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的歷史起源

  宣紙是中國傳統的古典書畫用紙,是漢族傳統造紙工藝之一。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因唐代涇縣隸屬宣州府管轄,故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下面給大家介紹

  宣紙產於中國安徽涇縣境內的丘陵山區***涇縣古時屬於宣州府,現屬於宣州市管轄,因此稱為宣***XuanPaper***。這裡山清水秀,溪水潺潺。為手工製造宣紙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檀皮、草料、調料、溪水等等。這裡的人們世代相傳手工技藝製作宣紙,以為生計。從古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歷代王朝都把安徽涇縣宣紙列為“貢品”,安徽涇縣宣紙在國際博覽會上多次獲得金獎,暢銷國內各省市及日本、東南亞、歐美各國。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於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於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裡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儲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倫死後,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後在一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經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成功,這就是後來的宣紙。

  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係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遂步提高,終於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因紙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紙。

  宣紙的聞名始於唐代,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之《歷代名畫記》雲:“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已把宣紙用於書畫了。另據《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而宣城郡紙尤為精美。可見宣紙在當時已冠於各地。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如何辨別

  宣紙是古代文房四寶之一,在古代有著重要的地位,古代科技不發達通訊基本都是以書信的形式,那麼紙在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在當今宣紙依然是是文人墨客眼中的瑰寶,那麼怎樣識別宣紙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宣紙是唐、宋年間留傳下來的一種手工紙。千百年來,

  全國只有安徽涇縣小嶺烏溪一帶姓曹的人家,世世代代手工製造。到明、清時代,造紙技術已相當成熟,質量堪稱世界第一。  安徽涇縣小嶺,用青檀樹皮製造宣紙,是地域的原因,更是先輩的聰明才智。他們很早就發現青檀皮纖維是用來造紙最優良的材質。青檀皮是青檀樹枝條上剝下來的韌皮,以兩至三年的嫩枝檀皮最為適用,纖維堅韌細長,粗細均勻,為其他纖維所不及。尤其是涇縣小嶺烏溪產的青檀皮更是優佳,纖維細長,圓渾而均勻,細胞壁薄,吸附墨粒效能好。

  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宣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宣紙的生產廠家也隨之多了起來。現如今,書畫家常常會買到一些質量不佳的宣紙或假宣紙***一種用草料製造的書畫紙***。

  當書畫家潑墨創作時,一些質量不佳的劣質宣紙常常給他們帶來麻煩。有的“宣紙”著墨後出現嚴重褶皺、起拱,畫家被迫擱下手中毛筆,很難繼續創作。有的勉強畫完了,待墨液幹後,紙面褶皺嚴重,墨色發灰,不能使畫面得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宣紙的市場需求量大,由量變帶來質變,因此宣紙的質量就很難保障。另一方面,宣紙需求物件成分複雜,其中有的人購買宣紙時,不知為什麼只問價格,不看質量,不懂得審視宣紙的真假。這就為宣紙生產廠家提供了理由和機會。

  劣質宣紙的質量問題是出現在哪些技術環節上呢?把這個問題徹底搞清楚是相當複雜的,就我們常遇到的有些宣紙著墨後起拱、褶皺,墨色發灰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稻草在水浸、灰醃的生產工藝過程中,處理不得當,使宣紙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造紙材料的植物膠料、填料中含有一定的碳酸鈣。碳酸鈣微粒在纖維與纖維之間起了隔開的作用,降低了收縮時纖維結合力的變化,增加了宣紙暈狀擴散的優點。因此,必須慎重選用植物膠料與填料,如果顆粒較大或含量超過3%以上,就會影響墨色,使之發灰。 使用宣紙,應具備一些識別優、劣宣紙的基礎知識。第一,眼觀手摸。好宣紙一定是潔白的,冷宣紙***存放一定時間的宣紙***更是潔白如玉,抓在手裡一團綿。第二,聽聲音。用手把宣紙提起來,輕輕搖一搖,使宣紙擺動起來,好宣紙發出的聲音是柔和的,如木漿、草漿等機制紙發出的聲音是嘩嘩的響聲,與宣紙有鮮明的對照。第三,用筆試。好宣紙有良好的吸附性,吸水性大而迅速,既能較快地吸收墨液,又能保持墨粒,有適當擴散墨液的能力。第四,用積墨。筆筆能分清,濃中有淡,淡中有濃,待墨液幹後,畫面尚能保持潤溼的感覺,墨色烏黑鮮豔,不發灰色,紙面平整不褶皺。

  宣紙凝結了先輩們的智慧和技藝,今人不該讓這份珍貴的遺產被市場慢慢侵蝕掉。作為美術工作者,筆者殷切期望,宣紙生產廠家能夠組織技術力量,採用傳統的製漿工藝,生產一些具有良好吸附性、變形小、壽命長、供專業創作使用的好宣紙,註明材質成分、生產日期,讓書畫家買得放心。  從事中國水墨畫創作的人,都喜愛好宣紙。有機會遇到好宣紙或舊宣紙,更願用傳統的石硯磨墨進行創作,這不僅能增加作品墨色的光彩,還會為創作帶來無窮的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