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乒乓球應該從哪裡入手

  想學好一門技術,就要從簡到繁地學。從基礎開始。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於怎樣打好乒乓球的方法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入門--拿起你的乒乓球拍

  由於球的體積很小,想讓這滴溜溜的小銀球動起來很容易,只需分毫之力,但乒乓球的變化多端,要讓它按你的意圖動起來,就需要一定的功力了。如果缺少“球感”,或不瞭解正確的握拍方式,或不清楚身體各部分在打球時的作用,就可能“失之毫釐,繆以千里”。為了讓你在上臺練習時能進步更快,有必要先花一點時間來做些球檯之外的預備功課。

  ***一***小小銀球動起來

  1、找到球感

  打好乒乓球,說到底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控球”,對球的感覺越敏銳,“控球”的能力就越強,打起比賽來才能手上有數、心裡有底。可以說,技術動作只是乒乓球外在的“形”,球感才是內在的“神”,只有領悟了這種“神韻”,才能真正享受乒乓球的奧妙與魅力。

  2、熟悉球的彈跳

  乒乓球的“球感”,根本源於球自身固有的彈跳特性。一隻標準的乒乓球,從30cm高處垂直落下,落到一張標準的乒乓球檯上,第一次應彈起23cm。當然,我們還需要習慣乒乓球在球拍上的彈跳程度和它在球檯上實際向前執行的規律,這些有待於通過隨後的練習來掌握。

  3、體會空間感

  乒乓球是人與球的互動,因此我們還需要把握球相對人的空間感。比如你是右手握球拍,那麼,當球飛向你身體的右邊時,我們習慣稱之為來球到你的“正手位”;反之,當球飛向你左邊,就是到你的“反手位”。如果球直接飛向你的身體呢?這就是到了你的“中路”,或稱為“追身球”。

  對方是把球打向你的“正手位”、“反手位”還是“中路”?這是你在出手前必須判斷的,這樣才能及時移動,讓自己與球之間保持適當的相對距離——這個距離不能太近,否則你的技術就沒了施展的空間,發不出力;也不能太遠,否則你會感到身體失去平衡,即使發力也是盲目的。

  4、學習握拍

  對乒乓球選手來說,球拍就是身體的延伸,只有“人拍合一”,才能指哪兒打哪兒。而這延伸的緊密與否,關鍵就在於你的握拍是否合理,就好比使用電腦鍵盤,指法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你的輸入快慢。

  握拍方式,也是你所有技術的起點,須有利於手臂手腕和手指的靈活運用。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握拍法主要有直握法和橫握法兩類,前者多為亞洲選手所採用,而後者是歐洲的傳統,兩者如同餐具中的筷子與刀叉,各擅所長,各有優缺點。

  5、熟悉球性

  選定了你的握拍方式之後,請拿起球拍,讓我們真正開始與乒乓球的親密接觸。

  單人練習

  拿一個球向空中打去,看球是不是垂直上升?如果你能把球垂直彈出,你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多試幾次,如果你能做到讓球連續地、穩定地在球拍上垂直彈起、落下、再彈起……本項練習的目的就達到了,你已經會“顛球”了。

  不要滿足於初次的成功,再來嘗試變換一下,有意識地改變“顛球”的輕重快慢,看你還能不能牢牢地控制住球?顛得高而慢是一種功夫,低而快也是一種成功。你還可以“畫地為牢”,為自己限定一個範圍,看你在變換“顛球”時能否不踏出圈外。

  剛才我們只是在用球拍的一個面***正手面***“顛球”,現在請嘗試用另一面***反手面***來重複前面的兩項練習,最後做到能用兩面交替變換“顛球”。

  互動練習

  乒乓球的擊球過程是互動的,球的彈跳不可能單一地掌握在某一方的手中,還需要找一個練習對手,才能更好地熟悉球性。先引入一個最初級的對手——牆。連續對牆擊球,並逐漸改變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交替使用球拍的兩面,直到球完全聽話為止。

  在臺上較量中,擊球主要是向前的。找一個表面平整的牆角,用球拍的正面或反面或交替用兩面,將球直接打向牆面,待球落向地面反彈起來時,再把球打向牆面,再落地,再打……迴圈往復,是不是找到了一種有對手的感覺?你還可以更進一步,在牆上設定一個範圍***比如牆面裝飾的某個方格內***,刻意把球打進這個範圍,強化自己擊球的方向感。

  是讓真正的“對手”站在你面前了。找一個練習夥伴,讓他***她***與你相隔一定距離***2~3米***站立,然後彼此直接空中“傳球”。接下來,讓球先在地上跳一次,再把球“傳”出去。如果你能輕鬆完成這種間接“傳球”,離上臺練習就不遠了。

  ***二***你也能乒來乓去

  現在,請把你不持拍的手伸出來,攤平手掌,將球放在掌心,然後儘可能垂直地拋起,當球從最高點下落時擊球,球先落在本方檯面上,然後跳到對方檯面,等對方把球回到本方檯面並彈起後,你再出手擊球。如果你以前的功課做得足,球感熟悉得好,現在就可能多“乒乒乓乓”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