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養殖技術介紹

  養殖馬蜂有哪些方法,如何才能夠養好馬蜂?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馬蜂養殖技術,以供參閱。

  馬蜂養殖技術

  飼養裝置

  ***1***蜂籠。木製或用鐵紗網製成,體積約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動的餘地。

  ***2***蜂棚。大小視採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溫室、大型廠房或建立專用育蜂棚。蜂棚用鐵、木作支架,鐵窗紗作圍網,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內種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蟲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紗門。棚內要懸掛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飼料的小盤,使蜂能在放入後取食並自由活動。

  ***3***蜂箱。用木材做成,邊長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蓋和底。蓋上裝有掛鉤,四周掛有紗窗,一側留有活門。

  飼料水果,如熟透的蘋果、桃等;水分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飼養管理飼養胡蜂的關鍵問題是:冬季保護雌種蜂安全度過冬季,春季引導早築巢、多築巢。

  ***1***採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開始脫離舊巢,遷移到適宜的場所群集越冬,此時收叢集蜂最為適宜。夜間

  用捕蟲網在群蜂的越冬處收集,養殖在蜂籠中。每個蜂籠放入300~500頭,並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內,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水分較多的青菜。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晒3~4h,使其活動並取食,推遲休眠期,不但補充了營養,仍能使其安全越冬。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氣溫越低,抱團越緊;氣溫稍高,則抱團鬆散;溫度高於7℃時,便開始散團,越冬後成活率的高低主要與抱團好壞有關,所以,在越冬期間,要經常檢查,箱籠10~15日進行1次抱團情況檢查。如果發現散團,應及時降溫,加厚遮光外套。

  ***2***飼養管理。第2年3月上旬氣溫回升到10℃以上,越冬蜂開始散團,在籠壁活動。此時,應立即投入蘋果、糖蜜、糖拌饃等飼料進行人工飼養,餵養至4月中旬,籠內蜂振翅活動一段時間,才可放蜂出籠,迴歸大自然築巢。人工輔助築巢是在自然條件下建築蜂棚。春季氣溫恆定在13℃時,越冬胡蜂開始散團活動,可在夜間移入大棚中,輕開籠門或箱蓋,來日胡蜂即在棚內飛翔。氣溫恆定在17℃以上時,蜂開始進入築巢產卵階段,應隨時觀察,見有蜂在棚頂及四周紗網上時飛時停,應及時將蜂籠掛在棚內各處,將籠開啟一半而拴牢。於育蜂棚中僅有人工設定的蜂籠是遮光避雨、擋風的適宜築巢地點,蜂很自然地飛入籠中。只要經過短暫的適應,用足及口器在籠頂清理巢基,這時飼料盤中應新增糖蜜成分,以利於蜂建造牢固的巢柄。然後建立第1個巢室。巢室是胡蜂將口器啃嚼後的朽木及紙張等糊狀纖維物質銜入籠中,粘連在巢柄上,再稍修砌而成的,因此,要在蜂棚內放上腐朽木材,棚壁紗網上掛些廢紙條,備蜂取用。第1個巢室建好後,後蜂便在巢室近底部側壁產下1粒帶短柄的蜂卵。蜂卵孵化前,後蜂會很快在位於巢柄下第1巢室側面接圓周狀巢室,邊建邊產卵,直至卵粒依次孵化。後蜂不斷產卵,同時擔負外出覓食和飼育幼蜂的任務。巢體不斷擴大,幼蜂隨之增加,此時要特別注意飼料的供應。經過5個月的飼養管理,蜂籠中蜂巢直徑可達10CM以上,有百餘隻成蜂。天氣漸冷,雌蜂產卵停止。雌蜂內的蛹將要羽化完時,宜關閉籠門,防成蜂離巢。收回蜂籠,利用夜間蜂群安靜時,將蜂籠倒放,待蜂群爬向上方離開蜂巢時,摘取蜂房,取出尚未羽化的殘蛹,掛在通風、乾燥、無鼠、無蟲處晾乾,備作藥用。蜂群旺盛時,還可提取蜂毒,藥用價值更高。

  防禦敵害

  胡蜂的天敵種類很多,包括昆蟲、蜘蛛、鳥類及老鼠等,還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危害蜂巢最嚴重的是鱗翅目瞑蛾科的黃尾巢螟,其成蟲夜間在蜂巢上產卵,4~5D後孵化出幼蟲。幼蟲穿行於蜂巢內蜂室中,咬食胡蜂幼蟲,造成蜂巢解體,且巢螟喜夜間活動,而胡蜂白天活動,晚上伏於巢上不動,任巢螟將其卵產於蜂巢上而無動於衷。一旦巢螟入侵蜂巢,可使大量胡蜂死亡。對巢螟的預防,一是讓胡蜂將巢建在離地面較遠的位置,因為自然界的胡蜂,一般距地面近的蜂巢受巢螟危害嚴重,距地面遠的較輕;二是人工飼養箱中的胡蜂,在巢螟產卵的2~3D內,每晚將蜂箱門關上,可避免巢螟在蜂箱內產卵。幼蟲在高溫多雨季節易得腐臭病,感染後會很快發病死亡。可以將蜂箱疏散,在蜂巢上用噴霧器噴灑抗生素進行預防。此外,危害胡蜂的動物還有烏鴉、喜鵲、螞蟻、蜘蛛、壁虎等。在冬季越冬時,老鼠也會咬食成群越冬的胡蜂,這些都需要加強防範。

