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反思

  《尊嚴》課文語言樸實,短小而蘊含人生哲理,讀後令人回味。四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後要反思些什麼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反思篇1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有在幫忙幹完活以後,他才吃這份食物。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讀過程。一是整體通讀,整體感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交流心得,感語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找不同的語句,體會不同詞語,從而感悟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落實了詞語的教學, “面呈菜色”、“骨瘦如柴”、“臉色蒼白”等詞語,體現年青人及逃難人飢餓至極,對狼吞虎嚥“對比讀,體現出年輕人及逃難人飢餓至及。就這樣年輕人仍堅持以勞動換取食物,寫出了年輕人是有尊嚴的。對兩個“狼吞虎嚥”進行了對比讀,體現了年輕人吃的心安理得,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二是重點細讀,引導學生重點讀哈默的三次語言,邊讀邊感語,深入體會哈默以勞動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的情感和態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這樣的情感和態度。如: “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對這句話做了重點指導,通過齊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形式,讓學生走近哈默,體會心理活動,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了自己的體會,語氣反而顯得更自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生自讀自悟中,學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動作,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到了他是一個自尊、自強、自愛的人,也感受到了傑克遜大叔是個尊重他人的人。此時再次回讀2-5段,再次感受到哈默與傑克遜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時也達到了語文教學的共聚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不足之處是在課尾應該讓學生說說有關尊嚴的事例,再次體會尊嚴,從而在生活上能以此約束自己,樹立自己的尊嚴。

  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反思篇2

  《尊嚴》這篇課文講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尊嚴的含義。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抓住三處描寫哈默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上,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課堂上,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們體會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貴品質,我採用了聯絡上文對比體會的方式。我先請學生劃出描寫逃難人們的語句,這裡包括外貌描寫及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只有一句,“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我引導學生仔細讀此刻引導學生練讀兩人的對話部分,最有助於體會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質,所以我讓學生之間互相練習。結果,孩子們體會的很深刻。故事中,這個年輕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由於,這的教學處理得當,後面的那句: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是,在讓學生講述身邊有關“尊嚴”的例項時,他們卻有些牽強,講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在總結全文時,我又講了一個《嗟來之食》的故事,這對理解“尊嚴”有益處。同時,我還把孟子的幾句名言寫在黑板上: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告訴學生,在惡勢力面前不低頭,在有錢人面前不低頭哈腰,在金錢面前不受誘惑……這都是“尊嚴”。這樣,加深對“尊嚴”的理解。我想,上課不僅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課文為依託,把學生引到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澱。

  四年級語文下冊《尊嚴》教學反思篇3

  《尊嚴》一課主要講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故事。在上這篇課文之前,我認真地鑽研了教材,把握了課文的重難點,大量蒐集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在借鑑他人備課的基礎上,我把尋求具體研讀課文的切入點放在讓學生品讀分析狼吞虎嚥的不同上!然後引導學生充分與文字接觸。

  一是落實了詞語的教學。出示 “面呈菜色”“狼吞虎嚥”疲憊不堪”等詞語,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新詞。

  二是培養了學生朗讀能力。文中的對話內容較多,我讓學生畫出傑克遜大叔與哈默的對話,採取自由讀、分角色讀、師生讀等方式指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感悟人物的內心活動。

  三是理解重點句子,突破教學重難點。如緊扣文中重點句:“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在指導學生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請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但從整堂課得教學效果來看,只是我個人完成了預設的教學流程,但學生對於課文的理解離學生應該達到的認知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最直接的表現有兩個:

  一是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整堂課氣氛有點沉悶,大有我一人唱獨角戲的感覺。

  二是大多數學生對於“吃完後再幹”和“幹完後再吃”到底有什麼不同體會不深,還沒能體會到“白給的食物就是施捨,而施捨的食物吃起來就沒有尊嚴”。

  三是學生的回答既沒有激情四射,更沒有鏗鏘有力,讓我覺得學生內心的感情世界不豐富。

  我想,我作為教師,主導作用沒發揮好。結合學生的表現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我感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再努力:

  一是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平時的語文課上不僅要多練,更要引導學生髮言的深度和廣度,而不是答案的泛泛。

  二是加強對朗讀的指導。把朗讀真得置身於情感的激發中,讓學生因情而讀,而不是因讀而情。

  三是讓學生學會放鬆。平時的表現再好,臨場慌亂,語言表達缺乏勇氣或詞不達意是學習語文的大忌。這節課,可能本身我的緊張情緒影響了學生,以至於學生比我更緊張。在事後的一篇日記中,班裡有近十名學生說到這節課讓他們很緊張,不敢發言等等。為此我也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內心,他們也緊張。我想,這都是我的責任,是我課上得功夫還不深,沒能把課堂氣氛調動起來。

  但是我想,學完本課,學生們還是很受感動的,對尊嚴有了初步的體會。我想,我還應結合本節課的不足,紮根於教材,備好課,上好課,真正把教材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依託,把學生引到更為廣闊的語文世界中,讓學生讀更多的文章,在多讀中,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強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