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展現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步展的步伐,是解讀國家大政方針的有效途徑,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用!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與《襄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發展程序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主動適應新常態,克難攻堅促跨越,“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建設持續突破,“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襄陽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這五年,經濟發展逆勢跨越,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躍上3000億元臺階,預計2015年突破3400億元,是2010年的2.2倍,佔全省的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 9.7% 提 高 到11.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躍居全省第二位,分別達到339.1億元和6000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6.6倍和2.6倍。

  ——這五年,城市能級蝶變躍升,競爭優勢顯著擴大。城市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一心四城”的空間形態基本形成;城市品質明顯提升,“一城兩文化”特色日益彰顯,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速形成,區域性鐵路樞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的地位不斷強化,航空港吞吐能力顯著增強;城市影響力明顯擴大,地區生產總值和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躍居漢江流域城市第一位,躋身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競爭力百強”排行榜第74位。

  ——這五年,改革紅利加速釋放,發展動能顯著增強。80多項全國全省改革創新試點示範在我市實施,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障礙得到有效破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動能加速集聚,市場主體迅猛增長,五類市場主體發展到42.8萬戶,比2010年淨增27.5萬戶。

  ——這五年,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發展質量顯著提高。區域發展日趨協調,7個縣***市***區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中全線進位,襄陽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在147個國家級高新區中躍居第20位;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我市成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漢江干流襄陽段水質穩定在Ⅱ類水平。

  ——這五年,民生福祉不斷增進,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養老、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25.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連續四年在全省扶貧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16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88萬城鄉居民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實現“居有其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倍增;人民群眾安全感逐年提升,我市成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

  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預計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36.1%,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8%,計劃生育、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省定目標。

  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擴大有效投資強化跨越趕超支撐。預計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過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4.6倍。強化重大專案的支撐作用,累計實施省市重點專案785個,完成投資3842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專案224個。強化招商引資的帶動作用,累計完成招商專案投資5344億元,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2家。強化工業投資的主導作用,累計完成投資5276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4.4倍,鴻泰陽新能源汽車、中車工業園等一批重大工業專案相繼開工,神龍公司擴能、駱駝集團二期等755個億元以上專案建成投產。強化支撐性工程的基礎作用,累計完成交通投資471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6.8倍,漢十高鐵和蒙華鐵路開工建設,襄陽機場改擴建、襄陽新港建設快速推進,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鎮鎮通二級以上公路、村村通水泥路;累計完成水利工程投資68.4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2倍,鄂北水資源配置、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繼實施。

  ***二***以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發展質量效益。著力推進萬億工業強市建設,新增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兩個千億級產業,培育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叢集10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9個、中國地理標誌商標2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高到六分之一,產銷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100家,其中6家過100億元、97家過10億元,風神公司成為襄陽首家產值突破300億元的企業,駱駝股份、襄大農牧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我市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新能源汽車、軍民結合、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示範基地。著力推進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雲端計算、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快速壯大,“襄陽雲谷”成為全省資訊化支撐平臺,我市成為國家二級物流園區佈局城市、全國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立試點;旅遊“二次創業”取得重大進展,“千古帝鄉、智慧襄陽”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強市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成長,“中國有機谷”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我市進入全國百億斤糧食生產大市行列,連續四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

  ***三***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城鄉一體發展。著力優化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四位一體”的市域城鎮體系初步建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1%,比2010年提高7.1個百分點。著力推進新區建設,東津新區核心區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起步區骨幹路網基本形成,公共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各縣***市***新區核心區基礎設施網路基本建成。著力推進舊城更新,改造棚戶區16.63萬戶,綜合整治“三無”小區510個、惠及20萬市民。著力推動城市功能升級,完成了長虹路、襄樊大道改造,建成了臥龍大橋、東津大橋和勝利街立交橋,內環線全線貫通,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初步建立,主次幹道通行能力明顯提升,公交線網覆蓋面不斷擴大,燃氣普及率、公共供水普及率、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大幅提高,雨汙分流管網覆蓋面擴充套件到80平方公里。著力打造山水園林名城,深入實施文化融入、“九水潤城”、城市亮化和生態綠地建設工程,新建改建公園遊園20個,新增綠地400萬平方米、綠道120公里。著力推進城管革命,建立健全“大城管”體制機制,大力開展“五城同創”,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宜城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扎實開展,“四化同步”示範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103個村鎮成為全國、全省試點示範。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藍天碧水”、“綠滿襄陽”工程深入實施,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城市汙泥綜合處置示範專案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四***以改革創新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建立“一局兩委”、“三個一”、“三張清單”、“三零服務”為主的行政管理新體制,率先實施“先照後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有力促進了簡政放權;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各類金融機構和業態加速集聚,在全省率先設立產業基金和城市發展基金,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四板掛牌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市***州***前列,打造了全省四板市場首個市域科技板網際網路板塊;

