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反思範文
《夸父逐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整體上是我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存在的問題:概括主要內容時不夠放手。在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一開始我就出示提示,學生只要簡單地填一填,這樣不利於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的提高。總結夸父追日的原因時學生的回答不夠概括,一方面是我的問題設定的不夠具體,沒有引導學生怎麼樣回答;另一方面,我沒有耐心下來,悉心引導,卻自己代替學生說,這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應該讓學生們先試著說一說,並從中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說的不好或者說不出來時,再做提示,這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有些背景是學生不太清楚的,教師有必要提一下,這有利他們解答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有助於他們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教師可適時作一些閱讀指導,如讓他們從人物、情節中心、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閱讀。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學會分析重點,找準理解的關鍵。但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提出的問題也有可能回缺乏價值,教師要在肯定鼓勵基礎上提醒他們再思考深入些。同時,教師還要作好問題的增刪工作,提煉出主要的研究點:夸父的形象與神話的主題。學生的疑問可能比較多,但有些是缺乏研究價值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進行刪減。
篇2
這篇短小的課文學習,一改之前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方法。整體上是我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概括主要內容時不夠放手。在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一開始我就出示提示,學生只要簡單地填一填,這樣不利於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的提高。總結夸父追日的原因時學生的回答不夠概括,一方面是我的問題設定的不夠具體,沒有引導學生怎麼樣回答;另一方面,我沒有耐心下來,悉心引導,卻自己代替學生說,這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應該讓學生們先試著說一說,並從中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說的不好或者說不出來時,再做提示,這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篇3
課堂生成對於我來說還是個說不明道不清的問題。曾有人說:要讓學生很好的在課堂上生成,就要給學生一個好的預設,給學生一個明晰的方向。我把這稱為給“軸”生成。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這麼去做,去追求,但學生的生成的內容絕對不會跑出我教師頭腦中預製的那幾個方案***這其中有我設計問題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學生思維不夠活躍的因素***。
於是,我就想尋找另一個方式來讓學生生成。就是編一個筐,讓學生在這個筐裡裝內容,學生會往這個筐裡裝什麼,我就更難預設了,這要取決於學生的思維能力了。我把這稱為給“筐”生成。但是,給“筐”生成,學生很容易把什麼東西都往“筐”裡裝,這樣就會生成很多無效內容。這次我上《夸父逐日》,我的預設是“筐”—— 給動畫找不足。於是學生就難以抓住本質,說一些動畫中不是中心的內容。要是我給“軸”——動畫中的夸父形象合理嗎?那麼學生在課堂上也許就能說到我想要他們說的上面去。但是為了實現我自己的從“思維”角度去設計課堂的想法,我還是選擇了“筐”,因為我覺得社會總是紛繁複雜的,人要有從雜亂資訊中搜索出有用資訊的能力。
當然,我這次用了給“筐”生成,並不是說給“筐”生成就比給“軸”生成要好。我認為在不同的情況之下需要選擇不同的設計方式,不能簡單的去說某種方式好,而另一種方式就不好。離開了目的去談手段,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