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京的歷史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應天府。初沿五代晉、漢、周舊制,以開封府為東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為西京。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北宋四京即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應天府。東京為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京為分司所在;北京是河北重鎮;南京在四京中規模最小。
北宋四京:東京開封府
地處黃淮之間,控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便於漕運的優越條件,被宋朝定為首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東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後周東京開封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共有外城、內城及皇城三重。外城又稱“新城”或“羅城”,為周顯德三年***956***所築,城周長四十八里多。宋真宗趙恆、宋神宗趙頊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展築城垣南部,周圍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長而東西略窄。外城闢十二門,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廣濟四河貫串全城,另設九個水門。外有城壕名護龍河,闊十餘丈。濠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外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裡牙道,各植榆柳成蔭。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可見其建築完善和防禦的嚴密。
內城又名“裡城”或“舊城”,其始築年代不詳,唐德宗時宣武軍節度使李勉重建,周世宗曾加營繕。內城位於外城中央,略偏西北。週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約當今日的開封城。計闢朱雀、望春、宜秋、景龍等十門。皇城即“大內”,又名“宮城”。原為唐代宣武軍節度使署,後梁都汴時改為建昌宮,後晉改為大寧宮。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又增廣皇城東北隅,皇城東西寬1050米,南北長1090米***合周七裡餘***。闢乾元、拱宸等六門。皇城內宮闕大都依西京洛陽建制,總計約四十餘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則文德殿,聖壽賜宴則紫宸殿,試進士則崇政殿等等,規模極為雄偉壯麗。
東京城內有四條寬闊筆直的大道,稱作“御路”, 作十字形相交,分別通向外城的南薰等四正門道旁有人行道、水溝及綠化地。從大道又分出若干縱橫交錯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 將城區劃分成若干方格形稱作“坊”的居民區商市則設於內城宣德門至州橋以東的潘樓街土市子及相國寺一帶。以後隨著城市商業的發達,坊與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設立,城東南汴河東水門沿岸的市區,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即描繪了這一市區的繁榮景況。
北宋四京:西京河南府
北宋以前,洛陽已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像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幾代建都洛陽之時,作為全國城市來看,都是城市之首,是洛陽城市極其輝煌的歷史時期。隋、唐兩代,長安與洛陽是西、東兩都,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上下。可謂站在同一個制高點上,是當時全國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從中國都城的發展史上考察,自周秦以降,五代以前,建都在哪裡,主要是在長安與洛陽兩地之間進行選擇,這是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形勢所決定的。
北宋四京:北京大名府
城週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門十七宮城週三裡一百九十八步,原為真宗駐蹕行宮,闢五門。城內有班瑞、時巡諸殿。北京位於河北平原主要交通線御河東岸,地當南北水陸交通要衝,為河北重鎮。
公元1042年,即宋朝仁宗慶曆二年的時候,在宋朝的北方有個強國遼——契丹。他集結重兵於幽、薊一帶,即現在的北京以東薊縣、通縣、唐山之處,聲言南下攻宋。這個訊息,使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驚慌異常。宋朝廷召集東京的文武官員緊急商量對策,有三派不同的意見:一是逃跑派,他們主張避開契丹的鋒芒,把京城從汴梁往西遷到洛陽;一是主和派,他們主張派員去契丹求和,無非是割點地、贈點金,討個和平局面;另一派是呂夷簡,他主張迎敵北上,建大名為北京,敵如南犯,就御駕北京親自指揮抗戰,打他個頭破血流。仁宗採納了呂夷簡的主張,遂於慶曆二年五月把大名建為陪都——北京。
北宋四京:南京應天府
城周十五里四十步,闢六門。宮城週二裡三百一十六步,有二門,一殿。南京在四京中規模最小,但以汴河北連東京,南入於淮。在“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形勢下,具有溝通江淮之利。
宋朝的南京為應天府,因為此地是趙匡胤起家之處,所以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為南京。既是升了格,其規模製度也就隨之排場起來。《宋史·地理志》一說:“宮城週二裡三百一十六步。門曰重熙、頒慶,殿曰歸德。京城週迴一十五里四十步。”確實有大都市的氣派了。又據《宋史·地理志》載,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陽市***自宋朝開國便建為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