  農村改革紮實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有序實施,市、縣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全面建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農村公共服務維護機制建設等工作成為全國示範;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戶籍制度改革、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籌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三港一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襄陽保稅物流中心獲得國家批准;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快,出口額由全省第六位躍升至第三位,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25家。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新增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創新平臺112個,獲得省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219項、授權專利8983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17家、達到290家;建成國家和省級各類孵化器9個、省級眾創空間7個;“隆中人才支援計劃”深入實施,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25個。

  ***五***以加強社會建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4.3%;大力實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動計劃,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新增城鎮就業52萬人,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大病醫療保險覆蓋所有參保人口,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物件實現應保盡保、保障待遇大幅提高。著力提高教育發展水平,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各縣***市***區均通過了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全省領先,襄陽四中、襄陽五中躋身“全國百強高中”行列,湖北文理學院建立綜合性大學工作紮實推進,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中國職業教育百強院校”。著力完善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四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基本建成,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歡樂襄陽”等群眾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著力增強衛生計生服務能力,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重點學科25個,建成省級“四化”鄉鎮衛生院51家、“五化”村衛生室1682個,公共衛生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省定計劃生育指標全面完成。著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六五”普法深入實施,城鄉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安全生產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管理、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法治湖北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法治襄陽建設經驗在全省推廣,我市成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試點城市、國家食品安全試點城市。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民族宗教、對口支援等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五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建立權力清單制度,促進了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執行;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應訴工作,促進了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與政協協商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開展“假如我是服務物件”大討論活動,推進市民問政、治庸問責常態化,有力促進了行政機關作風轉變、效能提升;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整治“四風”,大幅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強化政府投資專案和財政資金監管,規範公共資源配置交易,促進了廉潔政府建設。

  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極大地增強了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征程中奮勇前進。這些成就,是市委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頑強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駐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援襄陽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十二五”時期的工作,我們深切體會到,推動襄陽發展、造福襄陽百姓,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奮發競進,在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大局中勇挑重擔,在區域發展競爭中搶前爭先;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勇於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傳統模式,以改革創新的舉措集聚跨越趕超新動能;必須堅持高點定位,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定座標,以科學規劃引領發展;必須堅持善作善成,緊緊盯住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重錘釘釘子、螞蟻啃骨頭,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二、“十三五”時期的形勢和任務

  根據《中共襄陽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我們編制了《襄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產業層級、經濟量級、城市能級和社會治理水平快速躍升的關鍵時期。科學謀劃和推進“十三五”發展,必須冷靜分析形勢,準確研判走勢。

  面向“十三五”發展,我們必須清醒認識面臨的壓力和挑戰。發展不夠仍然是襄陽最大的實際,實現經濟總量佔全省六分之一的目標差距很大,壯大經濟實力的任務緊迫而艱鉅;傳統產業比重偏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偏小,現代服務業支撐不足,農產品加工業層次不高,推進產業升級的任務緊迫而艱鉅;創新能力不強、創業活力不足、開放開發水平不高等問題還比較突出,發展動力轉換的任務緊迫而艱鉅;區域中心城市的支撐性功能不足,縣級城市和中心城鎮承載功能不強,推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鉅;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尤其是保護和改善水環境、大氣環境、農村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鉅;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能力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很大差距,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的壓力很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緊迫而艱鉅。

