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祥的人物評價

  林鳳祥***1825—1855***太平軍將領。壯族。農民出身。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任御林侍衛。1853年1月率軍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盧六、馮雲山、蕭朝貴、林鳳祥、李開芳等一批批太平天國將領壯烈犧牲,最終使這次震盪全國、驚動世界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在清王朝和帝國列強的聯合鎮壓下失敗而告終,但是,它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最光輝的一頁。

  由漢、壯、瑤等族人民共同發動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失敗,歷時14年之久,戰鬥遍及大半個中國的18個省,給予清王朝的封建統戰和外來的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以最沉重的打擊;同時,其漢、壯、瑤等族人民團結奮鬥、通力合作、並肩作戰的革命精神,成為後來八桂各族人民合力推翻三座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共同創造繁榮富強的廣西和南寧的重要“精神基因”。

  林鳳祥的人物生平

  林鳳祥於道光五年***1825年***生於廣西桂平,由於自幼喪母,其父憐愛未加檢束,以致放蕩不羈。少年之時,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縣城劣紳,縣令緝捕,其七叔林秀中賣豬4頭給他作路費,奔走他鄉。林鳳祥遂混跡江湖,設肆賣卜,並得以結識洪秀全、楊秀清。咸豐元年***1851年***參加洪秀全金田起義,為結拜的40個盟兄弟之一。

  洪秀全永安建制,林鳳祥受封司馬。此後,林鳳祥任開路先鋒,率領太平軍進攻桂林、長沙、武昌、鎮江、南昌等,轉戰南北,獨當一面,驍勇善戰,功績輝煌,累升至天官副丞相。

  咸豐三年***1853年***2月,太平軍從武漢水陸東下,林鳳祥率部從陸路進擊,所向披靡。3月,率軍先破南京儀鳳門,旋攻佔揚州,封靖胡侯。

  是年5月,太平軍北伐,林鳳祥奉命與定胡候李開芳、平胡候吉文元統率2萬餘人從浦口***今屬南京***出發,經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鎮歸德***今商丘***,擊潰清軍5000餘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因無船隻,未能渡黃河北上,乃循黃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於鞏縣***今鞏義***渡過黃河。

  渡河之後包圍懷慶***今沁陽***,內攻堅城,外防清援軍,與敵反覆爭奪,未能破城,延誤戰機。9月初撤圍,從垣曲進入山西,破平陽***今臨汾***,抵洪洞,然後東插太行山,於9月底破臨洺關***今河北永年縣治***,進入直隸***約今河北***境。清廷大震,於京師成立巡防處,調兵阻擊北伐軍北上。

  林鳳祥避實擊虛,揮師於10月末進抵天津西楊柳青,於靜海、獨流鎮紮營固守,以待援軍。洪秀全、楊秀清得悉北伐軍在天津受阻待援,於次年2月調集援軍7500人,從安慶北上增援。林鳳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靜海、獨流鎮南撤。

  咸豐四年***1854年***5月5日,至東光縣連鎮,與李開芳商定分軍。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林鳳祥則繼續困守連鎮,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咸豐五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集中兵力守東連鎮。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將連鎮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可是林鳳祥鎮定自若,繼續指揮突圍作戰,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充分顯示出林鳳祥的軍事才幹和大將風度。

  咸豐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軍奮戰9個月後,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檻送到北京,由大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及經歷。最後被害於北京西市。行刑時***凌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三十一歲。

  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鳳祥為殿前夏季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