  馬蜂養殖教程

  夜間趁其不活動時,用捕蟲網在叢集的越冬處收集,養置在用鐵紗或木製的有充分活動餘地的蜂籠中,1立方尺的蜂籠可放入300~500頭

  將蜂籠用黑布遮光,放在乾燥、通風、不受干擾的空室中,用來控制減少活動量,促使其提前進入冬眠狀態,減少其體內營養過多消耗而造成的死亡

  為避免蜂群脫巢後不易尋找,也可提前於9月中旬在原巢上採收,放入籠式箱中,利用群蜂向上習性,在籠底投放熟透的蘋果、桃和有水分的青菜為食

  中午氣溫高時,在陽光下晒3~4小時,使其活動並取食,這樣雖推遲了半冬眠期,由於增補了營養,仍能安全過冬。

  馬蜂養殖危害防治措施

  用馬蜂治蟲的簡易方法如下:

  人工越冬:由於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為保證來年蜂源需要,人工輔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方法是:在秋後氣溫降至10 ℃以下,自然界蜂巢上馬蜂交配後準備離巢越冬時,用網將越冬雌蜂大量收集於帶鐵紗及活門的木箱內,一般30立方厘米可以放500頭蜂。將盛有蜂的木箱,外面罩上遮光物,放入空屋內*** 勿點火加溫*** 即可,如此時喂些水果、蜜水更可增加馬蜂體力。馬蜂在越冬期會在木箱內抱團進入冬眠每半月檢查1次有無鼠害等。

  2.建巢與放蜂:翌年春季,氣溫升到3℃時,馬蜂即開始散團活動,此時喂以蜜水幫助蜂恢復體力。

  建巢有兩方面,一是將蜂直接放入田間,最好在田間有適於馬蜂建巢的場所,如樹木、屋棚等,馬蜂即會選址建巢。氣溫7℃時,蜂開始建巢,由於人工越冬蜂量大增,建巢必多,自然可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另一方法是將散團越冬蜂放入溫室、蜂棚內,在其內放置有活門的蜂箱,馬蜂會飛入其內建巢,當田間需要治蟲時,將木箱活門關上,即可將蜂帶巢移于田間,可按每畝田放蜂5 巢,約有蜂150頭以七就可控制害蟲。木箱可釘於插在田間的木杆上,均勻放置於田間,放好後拉開活門,蜂即開始活動。此法使用方便,便於移動。由於蜂以巢為活動中心,故防區固定,尤適責任田使用。

  有些建於自然界的蜂巢,離農田較遠,需要時可人工移巢,將其放入田中。方法是用有拉開活門的蜂箱,口向蜂巢,迅速扣上,關上活門,即將巢連蜂一起鏟入箱內,然後用另一同樣蜂箱放在上面,兩箱箱門相對並同時開打箱門,由於蜂有向上爬的習性,此時蜂即全部爬入上面蜂箱,巢則落入下面木箱,隨即將有蜂木箱門關上,然後將巢固定於一空箱頂部中央,再將此箱放在上面,有蜂木箱放在下面,仍將相對的箱門拉開,蜂即爬入有巢箱內,關上箱門,即可隨意將蜂箱置於需要的田間。

  3.管理:當蜂箱放入田間後,要經常進行一些觀察,一般情況下蜂群會正常發育壯大,但有時會發生由於鳥類等天敵為害蜂群,或蜂群發生幼蟲腐臭病,黃尾巢螟破壞蜂巢等,以致造成空巢,此時要及時更換新蜂巢。同時,注意當地黃尾巢螟產卵期,夜間要將蜂箱門關上,即可避免黃尾巢螟晚間在蜂巢上產卵為害。需要注;意的是在田間活動時,要避免驚動蜂群,造成群飛蜇人,路過蜂巢時避免人影掠過生蜂箱,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秋後蜂巢中會出現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雄蜂,當雌雄交配後,要及時將受精雌蜂收回人工越冬,以備次年應用,如收蜂不及時,蜂會離蜂巢外出在自然界越冬,這樣越冬成活率下降,影響來年的

  蜂口密度。

  馬蜂治蟲雖有其優點和可取之處,但也有其不足之處。即在養蜂、養蠶和果園地區應用時要注意,因為馬蜂同樣會捕食蜜蜂和蠶幼蟲而造成為害。同時,馬蜂嗜食甜性物質,成熟的葡萄、蘋果、梨等果實,只要香味四溢,即會招來馬蜂咬食,造成減產。另外,馬蜂喜捕食較大的害蟲,而對蚜蟲、紅蜘蛛等則很少問津,故利用馬蜂時要注意配合其它天敵如草嶺、瓢蟲等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