  面向“十三五”發展,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各種機遇和有利條件。從戰略層面看,襄陽納入了長江經濟帶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規劃,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將在中西部地區培育一批區域性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強力實施“一主兩副多極”發展戰略,這些戰略性機遇交匯疊加,必將把襄陽帶入一個黃金髮展期;從重大專案佈局看,鄭萬高鐵、漢十高鐵、蒙華鐵路、漢江航運、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大唐熱電聯產、華電三期、路口電站、棚戶區改造、漢江生態建設等一大批重大投資專案列入了國家規劃,將在“十三五”時期全面實施、陸續建成,不僅會強力拉動經濟增長,而且將推動襄陽的基礎設施、城市能級實現質的躍升;從發展基礎看,近幾年相繼開工建設和竣工投產了一批重大產業專案,為“十三五”的發展積蓄了強大能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向“十三五”發展,我們必須科學把握和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面對增長速度換擋的趨勢,必須堅持增量與提質並舉,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努力做到競進提質、又好又快;面對發展方式轉變的趨勢,必須堅持加快發展與保護環境並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做到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面對動力機制轉換的趨勢,必須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相結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投資的有效性,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綜合分析“十三五”發展面臨的形勢,困難挑戰很大,機遇千載難逢,我們務必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牢牢把握新常態下抓發展的主動權,著力在優結構、強動力、補短板、壯實力上下功夫,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部署和“三維綱要”精神,圍繞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更加註重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轉型發展,更加註重創新創業和改革開放,更加註重依法治理和文化引領,更加註重城鄉一體和區域合作,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和持續改善民生,確保縣域經濟在全省考核中爭先進位,確保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和漢江流域,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及漢江流域的比重持續提升,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做出更大貢獻。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經濟發達,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力衝刺經濟總量佔全省六分之一的目標,到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6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2萬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成為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的戰略引擎。

  ——文化繁榮,名城效應全面彰顯。建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文化創造力、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一城兩文化”特色充分彰顯,成為全國文明城市。

  ——法治優良,城鄉社會和諧有序。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加強,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城鄉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成為“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法治城市。

  ——功能完善,城鎮建設提檔升級。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走在漢江流域城市前列,全市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2%、55%。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0萬人,形成佈局合理、配置高效、承載有力的功能體系。山水園林城市特色充分彰顯,成為全國生態園林城市。

  ——生態一流,綠色發展創造示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明顯上升,成為全國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示範區。

  ——人民幸福,群眾生活更加殷實。城鄉居民收入率先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實現脫貧目標,實現勞有厚得、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十三五”時期將突出抓好以下六項重點任務:

  ***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建設萬億工業強市。堅持放手發展規模,努力提高質量,實施中國製造2025襄陽行動計劃,全面落實《關於加快推進萬億工業強市建設的意見》,推動工業量級和產業層級“雙躍升”,工業經濟總量三年突破萬億、五年實現倍增,加快建設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著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到2020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突破40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突破3000億元,裝備製造產業突破2000億元,電子資訊、醫藥化工、紡織服裝產業分別突破1000億元,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分別突破60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板塊產值突破1000億元。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5500億元,棗陽市、襄州區分別突破1500億元,經開區、宜城市、谷城縣、老河口市分別突破1000億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達到15%和26%左右。

  建設現代農業強市。以整市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中國有機谷”建設為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階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加快壯大現代服務業規模,著力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

  ***二***建設先進基礎設施

  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鐵路樞紐功能,全力支援和服務蒙華、漢十、鄭萬三大鐵路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東津高鐵樞紐。完善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功能,實現所有縣***市***通兩條以上高速公路,中心城區至各縣***市***實現一級以上公路快速聯通,幹線公路與縣、鄉等級公路連結成網,縣、鄉等級公路與通村瀝青水泥路條條相通,3A級以上景區通二級以上公路。加快推進漢江梯級開發,打造漢江航運中心。建設區域性航空服務中心,把襄陽機場建成一類航空口岸和區域性門戶機場。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實施一批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專案,加強城市電網配套建設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網路。完善中心城區天然氣管網及配套設施,推進燃氣管網向縣***市***城區覆蓋、向重點中心鎮延伸。

  提升資訊網路建設水平。推進寬頻網路優化升級,提升“光網城市”、“無線城市”、“智慧城市”、“三網融合”建設水平,構建功能強大的公共資訊網路體系。

  提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加快推進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確保同步建成、同步受益。持續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提高防汛抗旱減災能力。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及城市備用水源建設,提高飲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構建城鄉一體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

