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犯卻經常出現的溝通錯誤

  我們每天都好像在和很多人溝通,但溝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當資訊的發出者和接受者對所溝通訊息的理解是一致、準確、無誤的時候,才能稱作是一次成功的溝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1.不要用自己的猜測代替對方的真實想法

  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總是去猜想他人需要什麼,會同意或者不同意什麼,想要怎麼樣的溝通方式,而不是直接問他們。

  永遠不要說出“我以為你是這麼想的”,“我以為你同意了”,“我以為你肯定不會願意”這樣的話來。你是不可能替他人思考和做決定的,即便你覺得自己再瞭解對方。

  對於這一點的解決辦法是少一些想當然,多一些確認:哪怕你認為自己完全讀懂了對方的想法,明白了對方的意見,只要這些想法和意見不是由對方直接表達出來的,你就應該和對方進行確認。

  無論是進行一場談話,做了一個發言,或者發出一個簡訊或郵件,只要你在傳達資訊,你就需要確認對方是否已經明確地知道了你所說的資訊,是否需要提出問題,ta對你的意見是認同還是反對。即便你覺得你“十分顯然”地“聽出了對方的暗示”,你也應該再一次提出直接的問題,尋求一個確切的答案。只有這樣,才會是最小的概率讓你們雙方可能留有遺憾。

  2.不要回避直接的談話和表達,特別是進行負面反饋的時候

  學會清楚、堅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直截了當地“唱唱反調”,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在文化環境裡,我們常被教育要“溫和”、“圓融”,但在工作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你需要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尤其是當你持有負面意見時,不要因為害怕衝突,而去維護虛假的“和平”。最直接的表達不僅能夠節省大量時間、提高溝通效率,更能避免可能的小的錯誤變成更大的錯誤。

  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大局已定,表達出你的想法並不能改變事情的走向或者決定,但你依然需要這麼做,因為你需要讓對方明白你在想什麼,你的意見也同樣有可能影響今後的決策。

  更糟糕的做法是,有的人在討論時沒有做出表態,但如果事情發生以後導致了不好的結果,便跳出來大肆發表言論,認為是誰犯下了錯誤,應該承擔譴責;還有的人,會將對某一個人的不滿告訴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告訴Ta本人。這些溝通方式都可能給未來兩個人的關係埋下致命的隱患。

  3.但不要誤把“直接的”表達當做是“攻擊性的”表達,不要把你自己的情緒帶入討論

  “直接”和“攻擊”是非常不同的兩種表達意見的方式。直接的表達,需要建立在你考慮了事情的各個方面、尊重並分析對方的想法後,明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再將它們清晰地說出來,它是具有建設性和洞察力的;而攻擊,則是不考慮客觀狀況、雙方想法和需求的情況下,一味地進行反對。它是帶有情緒的。

  在工作和生活中溝通時,我們需要就事件本身進行討論,而不是用情緒裹挾自己和對方。越是針對重要的事情溝通時,越要確保你做出的是冷靜的迴應***responding***,而不是情緒化的反應***reacting***。不要因為自己生活中的沮喪情緒就對同事或下屬大吼大叫,也不要因為心情不好,就在沒有仔細看郵件或微信的情況下,進行迅速而敷衍的回覆。任何時候,你的表達和迴應都應該是冷靜的,這是對對方和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4.就事論事,不人為擴大討論範圍

  當你在給予反饋意見時,不要將這種表達轉化為對對方私人的攻擊,脫離了正在討論的事實,而去指責關於對方個人人品、行為上的問題。比如,你因為知道對方在私生活上有過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就說“你是個混蛋”、“你人品有問題,因此我不同意你”,這是非常嚴重的越界行為。

  永遠記得,溝通只在於此時此地,當你在談論這件事時,就僅僅談論當下,這件事情本身。有時,一場溝通變成了爭執,都是因為這場討論早已經跳出了原本談論的範圍,擴散到了其他方面。

  5.不要過分地侵入私人領域——Ta的和你自己的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在涉及到他人的私人生活和資訊時,你都要十分注意邊界。有的人很愛分享與自己的親密關係和過往經歷,可以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和ex們的故事講給其他人聽,但這並不代表對方願意有同樣的暴露***也不代表對方就能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自我暴露***。

  在溝通中,很多細節都是缺乏邊界意識的體現。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是“熱心腸”,但也許只是問一句“你有男朋友嗎?”,就已經構成了對他人的冒犯。當對方給你看手機裡的照片時,不自覺地滑動手指翻對方的相簿,也可能讓對方很不舒服。

  在侵犯私人邊界上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隨意地談論關於他人的事情。你不應該用他人的八卦作為自己的談資,特別是在未經證實、未經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就向另外的人講述當事人私人的故事。

  6.不要總想著要在某一場討論中“勝出”

  溝通並不是競賽或者考試,不存在“贏”或者“輸”。無論你們是同一個團隊的成員,還是合作伙伴,或者朋友和愛人,你們在溝通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以效率最高的方式使對方明白自己的資訊,表達出各自的觀點。因此,即便你們在進行一場非常激烈的爭論,你所提出的每個意見都應該是基於討論本身的,而不是為了“贏得”這場辯論賽。

  沒有人會是永遠正確的,何況他人的意見會給你非常大的幫助。當對方提出負面意見時,永遠記得不要急著糾正對方,不要誤以為你的目的只是說服對方,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當你發現是自己錯了時,要勇於承認。承認錯誤不是示弱,不是說明你比別人差,相反,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好的溝通應該具備的7個因素:

  1.清晰***Clear***

  無論是說話還是書寫,清晰傳達出你的資訊和目標是第一步,無論是從口頭語言上,還是身體語言上。在開口之前想清楚:你為什麼要和對方溝通?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確定,對方就更難確定你的意圖了。

  2.簡潔***Concise***

  如果你想讓對方更明白你在說什麼,就去除不必要的資訊。不要繞來繞去,能用3個句子表達的,就不要用6個句子來表達。

  3.具體***Concrete***

  描述一些必要的細節和事實***少量、有重點***,讓對方更能夠理解你所描述的事情。

  4.準確***Correct***

  這裡的準確,指的是能夠讓對方準確地理解。你所使用的詞彙、語言要確保準確無誤,你的描述要使對方在理解時不出現偏差。

  5.連貫***Coherent***

  你的表述需要具有內在的邏輯性。你所說的所有要點都要能夠連線起來,服務於你所闡述的主題。

  6.完備***Complete***

  如果你的表述是完整的,對方就不會漏掉你的資訊或是指令。比如,當你闡述了一件事情的背景後,還需要告訴對方去做什麼,以及Ta做這件事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做什麼準備。

  7.謙恭***Courteous***

  禮貌而謙恭的溝通不僅僅在態度上是友好的,而且是開放、真誠的,不存在暗藏的否認和侮辱,也沒有被動型攻擊。當你對對方進行迴應時,已經對Ta的意見進行了充分尊重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