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特種部隊歷史
據說古代的特種部隊能以一擋十,令人聞風喪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說起古代所向披靡的特種部隊,如國外的波斯不死軍團,羅馬鷹旗部隊,埃及馬穆魯克騎兵。而中國三國時呂布的陷陣營,曹操的虎豹騎,劉備的白耳兵,諸葛亮的無當飛軍等,這些特種兵個個精挑細選,能以一擋十,令人聞風喪膽。
陷陣營
陷陣營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平日的鎧甲戰具都修繕得精練整齊。每逢戰事,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人們給了他的部隊一個稱號--陷陣營。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
在呂布神勇光環下,高順的光彩暗淡了許多;在呂布戰略眼光下,高順的才能打了個折扣。高順死心塌地地追隨呂布,明知呂布會成不了大事,還常常勸諫呂布說:“凡是破家亡國的君主,並不是手下沒有忠臣和能臣,是因為君主不能用人。每次的言行舉動,都不肯深思熟慮,事後推委於‘失誤’,的這種失誤太多了。”
陷陣營曾擊敗過擁有關張的劉備,戰鬥力可見一斑。
無當飛軍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最後一任統帥是張嶷。張嶷身先士卒,最後與無當飛軍一起戰陣亡。
白耳兵
白耳兵,是劉備的親軍衛隊,指揮官陳到。陳到,字叔至,汝南人,隨劉備身經百戰蜀國建立後封亭侯,徵西,協助李嚴鎮守白帝,《三國志》稱“徵南***趙雲***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
夷陵蜀軍戰敗,陳到與傅彤斷後,傅彤戰死,陳到率白耳兵數百,幾百杆槍就擋住了吳軍的狂追,白耳兵戰鬥力可見一斑。這位蜀國猛將在《三國演義》裡面居然連名字都沒有,實在奇怪,因為他本來是劉備帳下僅次於趙雲的悍將。
虎豹騎
關於曹操精銳的虎豹騎部隊,我們只能從《三國志》的零星記載中窺得這支神祕部隊的戰鬥力。
“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士兵都是從“百人將”中挑選,可見選拔極盡苛刻,使得虎豹騎的成員皆是百裡挑一的猛漢,其戰鬥力之強便是不言而喻的了。
虎豹騎地位特殊,是曹操相府親兵的一部分,是精銳、嫡系、王牌之師,至關中大戰為止尚隨曹操出生入死。不過,此後主要的對內衛戍而非對外征伐,所用皆親隨子弟。最初人數為千餘,其人數到曹休時應該還不到二千,曹真時或者有數千之眾。這是根據官職升遷推測。最後,它應該併入魏的中軍和禁軍。其存在時間應該在建安五年後到建安二十一年,可能不到十五年。
驍果軍
驍果軍,隋朝的御林軍,《實錄》記載,皇家近衛,匹配的都是汗血馬,裝備騎槍和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鎧甲,頭戴赤金豹頭盔,左臂上刺有血鷹。
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代專有軍政特務機構,前身為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親軍都尉府”。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燬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成祖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
關於明朝錦衣衛的趣聞:
明朝錦衣衛的前身為拱衛司和親軍都尉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心血來潮,改稱錦衣衛,設南北兩個鎮撫司。作為皇帝的私人衛隊,錦衣衛既要保護皇帝、負責儀仗,又要刺探情報、剷除間諜,還要執法執紀、監視文武百官,“盜賊奸宄,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錦衣衛一時很牛逼。