  優化市域城鎮化發展佈局。堅持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城鄉一體化發展,完善市域城鎮體系。科學劃定城市發展邊界,優化提升中心城區“一心四城”空間形態和功能佈局,以東津新區為核心積極建立國家級漢江新區。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壯大棗陽副中心支撐作用,加快推進襄宜南、河谷一體化發展,支援保康生態旅遊試驗區建設。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加快推進高新區產城融合發展,強化對全市經濟的核心引擎作用。強力推進東津新區建設,基本建成70平方公里起步區。有序推進龐公新區、樊西新區建設,實現核心區基礎設施全覆蓋。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五年內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任務。按照綠色低碳迴圈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交通體系,規劃併力爭開工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完善供水、排水、治汙等市政設施,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城市綜合管廊系統。

  大力推進城市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綠色城鎮,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大幅拓展綠色空間,大力推廣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設施,打造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著力建設人文城鎮,堅持以強烈的文化意識引領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風景名勝區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打造一批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的特色城鎮和村莊;著力建設智慧城鎮,加快建設智慧化城市管理執行體系。

  健全完善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推進城鄉發展規劃、產業佈局、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和社會管理等“七個一體化”,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四***建設宜居宜業美麗襄陽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各類空間規劃,推進“多規合一”。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實施燃煤鍋爐燃氣替代工程,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實施迴圈發展引領計劃,全面推進工業園區迴圈化改造、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大力推行農業迴圈發展模式,加快建立城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體系,打造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鏈,支援谷城國家迴圈經濟示範縣建設。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

  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現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確保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執行。加大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力度,統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改水改廁、垃圾處理等工程,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著力構建市域“一核三帶九廊多點”的森林生態系統,加快建設中心城區“一心六片九水”的生態體系。深入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確保漢江干流襄陽段水質穩定在Ⅱ類水平。

  ***五***培育創新發展新優勢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大力支援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建設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襄陽科技城、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華科工研院、海智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更大規模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

  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構建有利於“雙創”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眾創空間,打造國內機制最活、生態最好、文化最優的創新之城、創業之城、創客之城,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5萬戶以上。

  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監管機制。深入推進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制度,深化稅收徵管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具有襄陽特色的要素交易市場,打造漢江流域金融服務中心。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集體林業綜合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充分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深化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改革,大力推廣政府購買服務。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法治襄陽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建設漢江流域對外開放高地。加快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打造“一帶一路”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建設國際陸港開發區,融入全國通關一體化大格局。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大力引進技術領先的專案、業態先進的產業,大力支援優秀企業到境外投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物流鏈;實施商標“走出去”戰略,引導品牌企業國際化發展。完善對外開放服務體系,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六***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打造區域性教育中心。完善城鄉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網路,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加快建設漢江流域醫療衛生中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國家健康城市。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加快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支援殘疾人事業發展。

  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總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17年底四個插花貧困市***區***建檔立卡扶貧物件穩定脫貧、貧困村出列,到2018年底三個山區縣建檔立卡扶貧物件穩定脫貧、貧困村出列,實現“摘帽”目標。

  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強化政府就業公共服務責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創業培訓,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更穩定的就業崗位。

  加快建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三、2016年重點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紮實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奮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全面完成精準脫貧、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省定目標。

  圍繞實現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夯實萬億工業強市基礎

  明確工業發展目標。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突破21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突破1700億元,裝備製造產業突破110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突破630億元,電子資訊、醫藥化工產業分別突破530億元和650億元,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分別突破400億元和26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板塊突破560億元。力爭全年新增1家產銷過50億元、10家過10億元、20家過億元的骨幹企業,新增150家規模以上企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5件以上、湖北著名商標33件以上。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900億元,襄州、棗陽分別突破900億元,谷城突破800億元,宜城、老河口分別突破700億元。

  加快推進工業專案建設。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650億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資700億元左右;實施億元以上工業專案422個,力爭建成投產180個以上。確保東風井關農機產業園一期、金鷹重工產業園二期、中車襄陽工業園、江山重工數字化核心製造基地、粵宜高科液晶顯示器、華中醫藥產業園、鞋業產業園、正大百萬頭生豬產業化等37個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專案竣工投產,確保際華生態紡織產業園、吉利農機裝備產業園、高德紅外應急安全裝備產業基地、華宇汽車安全氣囊等28個10億元以上重大專案開工建設,確保三環精密鍛造中心、新鄂西化工廠、長源東谷工業園、金洋冶金含鉛固廢物再生利用、德碩再生紙等21個10億元以上在建專案順利實施。圍繞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突出抓好東風新能源汽車、鴻泰陽新能源汽車、駱駝股份動力電池等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專案,力爭新下線一款以上新能源轎車,新能源汽車產值實現翻番、突破120億元。

