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舞臺的佈景設計相關知識

  戲劇伴隨著我國五千年的發展。戲劇演出的好與壞與戲劇舞臺的佈景有關係。那麼,關於戲劇舞臺的佈景設計知識,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舞臺佈景藝術的發展過程

  在中國,古代戲曲的演出開始沒有佈景,只是用幕幔來掩蔽,起到簡單的裝飾作用,這類掩蔽性、裝飾性背景就是佈景的早期形態。據史料記載,在秦漢時期的“樂舞”“百戲”中,已有了手持道具、優美服裝和簡單的機關佈景。我國舞臺佈景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清末與民國初年,機關佈景也一度流行。西方舞臺佈景是在20世紀初通過日本再傳入到中國的。1908年在上海“新舞臺”劇場首次從日本引進建立了鏡框式舞臺,在鏡框式舞臺上採用幕布、轉檯和寫實佈景,使換景更加迅速便捷,經歷了從簡單的劇場背景向劇情背景的演變過程。

  其實中國戲劇歷史上一度也嘗試過具象舞臺佈景,改革後使用的佈景有軟片與硬片,但由於和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相矛盾,所以這種具象佈景沒多久就停止使用了。進入20世紀,人們對於劇情背景的觀念已由狹隘趨向廣闊,舞臺佈景設計形式既可以寫實表現,也可用象徵、暗示、隱喻、抽象的寫意風格表現,創造出多種多樣的形式,使觀者產生某種聯想。

  戲劇舞臺佈景的藝術規律及特徵

  戲曲是我國傳統藝術。京劇、越劇、崑曲、評劇、黃梅戲等劇種在全國影響很大。“一桌二椅”是過去中國傳統簡約程式化的舞美樣式。在傳統戲曲中,舞臺美術並不帶有多少主體性,所以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隨著話劇舞臺藝術的不斷深入發展,戲曲現代劇目受到話劇舞臺美術的影響越來越大,話劇舞美起到了帶動和示範的作用。新時期的戲曲舞美藝術,其潛力得以釋放,逐漸被自覺地認識和運用並朝多元化發展。戲曲舞臺藝術的審美特徵不是再現接近於生活的實景,而是具有濃重的寫意性,是由實生虛、虛中見實,靠“虛擬”的表演“穿越時空”,把舞臺變成更為廣闊表演空間,藉助表演和舞美的結合作用於觀眾,經觀眾藝術欣賞中伴隨情感體驗而產生的創造性想象,在心靈中浮現。戲曲一般偏重情感表現與主觀建構因素。

  戲劇中話劇偏重理性精神與客觀認識因素。布萊希特***德***認為:舞美設計“佈景應該在演員排戲過程中產生,因此在效果上它應該是演員的一個夥伴”。話劇的舞美佈景設計,要近似於現實,並與燈光、服裝、道具等與劇情合力,烘托渲染舞臺氣氛,給演員創造表演空間,再現現實生活環境,給人們以逼真生活的感覺,從而把他們引入藝術的真實氛圍。話劇舞美和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與美學原則是相通的,它們追求一種“詩情畫意”與“情景交融”的情調和境界。

  在舞臺設計中不管是具象寫實風格的,還是抽象寫意風格的佈景,舞臺設計必須在材料、質感、色彩、製作手法和舞臺佈局上有一個統一的風格,這一點很重要。在統一中求變化是舞美設計的最基本原則,也是符合藝術規律的。舞臺佈景設計還可以把每個場景的環境、氣氛、情調生動具體地表現出來,並使不同的場次有不同的意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裝飾在舞臺佈景中起重要的視覺作用,在舞臺裝飾中,運用不同的材料就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多種新材料出現,更加豐富了舞臺佈景裝飾表現,新型材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現代藝術狀態,對觀眾產生某種特殊的審美效果。

  戲劇舞臺佈景設計

  在戲劇舞臺藝術中,佈景的形式美具有獨立的審美內涵。戈登・克雷***英***認為:“審美是一種特殊的創造活動,是人從精神上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之一。”舞臺藝術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是對美的形式的觀察和感知、聯絡和想象、理解和判斷等邏輯與形象思維活動,它的內涵在於深入、透徹地感悟舞臺藝術形式的美。舞臺設計師在佈景創作中閃現的智慧靈感,設計師用概括的、獨特的、富於想象力的舞臺佈景形式,與表演合力去形象地挖掘劇本最深刻的思想內涵。

