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學工作總結
生物學科是一門研究生命與自然的學科,在生物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更加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我本學期任教高三兩個理科班的生物教學,緊緊圍繞確保課堂複習效率,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個主題。下面是我在高三第一輪複習教學的想法和做法。
一.加強課標考綱研究,瞄準高考方向
一認真研究和領會了新課標中的學科培養目標。
新課標中的學科培養目標至少有這樣幾方面內容值得我們關注:
1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學科考試中怎樣體現?
2什麼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在學科考試中怎麼體現?
3收集、判斷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在學科考試中怎樣體現?
4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學科中怎樣檢測?
5交流與合作的精神在平時怎樣養成,在試題中如何體現?這些我們都認真加以關注和研究,明確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並轉化為生物高考複習的具體內容。
二認真研究和落實了考試的能力與要求
生物考試大綱中的能力和要求有四種1理解能力,2實驗與探究能力,3獲取資訊的能力,4綜合運用能力。《考試大綱》的開始範圍與要求則是在《課標》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做了一些相應的刪減和調整。《考試大綱》是命題的依據和綱要,代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而試卷則是相關專家依據課標、考綱創造的考試用的“產品”,只要吃透《考試大綱》和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命題意圖,就能抓住高三複習的重點和難點,就能瞄準高考的方向
二.把握課堂45分鐘,確保課堂複習效率
一向學生交代複習計劃和考綱
1.制定了複習計劃,把握複習進度。在第一堂複習課上要向學生交代我們的複習計劃,包括每一輪複習起止時間,複習內容,複習資料,複習方式,複習要求等,使學生明確老師的複習安排和意圖,讓學生心中有學地與老師一道紮紮實實地複習。彭樂鑫就有點例外。
2.張貼了考試大綱,明確複習內容。使學生明確哪些內容需要考試,哪些內容不需要考試,不需要考試的內容一定要捨棄。尤其是生物必修的實驗共有36項,只需要考19項。
二選取了科學的複習模式
展示考綱,明確考點要求;知識檢索,自我發現知識排查;速讀教材,完善基礎知識結構;引領點撥,加強知識縱深理解;典題解析,鞏固提高知識基礎;變式訓練,拓展應用等環節逐步實施複習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課堂複習教學中注意了的問題
1.注意精講多練,教學資源合理共享。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有效落實複習教學任務呢?“精講多練”是我們大家所認可的策略。精講不是少講或不講,應該注意講的方式和質量。應該注意考點的點撥而不是簡單的複述,應是立足於提高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絡,形成概念圖。
點撥不能就理論理,要結合學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例項或典型題例展開,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多練不是多做題、濫做題。教師應該控制練習的數量和質量。可以圍繞幾個考點通過課堂限時考試,當堂講評,學生自主閱卷等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考練結合,以考促學以考促教。
網上的課件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過加工變為方可使用。
2.特別重視實驗教學和主幹知識的複習。
實驗能力和主幹知識一直是高考理綜生物考查的重點和熱點。教師在實驗複習教學中應當組織學生觀看實驗光碟,組織專題複習和專題訓練,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如,結合高考試題進行了《例談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對照實驗的設定》的小專題複習,在後期教學中,應該加大實驗設計練習課的投入。對於主幹知識要反覆重現,多方位多角度幫助學生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要投入大量課時展開訓練,小步子快節奏,逐一落實考點。
3.重視學習方法指導。
介紹必要的生物學學習方法,包括教材閱讀、記憶、識圖、繪圖、解題技巧等,這些對於生物學習來說都十分重要。如,總結了怎樣推測親本基因型,怎樣解遺傳系譜題,怎樣求有關兩種遺傳病的概率等許多解題方法。學生一旦領悟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覺得生物學知識好學、易學,學起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樹起學習信心,產生更大的學習衝動和動力。
4.重視課後練習。
對應每個考點要及時有效的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後練習。複習過程中,進行適度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何控制練習的數量和選擇有質量的練習是教師應該注意和認真思考的實際問題。學生的課餘時間是相當有限的,老師必需考慮課後練習的量。在學生完成習題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批改作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組織中以問題方式展現,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落實知識的複習目標。
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並重,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