  強力推進工業招商。進一步推動招商重心向工業聚焦、招商力量向工業集中,深入實施產業鏈招商行動計劃,重點突破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高階裝備、現代農機裝備、智慧家電、農產品深加工、再生資源利用、日用輕工等產業鏈招商,力爭全年招商引資實際投資額突破2000億元,工業專案投資佔比達到70%以上,力爭新引進投資過5億元的重大專案200個以上。

  加大服務企業力度。牢固樹立與企業一起“禦寒過冬”的思想,全面落實加快推進萬億工業強市建設的十條政策措施,深入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堅持工業執行排程制度和現場辦公制度,實行困難問題化解責任清單管理,紮實開展“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努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減輕負擔。

  ***二***實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突破性發展雲服務業。加快建設華為大資料產業園,大力推進華為雲服務華中大區中心、中國移動雲端計算中心二期、軟通動力雲應用等重點專案,集聚一批雲服務和大資料產業鏈專案,加大雲服務推廣應用力度,著力打造面向全國、服務全省、輻射中部的“襄陽雲谷”。

  大力發展檢測認證服務業。加快實施檢測認證產業園二期工程,啟動建設3個計量檢測中心,確保5個省級檢測中心投入運營、20家檢測認證企業入駐園區,建立國家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示範區和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

  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方式。開展“網際網路+物流”行動,引導傳統商貿物流企業利用新一代資訊科技改造升級,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自貿區跨境電商平臺等8個重點專案建設,籌建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直銷店;加快建設市級農村商貿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推進電商進村、快遞下鄉。

  加快發展文化旅遊業。加快建設漢水文化旅遊展示區等“一城兩文化”標誌性旅遊專案,大力推進隆中建立5A級景區;著力培育鄉村旅遊、休閒度假遊等旅遊新業態,積極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規劃建設東津古鎮、臥龍古鎮等旅遊小鎮。

  積極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社群養老、居家養老等養老服務模式,推動醫院與養老機構開展合作,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爭創全省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三***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基本完成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成解決易旱地區乾旱問題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大規模推進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高產農田30萬畝。開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大力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大規模開展高產建立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積極推行立體、迴圈、生態、高效種養模式,著力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和效益;加快建設中國有機谷“一核三區”,擴大有機農產品生產規模,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40個,確保核心區產業園展示中心、支援中心投入運營。

  推進農業產業鏈建設。推動企業與農戶結合、種養與加工結合、農業與旅遊結合,大力培育“農戶種養、就地加工、休閒旅遊、迴圈生態”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打造一批“種養—加工—旅遊”一體化經營的產業綜合體,大力支援谷城、南漳兩個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建設。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力爭建立市級以上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示範家庭農場100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0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00人以上,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建立“管理在縣、服務在鄉”的農村公益性社會化服務新機制。紮實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四***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

  堅定不移地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搶抓國家政策機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連片改造,強力攻堅。

  加大棚戶區改造投入力度。建立棚戶區改造融資長效機制,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的作用,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拓寬棚戶區改造融資渠道。力爭全年完成棚戶區改造投資350億元,其中中心城區完成投資260億元。

  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專案建設。全市新開工改造45227套,建成13092套;中心城區重點抓好襄城城南片區、樊城清河片區等11個改造專案,新開工改造19569套、建成4109套;推動棚戶區改造向工礦區、城郊鎮、重點鎮覆蓋。將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年度城建計劃,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報批、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全面提升棚改片區建設品質和服務功能。建立棚戶區改造專案審批快速通道,簡化程式,限時審批,提高效率,確保專案快速落地開工。

  創新棚戶區改造徵遷安置方式。堅持最大限度讓利於民的原則,全面推行貨幣化安置,縮短安置週期,加快徵遷進度,讓群眾儘快住上新房,滿足群眾多樣化居住需求。對經濟困難、無力購買新住房的棚戶區居民,採取提供公共租賃住房的辦法,滿足其基本住房需求。將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化解房地產庫存結合起來,通過政府購買庫存商品房籌集保障房房源,擴大有效需求。

