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怎樣學語文

  親愛的同學們,高三開學啦!請跟我大聲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本期《關注》的“主人公”是狀元。在旁人眼裡,這是一群“天才”,他們炫目的光環讓人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及。其實,他們並不神祕,許多經驗可以借鑑,學習。一起傾聽“狀元”學習語文的方法,分享他們學習語文的快樂。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應試技巧固然需要,但關鍵還是靠平時的磨鍊和積累。我的心得主要有:

  一、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萬丈高樓從地起,紮實的基礎是進一步提高能力、取得好成績的前提,我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打好基礎的:

  一是認真預習和聽課,通過預習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聽課,而認真聽課則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抓好這一方面,才能使自己對知識初步形成正確的理解。

  二是加強練習。這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只有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才能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熟練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開始不能好高務遠,先從最基本的題做起,待比較熟練後再由淺入深,根據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和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做題過程中還要注意比較和分析,才能提高成績。

  三是仔細分析錯誤,避免重犯。對於做練習或者各種測驗中出現的一些錯誤,不能只簡單更正一下就完了,而要認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錯誤的癥結所在。這些癥結正暴露了我們掌握得不夠好的某些薄弱環節,因而要及時地查缺補漏。我習慣於每次都把它們記下來,到下一次考試前翻出來看看以避免重犯,這樣就能夠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

  四是善於歸納和總結。這是使知識條理化、網路化和立體化的關鍵一環。有時這項工作已由老師代勞,但要變成自己的東西,更多地還是要親自去反覆實踐,平時,遇到一些重要問題或獨特的解題方法,我總是隨手記在筆記本上,隨後加以整理。對哪一條原理可以說明哪一領域的政治、歷史事件,哪一種解題思路可適用於哪一類數學題目,以及哪一些知識點能夠解決哪幾類語文或英語問題,都作了必要的歸納和總結。因而,對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考試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二、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

  當今考試改革的方向側重於對能力的考查,是死記硬背應付不了的。只有具備良好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而要培養這些能力,主要是靠吸收老師的思維成果和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獨立思考。

  高中階段,老師講課的內容都相當豐富,並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他們所講的很多東西,實是多年教學實踐的心血所得,是課本上找不到的,對培養我們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在課堂上總是緊跟老師的思路,集中注意力聽取他們一些獨特的見解,掌握他們的思維方式及其認識規律,並認真作好筆記。正所謂“積腋成裘”,將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彙集起來,就是一筆財富,可以使自己免於事事從頭摸起,從而較好地增強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的另一個途徑,就是經常自己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獨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鍛鍊和提高。如在課堂上提問時,不管是否提問到我,我都先認真進行思考,然後將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思路加以對比分析,以尋找問題的關鍵。又如數學課上作練習時,我牢記數學老師給我們傳授的經驗,注意逆向思維的訓練,力圖尋找出最簡捷的解題方法,常有驚喜的發現,這樣,既鍛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到了課餘,我還用邏輯思維去解決課堂上沒有涉及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課文時,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邏輯學中假言判斷和選言判斷的知識,使我對邏輯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借來一些書瞭解邏輯學中對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分類,並試著以此分析其他一些課文的論證思路,從而使自己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三、努力提高表達能力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特別對於文科學生更是如此,努力提高這種能力,不僅對於歷史、政治等科目至為重要,而且對準確、清晰、簡潔地表達數學邏輯關係,提高解題速度也很有幫助。平時我主要是通過多讀、多練、多想這三種方法來提高表達能力的。

  多讀,就是廣泛地閱讀各類文章。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閱讀仔細體會作者的語言特色63努力吸取其優點為己所用。比如“魯迅雜文”就是我最愛讀的書,常常反覆地看某一篇文章,某一個段落,為作者幽默而又犀利、簡潔明快而又一針見血的議論叫好。所以在自己的行文中也努力學習魯迅的這種風格,力求以最簡短的語句說清問題。

  多練,就是通過練筆、演講等各種途徑在實踐上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我每週都要寫一篇東西,或散文,或議論文,或說明文,還有詩詞什麼的,每種文體都練一練。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作詩填詞,為一個字絞盡腦汁,最後雖不見得做得好,但從中得到了鍛鍊。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長期堅持演講,也是鍛鍊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再有就是多想。複習階段比較緊張,練筆的時間畢竟有限,但利用零碎時間多動動腦,也能提高表達能力,比如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遇到某個問題,可以先想一想:假如由我來闡述這個問題,我會怎麼寫?然後再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的,寫得好不好,好在哪裡。或是遇到一件很有感觸的事,沒有時間寫成文章,可以在腦子裡考慮文章的立意、結構等等,對增強表達能力也有所幫助。

  四、精心制訂好學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學的課程很多,手頭上的學習資料也不少,只有精心制訂好學習計劃,才能保證預定目標的實現。我除了對平時作息時間作合理的安排外,主要是在大考前制訂比較周密的複習計劃,特別注意對平時較薄弱的或是複習內容較多的科目和環節在時間上加以傾斜。例如在制訂高考前最後一輪的24天覆習計劃時,我先根據考試說明的要求確定各科的複習內容,然後將週一至週五在家的複習時間定為早上6:15~6:45,中午1:30~2:00,晚上7:00~11:00,加上在校時間和周未時間,共有208個小時,再合理分配到各科去。零碎時間用於複習數學和英語,整塊時間用於複習語文、歷史和政治。歷史複習的內容較多,就多分配給它8小時。數學的各部分知識中我對數列題解得還不夠熟悉,所以在數學的複習時間中這項內容佔的比重就最大。接下來定出完成每一項內容所需的時間,著眼於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比如政治就規定複習課本每半小時看完17頁,複習各省市模擬題每小時看完一套,而且強制自己按時完成任務。到了最後一週,我又依照老師的建議,對計劃作了調整,適當減少複習內容,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以便以更好的精神狀態迎接考試。通過這樣的“集約化”複習方式,既可以使複習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提高了學習效率,保證了有張有弛,又有利於各科全面發展,增強整體實力。

  五、開擴視野,拓寬知識面

  高考對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英語試題中就常常包優異成績創造了條件。

  以上就是我個人學習的一些心得。實際上,要取得好成績,方法很多,不能生搬硬套。我深深地體會到,“寶劍鋒從磨礪出”,學習上的捷徑是沒有的。成績的取得,關鍵是靠自己的艱苦勞動和在學習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只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就能通向成功的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