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王琴,女,7歲,小學一年級學生,單親家庭。她和外祖母一起生活。開學一個星期還能正常完成各科作業,但是一週後作業經常少做,甚至不做,家長、老師批評後,就把自己反鎖在家裡,不說話,砸東西,逃避別人。
原因分析
經過和她外祖母的交談了解到,在她只有八九個月大時,母親是個腦膜炎後遺症患者,母親再婚後把她扔給外祖母,外祖母看她年紀小,過多的溺愛。養成了她膽大怕事又固執任性的性格。母親再婚後並不幸福,近期回孃家後常常在孩子面前談起她的不幸,這樣就使這個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壓力更大,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採取有意迴避的態度,壓抑自己。通過家訪,我明白了她不上學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擾。由於家庭的原因,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變得更加焦慮不安,感到孤立無助,繼而逃避,這是一種高度焦慮症狀的消極心境。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其認識就逾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藥。
個案處理
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絡,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自己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
我認識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負的原因主要在於家庭,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絡,讓其外祖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我一次一次地用課餘時間進行家訪,做好他母親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認現實,面對現實,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儘量不要在女兒面前哭訴、埋怨,因為這樣於事無補,反而會增加她的心理負擔,影響她的健康成長。經過多次推心腹的交談,終於使他們接受了我的建議。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逃避,也願意跟同學們交往,漸漸地回到學校上課了。
二、愛護、尊重學生。其實,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時刻刻關心愛護自己。“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並讓他們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問題是,有些老師走進了“愛”的誤區,對“愛學生”的認識表面化,以為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不體罰就是關心愛護,以為噓寒問暖為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就是關心愛護,以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試分數就是關心愛護,殊不知,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說,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我卻以為,尊重就是一種愛,真正的愛不能沒有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善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
三、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關懷在教育中處於相當重要的位置。學生的過分冷漠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情感的失調,教師給以較多的情感關懷,可以收到明顯的調節療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抽一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多跟學生談談心,能知道學生的心裡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麼。不要盛氣凌人地訓斥學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適當地給一些點撥,學生心頭的那點兒鬱結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視同仁的關心。這些有心理困境的學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極強,性格內向。如果教師在對學生的態度上厚此薄彼,對他們有些冷淡,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滿。所以教師必須真正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尤其對心理素質欠佳、單親家庭的學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熱情,這並不是虛偽,這是調控學生心態的需要。
3、多一些寬厚真誠的愛心。心靈過分脆弱、缺少愛的學生大多有點偏執,脾氣或許有點“怪”,教師千萬不能因此而嫌棄他們,也不能硬要他們立即把怪脾氣改掉。青少年有點兒孩子氣是正常的,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也是正常的。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便他們走出暫時的心靈陰影,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四、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開始,她還不願上學,我去到她家裡時,老躲著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她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燥,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給她講班裡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麼希望她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我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同班級同學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主動利用放學後的時間,陪她聊天,給她講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慢慢地,她的表情沒有那麼呆板,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嚮往。此後,她弱小的身影也逐漸逐漸地出現在教室裡。但我並不滿足於此,一直尋找讓她重新振作的契機。上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竟意外地發現這孩子眼裡露出一點笑意,就抓住這個機會提問她。開始,她漲紅了臉,講得結結巴巴的,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她,親切地對她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結果她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她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後,我還多次為她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她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五、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生存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題,而生存和發展有賴於優良的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構成,沒有健康的心理,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霾,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善於愛。
篇2