  ***五***強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鐵路建設。全力服務和推進漢十高鐵、鄭萬高鐵和蒙華鐵路建設,全面完成徵遷工作,加快建設東津高客站配套工程和蒙華鐵路鄧湖分解站,開工建設東津高鐵樞紐和三座跨漢江鐵路特大橋,全年完成鐵路建設投資168億元。

  加快推進公路建設。開工建設保神高速和棗潛高速襄陽段,加快建設老谷高速跨漢江大橋,開工建設河谷、宜城兩座跨漢江公路特大橋,全面完成316、207國道改造,新建改建一二級公路300公里、農村公路100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40億元。

  加快推進機場和航運體系建設。確保襄陽機場航站樓10月份交付使用,飛行區及站前廣場等配套工程年底投入使用。開工建設新集、雅口兩座航電樞紐,加快推進襄陽新港小河港區、陳埠港區等重點專案建設。

  加快推進重大能源和水利工程建設。紮實做好大唐熱電聯產、華電三期、路口電站等專案前期工作,大力推進4個風電、5個光伏發電、7個電網建設工程,全年完成能源投資50億元。開工建設鄂北水資源配置16個分水口配套工程,繼續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

  ***六***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

  加強城市新區建設。加快建設東津新區,規劃建設高鐵小鎮;確保中心醫院新院區、襄陽三中新校區等公共工程投入使用;加快龐公新區建設,基本建成“三縱五橫一環”的骨幹路網。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中心城區498個城建專案,力爭完成投資550億元。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建成東外環及南北軸線,加快建設龐公大橋和蘇嶺山大橋,推進鄭崗互通等11個繞城跨區通道工程,新建改造21條幹支道路,新建改造4個公交樞紐站,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500個以上;提升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治汙等市政設施服務功能,以“海綿城市”理念和方式推進城市建設,啟動東津新區綜合管廊建設試點。

  加強山水園林城市建設。實施城市彩化試點工程,新建改建公園遊園10個,新增城市綠地300萬平方米、綠道30公里,全面推進市區濱江濱河道路綜合整治,打造岸線近水親水景觀帶。積極開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系統,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紮實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深入開展“藍天碧水”行動,加快構建市、縣、鄉、村***社群***四級網格化、全覆蓋的環境監管體系,全面完成國家“水十條”、“氣十條”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確保漢江襄陽段及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穩定,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深入開展“綠滿襄陽”行動,全面提升荒山、通道、村莊、社群、水系、引丹干渠等綠化水平;大力開展全民節能行動,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300輛以上,新增綠色建築20萬平方米;加快發展以再生資源利用為主的迴圈經濟,實施14個特色產業園區迴圈化改造;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打造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試點示範。

  ***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優化“雙創”環境。推進工商登記便利化,探索叢集註冊、一址多照、同城通辦等新型登記模式,推動企業登記管理全程電子化。全面落實財稅金融扶持政策,設立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天使基金,開展小額股權眾籌試點,大力引進和培育風投、創投等投資機構,建立“雙創”融資擔保機制。加快建設市縣兩級“雙創”服務中心,打造服務超市,完善服務功能。

  搭建“雙創”平臺。運用“網際網路+”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創”新載體,依託科技孵化器、創業基地、大學生創業園、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等建設專業眾創空間,加快建設襄陽創業大街、東津新區創業街,實現縣***市***區、開發區專業眾創空間全覆蓋。鼓勵網際網路企業搭建網路眾創平臺,支援骨幹企業搭建員工眾創平臺,構建開放式創業創新體系。

  培育“雙創”主體。聘請國內外成功創業者、知名企業家、天使和創業投資人、專家學者組建導師團隊,開展高水平、專業化的“雙創”輔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科研人員創業支援計劃、高階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返鄉創業促進計劃,力爭全年引進高階人才創業創新團隊8個,新增科技型小微企業300家以上、大學生創業者2000人以上,新發展“雙創”市場主體8萬戶以上。

  強化科技創新。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力爭在引進新的產業研究院***中心***上取得實質性突破,確保華科工研院投入運營,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創新平臺10個。大力推進協同創新,爭創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紮實抓好70個產學研合作專案。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紮實抓好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襄陽分中心建設,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85億元。大力支援企業自主創新,爭取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專案100個,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190項,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完善“隆中人才支援計劃”,以人才創新促進科技創新。