高考是對考生的學科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大檢驗。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考的訓練,不迴避學生應試能力的提升。應試能力是建立在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上,是學生眾多能力中的一種能力,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一方面高考試題的考試內容都包括知識和能力兩部分,試題中直接考查基礎知識的題目佔有較大比例;另一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如果學生不會思考,不會審題,不能把知識系統化,學生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從而造成思維不暢通,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型題目也就無從下手。
例如,xxx說,老師:我把生物知識大多都背出來了,就是做填空題就不會做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只靠教師的灌輸,也不能只靠複習階段的突擊。提高學生能力的關鍵是:精講多練,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注重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對與錯、得與失,歸納總結出解題規律和方法,從而提升和發展學生的應試能力。重點抓好以下三種能力的培養。
① 審題能力。
②分析綜合能力。主要教會學生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解題方法。
③表述能力。用準確的生物學語言表述答案。 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及時調適心理變化,培訓心理素質。
如,我們的學生一到考數學就手發抖。就是對自己的劣勢科目有種年心理恐懼感。我們老師應該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身體素質對於高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這是我在本學期的第一輪複習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肯定存在不足和需改進的地方。
範文二
回顧過去的一學期,我們能在學校及年級的統一領導下,明確備課組的任務,統籌計劃,協調安排,正常有序地開展生物教 學、教研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水平。本學期我們備課組以發展教育的理念為指引,以學校教學工作實施方案為指南,努力推進高中生物課程改革,改變原有教 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樂於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學科研上一個新臺階,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 工作:
1、持之以恆地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主講教師提前鑽研教材,吃透重難點,並能提出重難點突破方 法,其他組員質疑、補充、完善,做到集思廣益。通過集體備課,教師明確近期和遠期任務,任務具體到人,具體到單元檢測、周練試卷、月考試卷等,保證高三生 物教學有計劃、有措施、有落實。
2、積極參與生物教研組的教研活動。高三生物備課組能遵照生物教研組的工作安排,積極踴躍地參與研討活動,能落實教研組佈置的各項任務。每次研討前先在備課組內認真切磋交流,然後由專人彙總成備課組集體意見,在教研活動時發言,省時高效,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3、主動配合教務處、教科處工作,抓好教學常規和教學科研,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尤其促進青年教師的儘快成長,勝任高三生物教學。高三教學儘管 任務繁重,我們仍能嚴格按教務處、教科處的各項要求做好各項工作,並積極參與市、校教師基本功比賽、優秀論文和課件評比、課題研究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績。
4、研究新課標,研究考綱,瞄準高考,精選精編試卷,抓重點,攻難關。不論是新授課還是複習課我們都能穩步推進,步步為營,有的放矢。組內成員 多次單獨研讀,集體研討《高考大綱與考試說明》,並充分利用好網上教學資源,結合省內外的高考資訊,在複習階段認真篩選、組合單元複習過關檢測、月考試 卷。既系統地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又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由於試卷精選精編,有效地提高了生物成績。
5、組內教師虛心學習,取長補短。新老教師都能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尤其是新教師能夠虛心向老教師請教,老教師耐心指導。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學習外地先進經驗,聯絡實際,借鑑吸收,組內形成了較為濃厚的研討學習氛圍。
6、樂於奉獻,無償為學生補差。生物短腿科目的學生較多,為了補短提優,幾乎每個老師都能利用課餘時間和生物差生談心,激發他們的學生物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指導學法,解答疑難。有的老師能夠做到為學生面批試卷,把補差落實到實處,減少了生物學科短腿的落榜生。
反思與借鑑:
1、既要注重團體協作,又要注重鼓勵個體冒尖年級學科教學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個體。作為年級的整體學科教學,每個教師應服從集體的正確安排, 並團結一致,形成合力;作為個體,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個案活動,可以展示其個性特徵和個體創造性。兩者應相輔相成,有了團結協作的教師群體和富有創造性 的教師個體,這個集體才能形成你追我趕、見賢思齊的動力,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們在前者出現了疏漏。
2、既要注重教師善教,又要注重學生善學 。“善教者不如善學者。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勞而功半。”教師專業知識的淵博、教學技藝的精湛非一日之功,且教師的可塑性到了一定程度會停滯 不前。只有另闢溪徑,啟用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因素,如勤學,善學,善悟,才能柳暗花明。我們在後者缺少了思考和實踐。
範文三
