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有哪些意象

  詩歌中的意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燕子

  惜春傷秋,渲染離愁,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寓情之豐富,非其他物類所能及。

  例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唐·翁巨集《春殘》

  黃鶯

  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徵。

  例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寒蟬

  寒蟬***秋蟬***是悲涼的同義詞。

  例句: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青鳥

  青鳥是傳書的信使。

  例句: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元·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二***

  梅花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淨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鬆 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物件。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鬆,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梧桐 梧桐則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裡,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杜鵑鳥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淒涼、哀傷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裡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悽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情思。

  ***三***

  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官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見《續幽怪錄·定婚店》***。後來因此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連理枝、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臺遊玩時自投臺下,大家拉他衣服,結果撐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白居易的《長恨歌》:

  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後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稱為祝融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