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古代蛇
小編從小到大最害怕的東西就是蛇了,不過今天小編就壯壯膽子,為各位看官們八一八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古代蛇。
史前動物泰坦蟒是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蛇了,泰坦蟒長達500米,比現在的蟒蛇大很多,這種動物早就在58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泰坦蟒的全名叫泰坦巨蟒·塞雷洪西斯,是遠古時代的巨型蟒蛇,現在考古學家研究的泰坦巨蟒·塞雷洪西斯化石,是在南美洲發現的,這種蟒蛇與其他的蟒蛇不同,他是一種變溫的動物,溫度太高,它們會無法生存。
這種巨蟒般的生物伸展開來比城市公交車還要長,對大卡車還要重。但是根據僅有的部分化石無法判斷出具體的長度和重量,但是它無疑是史上最大的蛇。
恐龍滅絕之後,其它掠食者為爭奪霸權互相殘殺。泰坦巨蟒***Titanoboa***是當時最大的肉食動物,巨大的蟒蛇與之相比亦相形見絀,它無疑是史上最大的蛇。
佛羅里達大學古生物學家、館長約納森·波洛克***Jonathan Bloch***博士是挖掘泰坦巨蟒***Titanoboa***化石的團隊成員之一。
巨蟒的脊椎發現於相信是古新世年代的遠古熱帶雨林地區。
巨蟒的頭顱幾乎無法被發現,因為它們太脆弱、通常無法儲存完整。
“我們的問題之一是它為什麼這麼大,我們認為當時熱帶地區的溫度較高是重要原因。”
“泰坦巨蟒***Titanoboa***是恐龍滅絕之後地面上最大的肉食動物,佔據時間長達一千萬年,甚至更長,所以它是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的主要掠食者。”波洛克博士說。
巨蟒的化石是在哥倫比亞的塞雷洪露天煤礦***Cerrejon***中被髮現。
在恐龍被巨型流星或彗星消滅之後,巨蟒生活在古新世年代長達一千萬年,填補了生物進化史上的空白。
巨蟒化石被發現之前,在南美洲熱帶地區從未出現過6500-5500萬年前的脊椎和脊樑化石。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傑森·海德***Jason Head***博士說:“現在我們找到了恐龍滅絕之後的歷史突破口,事實上亦見到了取代恐龍的生物長什麼樣子。
科考人員表示,與其他蛇類一樣,泰坦蟒可能總是在水邊遊弋,一旦crocodilyform鱷放鬆警惕.就出其不意纏住其身體,令這個“小傢伙”窒息而亡,並將其吃掉。如果成功逃脫泰坦蟒的魔爪,crocodilyform鱷則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大、中、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在體長達45英尺***約合13米***的Titanoboa cerrejonesis巨蟒面前,體長僅7英尺***約合2.1米***的Cerrejonisuchus improcerus鱷根本不堪一擊。兩者之間的戰鬥“呈一邊倒的局面”。即便是最小的Titanoboa蟒,面對我們發現的最大的crocodilyform鱷,都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
泰坦蟒由於屬蛇類,是變溫動物,這項發現也暗示了,當時的其生活的熱帶地區比研究人員原先估計的更溫暖,平均氣溫為 32℃,只有這樣的氣候才能讓蛇長得這麼大,而現代當地的年平均氣溫為 26℃至28℃。
此外,泰坦蟒的交配習性也和現代蟒蛇大多數相同,首先是較小的雄性判斷在不會有被巨大的雌性吞噬的情況下,得到許可後,形成一個交配球,數條雄性纏繞在雌性身上,互相競爭以獲取交配權。雌性則在吃飽了的情況下,用自己體內的能量保持在七個月內不吃不喝,從而生下小蛇。
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平均體長可達到500米,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獵物包括6米長的巨型鱷魚、短吻鱷等。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