本人於20XX年XX月XX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至今兩年來一直在南莊三中任教。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我自覺遵守《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奉信“以生為本,言傳身教”的準則,發揚奉獻精神,熱愛學校,團結同事,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我樂於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刻苦鑽研,勤於總結,積極進取。在各位前輩教師和學校領導的指導和關懷下,教學和教育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飛躍。現把本人任現職以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幾方面:
一、在教學中靈活地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學之前,認真細緻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通過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為生物課單單做好這些還遠遠不夠,要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率是關鍵。
首先,我常常利用網路資源、各類相關專業的書報雜誌瞭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蒐集一些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和思維。我在教學中,同時也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生物的問題,在課堂上開闢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絡起來,體現生物學科的社會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絡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教學中,我常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如生物標本製作,小論文的撰寫,創意作品,還與開展昆蟲名稱的認識比賽。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既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求知興趣,也增強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外科技活動把生物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了機會,通過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瞭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的使用,更有助於學生的興趣、愛好昇華為理想和志向,有利於因材施教和培養生物科學的後備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感知,人獲得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穫也越大。因此,課堂上,我習慣通過媒體影片、實物觀察、實驗操作、掛圖演示、實地參觀、事例說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
通過兩年的努力,我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上基本建立了一個師生同樂,以生為本的課堂氛圍,學生們都喜歡我的課,所教班級的生物統考成績均能保持前列。同時,教學過程中,我善於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和同行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20XX年撰寫的論文《淺談生物課教學中的趣味教學》獲×××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並在學科論文交流大會上宣讀,創新活動設計方案獲×××20XX年度一等獎。我積極地擔任學校的生物公開課任務,積極參與區鎮有交流活動、培訓課程,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在班級教學管理中滲透德育,培優轉差。
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由於學校工作的安排,雖未能擔任班主任工作,但在一年多的副班主任工作中,與班主任一起,積極營造一個和諧共進的班集體。我主張把管理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是他們的指路者和知心朋友,師生共建和諧班集體。我緊守“人本”觀念,注意到了教學管理與班級管理的協調,提高了管理的實效。在管理的方式上,我除直接參與管理外,還始終把管理的重點放在啟發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引導學生相互管理上。
我把所有學生都作潛能人看待,把教育的重點始終放在德育滲透上。作為副班主任和生物教師,結合生物科的特點,儘可能的發掘每一位學生潛在的特質,鼓勵和支援他發揮自己特質,讓他們把那些無作為的時間轉移到思考自己發展的方向,認識到自己應該是時候學習一點知識充實自己的理想了。在注重優生的培養,積極發展其創造性思維的同時,也重視後進生的轉化,挖掘其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成功讓多位後進生重拾信心,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通過這樣的內化教育,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大大的被調動起來,每位學生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理想,也有了共同實現理想的家,自然一個良好團結向上的班級體就漸漸形成了。
我始終對教育充滿著激情,同事之間精誠合作,互相進步。在如此和諧、融洽的環境下工作,個人和集體的智慧相互碰撞,產生無窮力量,許多問題迎刃而解。有陽光亦有風雨,在兩年來的教學中,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後我將更加努力,用持久和飽滿的激情為人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