  ***八***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簡政放權,完善“三個一”管理體制,健全“一局兩委”工作機制,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市場協同監管清單管理制度,建立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制度。推進各審批系統無縫對接和市、縣、鄉、村政務服務平臺互通共享,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完成市直重點行業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深化“區鎮合一”體制改革,推進事業單位行政職能迴歸機關,推動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做大漢江產業基金和城市發展基金規模,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實體經濟和城市建設。推動政府投融資平臺加快轉型發展,構建集“融資、投資、建設、償債”功能為一體的投融資主體,全年力爭獲批國家專項債券70億元。創新公共服務專案和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重點推進12個PPP專案。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新增1家上市企業、1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0家四板掛牌企業。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提升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農業產業化擔保公司擔保能力,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信貸規模、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力爭新增貸款餘額260億元。

  深化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四零門檻”為核心的戶改新政,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機制,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紮實辦好宜城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打造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湖北樣本”;全面完成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深化財政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中長期財政規劃管理,抓好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試點工作;規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支援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深入推進開放開發。紮實做好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籌建工作,加快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建成綜合服務中心、海關監管倉庫、保稅物流倉庫及資訊系統,確保封關執行;啟動建設鐵路物流中心和公路港,積極申報一類航空口岸。打通連線亞太的“鐵水聯運”、“公水聯運”通道,開通連線歐亞大陸橋的“鐵鐵聯運”通道。積極開展國際產業合作,支援優勢企業在境外開展併購重組、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商投資。著力提高對外貿易水平,加強國家和省級出口基地***示範區***建設,積極發展加工貿易。

  ***九***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穩定的就業增收機會。全面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提供優質高效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擇業創業能力,千方百計促進各類群體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8.2萬人,創業帶動就業1.3萬人。

  努力讓貧困群眾分享更多的發展成果。紮實推進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脫貧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脫貧“五幫”活動,大力實施“五個一批”脫貧攻堅工程,加快推進“六到農家”基礎設施改善工程,確保全年實現140個貧困村出列、減貧11萬人。

  努力辦好更高水平的人民滿意教育。著力提升基礎教育辦學能力,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5所,繼續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五有配套”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加快實施優質高中增量工程,紮實做好省級教育資訊化試點工作。優化職業教育佈局,組建職教聯盟。支援湖北文理學院提高辦學水平,支援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擴大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試點專業,確保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條件通過省級“合格評估”。

  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網路,加強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和群眾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確保成功建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持續推進文化體育服務下鄉,廣泛開展“書香溢襄陽”全民閱讀和全民健身活動,著力打造品牌文化體育賽事。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紮實做好古城牆和萬里茶道節點申遺工作。

  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深入實施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切實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建立全市人口健康資訊平臺,積極推行居民健康卡。推動計劃生育工作轉型發展和服務管理改革。

  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推進職工和城鄉居民全面持續參保。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完善社會救助標準與人均消費支出相適應的動態調整機制,認真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加強農村福利院建設,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確保城市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農村社群老年互助照料中心覆蓋率達到60%。

  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編制實施“七五”普法規劃,深化公安和司法行政改革,加快建設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完善社會矛盾大調解體系,推進行政複議委員會規範執行,提升城鄉社群網格化管理服務能力,著力打造全國平安建設示範區,努力爭創全國綜治“長安杯”,積極建立全國法治城市。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紮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資訊化體系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積極建立全國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大力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積極建立國家食品安全城市。認真做好國防動員工作,大力支援軍隊改革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積極建立國家和省“雙擁”模範城。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紮實做好對口支援工作。

  新的一年,我們將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科學理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府工作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效和服務型政府。堅持依法行政。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職能,紮實抓好依法行政示範區建立,辦好全省法治政府建設試點,認真做好政府立法工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堅持從嚴治政。認真落實“三嚴三實”要求,馳而不息整治“四風”,重拳整治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牢固樹立雷厲風行、主動作為、狠抓落實的優良政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照只減不增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預算和財政供養人員編制;壓實主體責任,落實“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著力打造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我們肩負著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歷史重任,承載著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砥礪奮進,跨越前行,共同譜寫“十三五”發展的新華章,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一心四城:指以魚梁洲為中心,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東津新區四個城區環繞的襄陽中心城區空間佈局結構。