  舞臺美術家羅伯特・麥德蒙・瓊斯***美***說:“歸根結底,舞臺佈景的設計不同於建築師、畫家、雕塑家、音樂家的工作,這是詩人的工作。”肯定了舞臺佈景設計者是具有詩人氣息的設計師。舞臺佈景設計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體系去表達審美意義和表現人類內心情感。例如:北京人藝演出的經典歷史劇《李白》,在舞臺佈景設計上力求在山光、江流和月色中體現詩人的感受,創造無中生有,有化成無、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佈景設計中追求詩意的美,詩意的真實,在戲劇審美形式上具有創新和突破。作為欣賞此劇的觀眾,他們的思緒得到昇華,內心獲得美的享受。在“詩意”審美情趣佈景中詮釋人們心目中清晰的“詩仙”形象。中國話劇舞美與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與美學原則相一致,根植於傳統文化,去追求“詩情畫意”的意境與情景交融的境界。

  舞臺佈景的形式美具有獨立的審美,通過舞臺佈景與演員表演的完美結合使觀者不僅會悅目賞心、由形得神、心領神會,觀者還會漸入佳境、心馳神往,然後觀者真正經歷了悟其意蘊、明理淨心的高層次審美心理過程。通過舞臺表現形式語言與觀者去溝通生活經驗和審美體驗。

  戈登・克雷***英***說:“佈景應該是一個戲的內在精神的視覺表現。”舞臺佈景是針對戲劇演出的。“這個具有明確目的指向的視覺焦點,構成觀眾對戲劇內容進入視覺閱讀、視覺理解和視覺審美的必要前提。”戲劇舞臺佈景不僅僅是體現環境,而且還作用於人物內心情感的渲染烘托。例如: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出的話劇《阿Q正傳》,舞臺佈景設計者沒有去照搬寫實水鄉景象,而是試圖去表現戲劇所要表現的主題、內在精神。因此在設計中設計者立足於傳統文化,設計中加入中國元素,很好地運用了中國畫白描法,在有些破了的長條白麻布上用黑墨色勾出紹興水鄉外景,這樣佈景將和劇情發展相一致,走向戲劇迴歸本體之路。在設計思路上形成鮮明的中國特點。《阿Q正傳》佈景設計具有戲劇內在精神因素,不僅喚醒了觀者思考阿Q悲劇的社會根源,同時把觀者帶入戲劇作品的“情境”及人物的“內心”裡,去理解他,剖析他,從而獲得出人意料的高層次視覺審美感受。

  舞臺美術是吸收效能極強的造型藝術。上海戲劇學院演出的話劇《龍飛鳳舞》佈景設計中直接採用了中國現代農民畫,具有現代民間風格。在增強藝術表現形式感的同時,也賦予其特殊的思想內涵。北京人藝的老話劇《伊索》的舞臺設計很獨特,設計中體現一種單純、質樸的審美特徵,設計師在舞臺佈景設計時除了天空和大海運用幻覺因素之外,其他則融入古希臘雕塑元素,用幾根巨大的圓柱和石臺構成立體裝置,這樣既有立體雕塑之美又有線條之美,《伊索》的舞臺設計理念高度提煉了古希臘的審美情趣。觀眾不由得從心裡佩服設計師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的視覺享受。在設計風格上《阿Q正傳》和《伊索》體現出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審美內涵。

  優秀的舞臺佈景設計不僅是戲劇內涵的深化和延續,而且是運用感性的審美意象去表達內心情感。舞臺佈景設計中採用不同的繪畫、材料表現形式和各種製作手段與演員的表演合力,產生各自的表現意義和新的審美內涵,會激發觀者的某種情緒聯想,同時將促進多種舞臺佈景表現形式的發展。我認為設計中,應在挖掘創造佈景形式的審美內涵上下功夫,這是表現劇本精神內涵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