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的歷史沿革
東京***Tokyo***位於日本本州島東部,是日本國的首都,東京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並稱“世界四大城市”,所含擴張相連的城區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巨型都會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江戶歷史博物館15世紀後半期:江戶城的建成
東京舊名江戶,其名稱來自於1457年築城江戶城。江戶城的建造,據說是由武藏國川越***現在的埼玉縣***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辦完成的。在選擇地點的時候,太田一眼就看中了這一片雖是潮溼地帶,但四周被山和海所環繞的關東平原,於是就在皇居一帶建造了江戶城***“江戶”即“河口”之意,起源於隅田川流入當時稱為“江戶灣”的東京灣***。之後歷史進入各地武將間連年征戰的戰國時期。
17世紀初: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開始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自此開始了以江戶城為據點的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也因此成為一座政治城市。之後江戶城的人口越來越多,逐漸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心城市。江戶城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兩種不同的區域型別:一個是平民活動區域-“下町”,這裡聚集了許多商人、小販與手工藝師匠,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各種商業活動;另一個則是上流社會活動區域-“山之手”,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在內,是江戶城內的政治中心。江戶城政治、經濟的發展也造就了文化的興盛。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徵江戶城的文化發展進入全盛時期。直到這一時期,仍然能在東京的小巷以及一些傳統儀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東京19世紀後半期:明治維新
隨著“大政奉還”以及戊辰戰爭末期,江戶不流血開城後幕府體制的瓦解,日本社會進入了明治維新時期,開始積極吸收並引進西方的科技與文化,建設自己的現代化民族國家。在這段期間,皇室從京都遷至江戶,並改稱江戶為東京,自此東京成為新的日本首都;江戶城成為國家象徵-天皇的居住地,並相繼改名為東京城、宮城與皇居;依君主立憲制度建立的國會亦於東京開始運作。在明治政府實行現代化政策下,城市也開始出現西化後的面貌***特別是建築***;1872年,日本首條鐵路落成於東京與橫濱之間,成為交通上的新創舉。從此,東京逐漸朝向現代化以與國際都市化發展的方向前進。
20世紀以後
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與二戰末期美軍戰機群的密集轟炸,雖然使得東京東京都心部兩度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但隨後卻也都迅速進行重建工作,到了1960年代更進入城市的高速發展期。196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東京舉辦,也是亞洲城市首次舉辦。為了迎接奧運的到來,除了體育場館等奧運所需設施外,其他多項重大公共建設***像是 首都高速道路***也同時展開興建,整個城市進入大興土木的階段。自此以後,東京正式躋身國際代表性都市的行列。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但臨海副都心的大規模開發,新宿副都心隨著都廳移轉而進一步發展,交通系統的持續整備,以及多項都市更新與大型複合地帶改造計劃的執行,使得東京的發展腳步依舊不斷前進。
東京發展
在明治時期***1868-1912***,日本開始熱中於吸取西歐文明。封建領主的宅地裡建起了大量由石頭磚瓦結構的建築物,主要城市的馬路都由圓石所鋪成。1869年,日本在東京和橫濱之間開通了第一條電信線路,1872年第一輛蒸汽機車開始在新橋到橫濱之間執行。西歐的髮型取代了男人們傳統的髮髻,硬圓頂禮帽、高領和帶有裙撐的裙子成為時尚高峰。1882年,日本第一個動物園在上野開放。
1885年,政府採用了內閣制,伊藤博文成為日本第一任首相。隨著18***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的公佈,日本建立起了一個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體系。在大正時期***1912-1926***,城市工作人口的數量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費比重提高。並且,教育水平也得到改進,進入高等女子學校學習的女孩的數量增加了。表演性的藝術諸如戲劇和歌劇繁榮起來。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使東京變成了廢墟。由地震引起的大火把市中心夷為平地。據報道,死亡及下落不明者超過14萬人,30萬棟房屋毀壞。地震之後規劃了城市修復計劃,但是由於工程花費超過了國家預算,只有一小部分得以實現。 關東大地震結束後不久,昭和時代在昏暗中拉開帷幕。即便如此,日本的第一條地鐵於1927年在淺草和上野之間開通了。
1928年首次舉行全民眾議院議員選舉。1931年羽田的東京機場竣工,1941年東京港開港。到了1935年,東京居住的人數增長到636萬,與紐約和倫敦的人口相匹敵。 然而1941年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對東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了適應戰爭需要,東京原來所存在的雙重的行政機構東京府和東京市被取消。1943年,府和市合併形成東京都。因此,建立了都行政系統,並任命行政長官。在二戰末期,東京被轟炸102次,最嚴重的空襲是在1945年3月10日, 在這次空襲中,造成了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中的條款,戰爭結束。經轟炸後東京的大部分成為廢墟,到1945年10月,人口下降到349萬,是1940年的一半。 1947年5月,日本的新憲法和地方自治法生效,通過公眾投票安井誠一郎被選舉為新體制下東京第一屆都知事。同年8月開始了現在的23區制。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國家逐步恢復的一個時期。1953年開始放送電視,1956年日本加入聯合國。尤其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特需景氣使經濟得以迅速繁榮起來。從而導致日本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進入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由於進行技術革新和引入新工業新技術,這一時期,人工合成纖維和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開始進入大量生產時期,致使東京居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1962年東京人口突破1000萬。196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東京舉行,新幹線***高速列車***開始執行,首都高速公路開通,為東京今天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進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高速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開始日益明顯,國家開始被空氣、水汙染、高度的噪音汙染等環境問題所困擾。
1973年的石油危機使多年快速的經濟成長開始出現停滯。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國際經濟活動的增加以及資訊社會的出現,東京在經濟發展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東京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都市之一,並且還有很多引人自豪的魅力,如最尖端的技術、資訊、文化和時裝以及高度的公共安全。但是,這些快速的發展導致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環境水平下降、交通擁擠和救災物資準備不足。1986年以後,土地和股票價格開始呈螺旋式的上升,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泡沫經濟”現象。 日本在泡沫經濟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隨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泡沫的破裂,長期的經濟萎靡產生稅收衰減,導致了都政府的財政危機。步入二十一世紀,現在東京處於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通過落實多方面的開拓政策,東京正在努力戰勝自身所面臨的危機,力爭把東京建設成理想的極具吸引力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