一年級開學了,我班有一個小女孩,她小小的個子,每天來上學時,總是躲在媽媽的身後,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著周圍的一切,流露出那份驚恐和不安。她不愛說話,課堂上也不發言,在學生齊讀齊唱時,她只是默默地坐著,課間操也不做,只是靜靜地站著,臉上絲毫沒有笑容。經過和她母親的交談了解到,這孩子從小膽子就小,在幼兒園時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賴性強。
個案處理:
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她,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其認識就逾片面,心理的閉鎖就逾強,最終將導致對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
一、尊重她,幫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
有人說孩子就是一本書,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讀懂這本書。作為老師應該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小學,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學習上不適應,生活上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我把這個時期稱之謂“斷乳期”,作為班主任老師如何做好這個過渡我認為非常重要。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強烈,有些甚至到了過於敏感的程度。在學校,他們會用警惕的目光注視著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態度,只要稍稍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他們就會變得自我封閉。要糾正她的這種不良行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護好她的自尊心,幫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起自信。我主要採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開導她,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
如告訴她,老師和同學都很愛他。老師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和老師說,老師會幫你的。她拼音學得不夠好,就鼓勵她說她很聰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課大聲讀就可以取得好成績。同學、老師都會幫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課間操,我都會到她旁邊,告訴她,其他同學也和她一樣不會做,都是跟著領操的大姐姐亂做,沒關係的,只要動起來就好。
2、注意多表揚,不“語罰”。
用引導代替譏諷,用表揚代替批評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強自信。在教育過程中我注意對她的進步即便是點滴進步也予以及時、熱情的表揚。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她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她對學習、對生活、對自身逐漸積累信心。例如,當著同學的面表揚她看圖說話講得好;課堂提問回答的真棒;真聰明,課文背誦得流利等;歌唱得真好聽;廣播操做得很好,每當她有一點點進步時,就給獎勵一顆小紅星,滿十顆小紅星獎勵一個水滴章,滿五個水滴章就獎勵她好學生卡和一支鉛筆。滿十個水滴章就換浪花章。當她拿到第一個水滴章時,終於開心地笑了,上課也能積極舉手發言。此後,我還多次為她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
二、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
上課時,我總用鼓勵的眼神望著她,縮短心理距離。課間讓同學去找她玩耍、聊天,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慢慢地,她的表情沒有那麼呆板,和大家一起做操、玩耍,常常帶著自信的笑容。
我的思考: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坦,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愛學生,關心、尊重、理解、寬容和信任學生。用自己的愛去喚起學生的愛,用自己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心靈。
篇3
鄒德洋,男,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較差,尤其是這學期以來,成績逐步下降。課堂上能遵守紀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老是趴在課桌上,不肯寫作業。有時干擾同學上課,同學們不喜歡他。父親在外工作,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也沒有心思管他,對他放棄了。母親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沒有能力管得動,因為他的母親說上去根本不聽。由於害怕學習,不想完成作業,又不願意接受同學的幫助,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惡性迴圈,沒有學習興趣,對學習越來越怕。他說,走進學校就討厭、害怕、無力。喪失了對整個學校生活的興趣。
像這樣的現象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縱觀整個社會的學校,都普遍反映小學生的作業量較大,內容單調重複,作業時間較長,學生的書包越來越大,且越來越重。小學生厭學情緒隨年級升高呈上升趨勢。好多的學生感到學習累,心裡煩;對某些科目感到無興趣,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既不刻苦也不主動;還有的小學生常會找出“頭疼”、“頭暈”等藉口逃避學習。做起作業來,不是找本子就是找鉛筆,幾個字要寫半天,磨磨蹭蹭的,學習總是沒有效率。
產生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學校方面,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並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2、家長方面,家長都較為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儘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但在教師和家長的眼裡,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3、學生方面,學生純樸、善良固然是其優點,但同時也存在少人管教,懶散的缺點。放學後自由的時間較充足,活動的空間大,自有他們的自由天堂,所以學習上的事常常因為現而忘了。有的孩子對於挫折的歸因總是傾向於外界或者他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久而久之,很容易養成推卸責任、怨天尤人的不良習慣。
而針對上面學生的案例,我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育教學活動。1、個別談心:經常與其個別談心,以全面瞭解其心理狀況、問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2、注意多表揚。讚揚可以對兒童產生奇蹟,過多批評則塑造自卑、怯懦的“綿羊”;懲罰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對他的進步即便是點滴進步也予以及時、熱情的表揚。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對學習、對生活、對自身逐漸積累信心。3、與家長溝通與協調。通過家訪,電話聯絡,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對家長的教育態度表示理解,同時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給孩子溫暖,共同做好轉化工作。指導家庭對策。***如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指導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
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責任,我們不僅僅只停留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疏導,使他們成長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最後,鄒德洋能完成家庭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