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脾氣教育孩子怎麼做

  其實這個問題,家有兒女第一季做了很全面和精闢的詮釋。平時怎麼管住脾氣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換位思考。設想自己以往在孩子的年齡是個什麼樣的想法,犯下類似的錯誤會有什麼樣的做法,然後對症下藥,讓當年的自己滿意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第二,和孩子做朋友。目的主要是讓孩子感到親切,便不會對大人有所隱瞞,犯了錯也更樂意向大人坦白。

  第三,苦肉計。大人有時要會演戲,孩子不聽管教時,大人可以不經意的埋怨自己,表露自己的心酸,對孩子表示歉意,孩子有所感動問題也就解決了,如果沒被感動也會有所內疚。

  警惕:壞脾氣會傳染

  後來發現惟寶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我感覺自己錯的太離譜了。因為我的壞脾氣已經不知不覺傳染給了惟寶,惟寶也變得愛發怒,愛跟身邊的小朋友發脾氣,導致跟小朋友一起玩總是吵架。壞脾氣的人讓家庭生活經常充滿火藥味,讓孩子的心理總是充滿負面情緒,積澱越來越多的負能量,成年後,習慣以傷害性的方式表達分歧,尤其容易衝著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動手,因為這兩者離自己最近,對自己威脅最小——於是我們看到,壞脾氣代代相傳,老子火氣大,兒子脾氣就差,到了孫子也不怎麼樣——家族輪迴鏈條就這樣形成。我幡然醒悟,我怎麼能對自己的寶貝動輒就發火呢,他還那麼小,我怎麼能苛刻的要求他像大人一樣懂事,處事圓滑呢?我應該保留他的純真和愛玩的天性,哪個小孩不愛玩呢?只是我們之間需要一個原則,一個約束,需要達成一致的意見,我們需要合作,這樣惟寶玩的好,我也可以很輕鬆的帶他。

  立即行動:改變壞脾氣

  脾氣這個東西,不發就不發了,你不縱容它,它就不會張牙舞爪。反之,如果不加約束,脾氣可以被餵養得越來越大。這不僅在心理學上被觀察到,生物學也證明,慣於擺出暴力姿勢的人,只會增加自己的憤怒。控制脾氣,多數家長只要在意識上到位了,行動就會自動調整。但也有人發現,剋制脾氣於自己來說是件特別困難的事,雖然明明白白地知道發脾氣的壞處,卻常常控制不住。每次發完火都後悔得要死,可到了下次,照樣大發雷霆。

  惟媽我試了幾種控制脾氣的方法:

  1.冷靜半小時

  給自己立個規矩,不管有多憤怒,都不馬上發作,即便無意中發作了,也要馬上收住,告訴自己--半小時,一切都到半小時後再說。在這半小時裡,一定要去做點別的事,凡能讓自己感覺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瀏覽網頁,洗個澡或給好友打個電話,玩遊戲,到外面走走,吃東西。

  脾氣是一種激情,爆發全都是瞬間的事,捱過半小時後,人就會變得理性,該怎麼樣做不該怎樣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2.寫兩張紙條

  在特別想改變壞脾氣時,寫兩張紙條。第一張描摹自己的壞脾氣,把它的可惡白紙黑字地寫出來,此紙條象徵自己的壞脾氣。第二張寫下自己改變壞脾氣的願望,以及有提醒作用的一兩句話,此紙條象徵自己的決心。然後把第一張狠狠地撕碎,燒掉或用其他方式銷燬,感覺把壞脾氣埋葬掉。第二張貼到牆上或放到其他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規定自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想發火,必須先跑去看過這字條,看完了再決定發不發火。或已開始發火,突然想到紙條,也要跑去看看。若紙條有效控制了火氣,給自己一點任何形式的獎勵,讓自己高興。如果看過紙條後沒管用,還是發脾氣了,也不要氣餒,把這一張撕了,重新寫一張,重新給自己鼓勁。這樣的行為一直堅持下去,上面提醒自己的話經常在心裡複習一下,壞脾氣一定能被有效抑制。

  3.意念控制

  當火氣一下子起來時,先趕快把意念投注向自己身體內部,宛如立即把身邊惹你生氣的人丟棄掉,顧不上管他一樣,然後把意念集中到那個不舒服的地方,想象有一團純淨的氣體或清清的水流,輕柔地包圍那裡,旋轉按摩,並絲絲深入,把那裡的濁氣驅趕出去,可經由身體任何地方揮發到空中,身體越來越乾淨。深呼吸,感覺純淨之氣被吸入,然後長吁氣,濁氣被撥出去……一次驅散不完就再來一次,直到感覺自己變得乾淨、平靜而鬆弛。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可以控制自己那即將爆發的壞脾氣。控制自己的壞脾氣,關鍵是堅持,一直堅持。西方流傳一句笑話:如何像卡耐基一樣成功?答案是:實踐,實踐,再實踐。套用這句話,完全可以說,如何成為一個不發怒的人?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在發脾氣的時刻,沒有比停止發脾氣更重要的事情。

  現在我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家裡的氣氛也溫馨了起來,不再有動輒的大聲宣洩和指責。惟寶也變得越來越懂事,乖巧。有一次,也和老公嚴肅的聊了這件事,和老公也達成一致。以後我們都不許動輒就對惟寶大小聲,有什麼事情可以講道理,可以心平氣和的溝通。我相信惟寶是個通情達理的孩子,只對他一味的吼叫和斥責,只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無法親近,那樣的親子關係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老公也很認同我的想法,感覺惟寶現在已經三歲了,雖然又自己獨立的想法,但是我們經過溝通和合作,一定會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和諧親子關係,讓我們家變得越來越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