  “四位一體”的市域城鎮體系: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中小城市***縣級城市、鎮級市***為支撐、特色鎮為節點、新型農村社群***中心村、風貌村***為基礎的城鎮體系。

  一局兩委:“一局”指行政審批局,“兩委”指市場監管委員會、綜合執法委員會,這是我市在總結高新區學習借鑑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改革試點做法的基礎上,實施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三個一:即“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通過將市直部門相關行政審批職能全部劃轉到市行政審批局,建立“一口受理、並聯審批、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啟動行政審批專用章,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市政府組織工商、質量技術、食品藥品、智慧財產權、物價等部門組建襄陽市市場監管委員會,對市場實施統一監管;市政府組織具有行政執法權的市直部門組建襄陽市綜合執法委員會,統籌開展綜合執法。

  三張清單:指權力清單、監管清單、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所謂權力清單管理,就是將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所掌握的公共權力以清單的形式公開發布,接受社會監督;所謂監管清單***責任清單***管理,就是公開市場監管和執法事項,提高市場監管和執法透明度;所謂負面清單管理,就是指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與產業發展方向相悖或屬於國家、省、市規定禁止和限制企業投資的領域,編制內資工業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對清單外投資專案試行承諾審批制,對清單內投資專案試行聯合審批制,建立負面清單動態管理制度。

  三零服務:指工業專案審批“零障礙”、註冊“零收費”、服務“零距離”的工作機制。

  三證合一:將企業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的組織機構程式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的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工商營業執照。

  一照一碼:將工商註冊號、稅務登記號、組織機構程式碼三個編號合併為一個編號。

  三港一中心:指我市鐵路港、陸地港、航空港和保稅物流中心四大口岸核心平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提高社會供給來促進經濟增長。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殭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即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三維綱要: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基本原則,即市場決定取捨、綠色決定生死、民生決定目的。

  光網城市:是城市光纖資訊通訊網路建設的簡稱。主要是通過加快城市光纖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及都會網路、骨幹網、國際出口、網際網路資料中心擴容,引領全社會資訊高速公路建設,促進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提高城市資訊化、智慧化水平。

  無線城市:指使用高速寬頻無線技術覆蓋城市行政區域,向公眾提供利用無線終端或無線技術獲取資訊的服務,提供隨時隨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無線網路。

  海綿城市: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一種城市規劃建設理念,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

  一核三帶九廊多點:“一核”指襄陽中心城區中央生態核,“三帶”指西部山地生態護育帶、鄂北崗地生態護育帶和東部山地丘陵生態護育帶;“九廊”指漢江、唐白河、小清河、南河、北河、滾河、淳河、蠻河和引丹干渠等九個生態廊道;“多點”指市域內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公益林保護區。

  一心六片九水:指我市中心城區生態綠地系統,“一心”即魚梁洲;“六片”即峴山森林公園、餘家湖溼地公園、解佩渚溼地公園、月亮灣溼地公園、連山湖公園、東津綜合公園等六大生態片區;“九水”即漢江、唐白河、小清河、南渠、七里河、聯山溝、浩然河、滾河、淳河等九大城市水系。

  中國有機谷“一核三區”:“一核”是指南漳縣核心區,“三區”是指保康縣、谷城縣和老河口市等三個拓展區。

  龐公新區“三縱五橫一環”骨幹路網:“三縱”指峴山路、星光大道、龐公東路等3條南北向道路,“五橫”指龐公路、規劃6號路、江華路、向陽路、濱江大道等5條東西向道路;“一環”指濱江路。

  水十條:國務院2015年4月出臺《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主要包括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等10條具體措施。

  氣十條:國務院2013年9月出臺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主要包括減少汙染物排放、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企業技術改造、調整能源結構、嚴格節能環保準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健全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區域協作機制、妥善應對重汙染天氣、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責任等10條具體措施。

  脫貧“五幫”活動:指領導聯鄉幫、單位駐村幫、幹部聯戶幫、區域協作幫、社會參與幫的脫貧攻堅“五幫”活動。

  “五個一批”脫貧攻堅工程:指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型別施策,通過發展生產、增加就業脫貧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教育扶貧阻斷一批,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物件身上。

  “六到農家”基礎設施改善工程:指通過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下一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