精力,重點突破核心和主幹知識。這樣,在複習中就具有裡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緊扣教材,夯實基礎,全面培養學生潛力

  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於教材,又要對教材資料進行調整拓展和深化。從往年的高考看,不管試題怎樣變化,但考查的資料仍是書中基礎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以教材為依據,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類。對教輔資料則以合理應用,並再三強調學生不可陷入資料的提海而不顧教材的複習。

  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高三複習能夠說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如果按照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可能走兩個極端:一心走入高校大門而刻苦學習以苦為樂的學生;對前途感到迷茫對課堂教學感到厭煩而自暴自棄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不受學生歡迎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

  四透過專題複習,培養了學生學科內綜合潛力

  專題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科內綜合潛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針對各班學生基礎不同的特點,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專題訓練:選取題專題。選取題是平行班學生得分的關鍵,進行這項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得分效率。圖表曲線專題。圖表曲線考查學生圖文轉換潛力,是學生的弱項。遺傳變異專題。遺傳變異既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難點,更是學生的難點。實驗專題。包括實驗題型的歸納講解和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講解和分析及題型訓練。

  五調整學生複習心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考是實力加心態加機遇的一次綜合大演練。具備健康向上勇於進取自信自強的用心心態是搞好複習的重要保證,也是高考成功的關鍵。高三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和竟爭壓力,心理極其脆弱。如果教師處理不當,會對複習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要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和耐心,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失誤就打擊漫罵。

  ***二***: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就應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裡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絡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閱了超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影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絡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潛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潛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潛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務必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潛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裡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型別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潛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潛力。更多的就應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推薦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取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潛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潛力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超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著大家重複,去複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三***:

  經過高中兩年的用心準備,05年高考已經結束。6月9日昌平區全體高三教師齊聚進校參加“高考”,我認為目的有三:1、認識高考試題、2、體驗學生的感受3、透過親自做題,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成敗。

  今年高考試題具有以下特點:***1***各科試卷整體平穩,在試卷結構、題目數量、題型和賦分比例等方面和考試說明持續高度一致,沒有出現超綱現象,沒有出現科學性和政治性問題。首次依據新教材命題,在嚴格遵循新教材和新考試大綱的基礎上,三科命題順利實現了“平穩過渡,穩中求變”。***2***各科試題平和,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突出潛力,導向正確,區分度好***3***試題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時代感強,北京特色逐漸顯現,對於今後中學的教學、教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生物試題也基本具有以上特點。前三個選取題比較基本,只要認真複習,都能夠做對,第四、五題難度加大,需要考生具有必須的分析、推理潛力。有關蜜蜂的試題綜合性強,考到了生物間的關係,性別決定、動物的行為型別、遺傳的基本規律等。不育逐級設問,難度逐級增大。我個人認為“蜜蜂”這個“實驗”材料選取得不夠好,一是學生對它不太熟悉,另外它是分為“工蜂”***雌性,受精卵發育成,不育***、“蜂王”***雌性,受精卵發育成,可育***、“雄峰”***雄性,未受精卵發育成***,這個物種具有特殊性。還有它的“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只有“工蜂”才表現出來,“蜂王”和“雄峰”就應不能夠稱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題中的遺傳圖譜給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容易誤導考生這一對相對性狀,當然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貼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可巧由於雄峰“來源”特殊,測交後代同樣表現出四種類型 xxxx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練習的48題與這道題十分相似,但是,題幹中提示了“半衛生型”,避免了以上的誤導。由於海淀考生可能都做過這道題,雖然在網際網路上也能夠找到這道題,但是作為北京市的高考題出現,顯然這道題對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是不太公平的,要是純屬偶然的話,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

  是運氣差。最後的一道題是關於微生物的,個別問***如接種方法:平板畫線***有些刁鑽,大學本科四年,微生物接種、培養肯定做過若干次,但是我在做題時沒有答出來,我估計考生能答出來的就應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出現可能會促使各個中學把無菌室建立起來,讓學生不再“紙上談兵”,我估計即使學生動手操作,也不必須能答對。

  透過自己“參加高考”,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裡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例如,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必須是所有生物教師都複習的:四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好處,與生物群落“J”型增長的區別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考它的縱座標的含義是什麼。我做完高考題後再看答案,心想這下可完了,在複習過程中這點我沒有強調讓學生看書。結果印證了我的想法:抽查了昌平區六百多份試卷,此空無一人得分,幾乎所有的考生都答成了“微生物的種群數量”,而無一人答“微生物種群數量的對數”。由此能夠看出:人們的思維容易構成必須的“定式”,把高考考過的資料全都當作重點;教師的複習導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太深刻了。提高做題的質量,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的習慣。往往作題,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所以,我想我們如何,就是做題的時候,既要認真的審題,讀題,把讀題審題要做好,個性是資訊題,有一些題目帶給了資訊,我們首先要看懂這道題,從中獲得一些解題的資訊,從這切入,然後再進行先定性分析再進行定量分析,再看看適應哪些原理,這樣提高做題的效率,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裡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四、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

  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深刻體會高考,反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四***:

  xxxx年高考已經結束。我對自己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

  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裡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

  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人們的思維容易構成必須的“定式”,把高考考過的資料全都當作重點;教師的複習導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太深刻了。提高做題的質量,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的習慣。往往作題,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做題的時候,要認真地審題,讀題,個性是資訊題。有一些題目帶給了資訊,我們首先要看懂這道題,從中獲得一些解題的資訊,從這切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適應哪些原理,這樣提高做題的效率,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

  有的學生手裡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四、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

  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五***:

  回顧上學期高三教學改善本學期複習的幾點體會:

  一、複習方向:與高考命題思路及範圍較好地持續了一致。體此刻主幹知識複習範圍及深度及實驗題型把握準確,複習知識資料有四分之三時間用到與高考試題接軌的方面。

  二、複習的指導思想和依據:高考說明,生物學教學大綱,生物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必修、選修課本。

  三、複習資料:

  1、認真複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潛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複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詢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路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透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構成聯絡,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佔3/4,較難題僅佔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複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潛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複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晶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手足口病、禽流感等。

  四、複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透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並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合作交流潛力等。

  2、佈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取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但是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五、複習缺陷:

  1、複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資料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必須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