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中秋節手抄報樣本素材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快到,學校組織同學們製作以中秋節為主題的手抄報,小編為大家帶來簡單手抄報樣本素材,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以及賞月的習俗。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一天,奶奶家異常熱鬧。
在這中秋佳節,月餅當然是必食之品。大姑一早就把那香甜可口的月餅擺放在盤子裡了。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可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月餅餡有冰糖、豆沙、蓮蓉、五仁、百果、棗泥、火腿等數十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我拿了一塊五仁月餅,輕輕咬一口,那香甜的味道立刻洋溢在口中。不禁想起了蘇軾的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在傍晚,月亮快要升起時,姑姑們立刻找來一張圓桌放在陽臺上,奶奶精心地擺放著設案的食品,將蘋果、西瓜、石榴、棗子等圓溜溜的瓜果供在桌案上,也少不了那各式各樣的月餅。桌案上的食品饞得我直流口水,我急切盼望月亮快快降臨。
過了近一小時,月亮終於升起來了,這中秋的月亮圓的好像一個大玉盤,散發出幽幽的清輝。讓人不禁浮想聯翩,思緒萬千。我們按輩分坐在桌案周圍,欣賞著圓月,品嚐著食品。這時,奶奶為我們小輩講了一個關於“嫦娥奔月”的神話。奶奶慢吞吞地說:“相傳呀,嫦娥是當時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她因偷吃了仙藥,頓時身輕如燕,飛進了月宮,和后羿永隔天河而無法再相會。傳說在某年八月十五的前夕,后羿忽得一夢,說是夢見了嫦娥,她呀淚流滿面,痛訴相思之苦,囑咐后羿於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用麵粉做成如月狀的圓餅,放在門前,然後直呼嫦娥名,到三更時分,即可夫妻相會。后羿醒了之後,還真照嫦娥夢中所囑。果不其然,在三更時刻,嫦娥由月宮中飛來,夫妻相聚。所以啊,我們才在八月十五做月餅來供嫦娥。”我們全神貫注地聽著奶奶說的傳說,再抬頭,凝望那掛在天上的月亮,隱隱約約,似乎真能看見有一位白衣飄飄的嫦娥仙子在月中翩翩飛舞。
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她是不是很孤獨,很寂寞呢?人世間不是也有許多分離,不能團圓的人嗎?我們只能像蘇軾那樣祝福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