錦衣衛雖然牛,但明成祖朱棣上臺後,覺得心裡不踏實。畢竟,他是靠篡權登位的,反對勢力仍不少,鞏固帝位是第一要務。為此,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始設東廠,命中官剌事”。東廠是“東緝事廠”的簡稱,其首領由朱棣信得過的太監擔任,不少精幹的錦衣衛也被選入東廠擔任下屬官員和業務骨幹。
相比於錦衣衛,東廠職能為“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名義上雖然“與錦衣衛均權勢”,但東廠除了兼有錦衣衛的職能,其偵緝範圍更廣,偵緝行動更嚴密,還可無需奏章直接向皇帝彙報。後來,東廠有了監獄,權力更大。皇帝一旦聽到風吹草動,百官的問題可由錦衣衛負責查辦,皇親宗室的問題則讓東廠查辦。除了查辦大案要案,東廠還有一個職責,即監視錦衣衛,凌駕於錦衣衛之上。
可以說,從朱棣時代一直到明朝中後期,東廠一直很牛,直到西廠出現。西廠的設定,完全是個偶然。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個名叫李子龍的大臣竟然輕鬆地闖進了內宮深院,這讓疑神疑鬼的明憲宗心裡很不踏實,認為皇宮內外有祕密溝通。為了加強特務統治,明憲宗於次年***1477年***在東廠之外增設“西緝事廠”,簡稱西廠,首領由大太監汪直擔任,另從錦衣衛選拔廠員。
雖然與東廠、錦衣衛合稱“廠衛”,但西廠的權力超過東廠,偵緝範圍自京師遍及全國。西廠不僅兼有錦衣衛、東廠的職能,還設有自己的監獄和法庭,在不向皇帝奏請的情況下,可以隨意逮捕、拷問、審訊文武大臣,地方官員和普通百姓也在其監視範圍之內,肆無忌憚。同時,西廠還有一項職能,即監視東廠,“權焰出東廠上”。五個月後,因朝野反對聲此起彼伏,明憲宗被迫撤銷西廠。
明武宗時期,皇帝朱厚照是個玩家,不理朝政,是個“坐皇帝”;大太監劉瑾專權,被稱作“立皇帝”。朱厚照很有個性,聽不得臣民諫言,為此於正德元年***1506年***重設西廠。當時,東廠由馬永成掌管,西廠由谷大用掌管,二人皆屬“八虎”,深得明武宗寵信。劉瑾雖是“八虎”之首,但內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各不相讓,互相拆臺,劉瑾便與馬永成、谷大用等人有了矛盾。為了鞏固自己的老大地位,正德三年***1508年***八月,劉瑾矯詔“立內***行***廠,劉瑾領之”,“時東廠、西廠緝事人四出,道路惶懼。瑾復立內行廠。”
內行廠與東廠、西廠、錦衣衛合稱“廠衛”。但是,劉瑾身為司禮監太監,又是不可一世的“立皇帝”,由他掌管內行廠,內行廠的規格和權勢自然高過西廠、東廠和錦衣衛。相比於其他廠衛,內行廠的機構更大,特務更多,制度更嚴,偵緝範圍更廣,除了監視天下臣民外,東廠和西廠也在其監管之例,“雖東西廠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內行廠成為腳踩東廠西廠的廠上之廠。
除了可督察、指揮其餘的廠衛,內行廠還有權偵知天子以下的任何臣民的行蹤,是明朝最大的特務機關。可以說,從錦衣衛、東廠、西廠到內行廠,四者後來居上,四者中以內行廠出現最晚,但其權勢地位卻凌駕於其他三個廠衛之上。內行廠的酷刑很厲害,當時劉瑾為了把持朝政,對反對勢力極其嚴酷,“罪無輕重皆決杖,永遠戍邊,或枷項發遣。枷重至百五十斤,不數日輒死。”
一百五十斤的大枷抗在肩頭,一點一點地將人慢慢折磨而死,這比杖刑、砍頭、凌遲處決之刑更慘絕人寰。數年之中,“官吏軍民非法死者數千”,人人談內行廠而色變。多行不義必自斃。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因“謀反”被處死,“瑾誅,西廠、內行廠俱革,獨東廠如故”。內行廠只存在了二年,但它把特務的囂張狠毒演繹到了極致,也給明朝臣民帶來了深重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