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拍攝黑白照片技巧

  黑白照片擁有特別獨特意境,下面就就帶來黑白照片拍攝技巧,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一、用RAW格式拍攝

  很多攝影新手也沒有拍攝RAW檔的習慣,雖然RAW檔體積比較大,但容許後期微調的程度大***如調整曝光、對比、飽和度等***,對於拍攝數碼黑白相片特別有用,因此建議拍攝時選用RAW或RAW+JPG的格式作儲存。

  二、使用低ISO

  數碼相片的噪點跟膠片的不一樣,要拍出漂亮的數碼黑白相片,ISO越低越好,這樣相片的質素和黑白的輪廓便會更加突出了。

  三、拍攝高光調、中間調和低光調的黑白相片

  黑白相片主要分為三大類:高光調、中間調和低光調:

  高光調:高光調的相片是隻相片大多是白色的,只有少部份是黑色,這型別的相片能帶給讀者明快、輕盈、高雅的感覺,適合拍攝秀麗風景、兒童、少女等

  中間調

  中間調:中間調的相片是最為普偏的,當相片中黑色、白色和灰色的部份平均分佈便是中間調的相片了,這時相片帶來的感覺往往取決於相片對比的高低

  低光調

  低光調:低光調便是高光調的相反 - 畫面中大部份是黑色的,只有少部份突出的白色,這樣的相片帶給人深沉、神祕、堅強、剛烈的感覺。

  要留意一點的時我們拍攝時不要為拍攝某一種調子的相片而去遷就,反而應該是仔細衡量該場景而去拍攝那一種相片比較適合。高光調的相片宜曝光多一級,而低光調的相片則可以減少一級來表達出更強烈的感覺。

  四、尋找高對比度

  因為黑白相片缺少顏色,能表達出感覺的只有黑白對比,因此於黑白相片中對比是十分重要的元素,我們拍攝時***就算是拍攝彩色相片再用軟作轉成黑白***要特別找出高對比度***光暗明顯***的環境才拍攝。

  五、尋找圖案和紋理

  於彩色相片中,因為顏色容易搶去焦點,所以圖案和紋理常常被忽視,而好的黑白相片其中一個元素便是表達出獨特的圖案和紋理,各位可以多試試!

  六、留意光線

  跟第四點的尋找高對比度一樣,因為黑白相片沒有顏色,就只有靠光暗位置來表達圖畫,我們拍攝時要留意光線的方向和力度,例如側光拍攝人像便可以帶出半剪影的效果,而單一光源便會產生陰影,拍攝時可以細心觀察。當然剪影也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七、拍攝動態的天空和水

  各位新手拍攝黑白風景照時可以為相片加入一項元素-動態!其實便是移動中的雲或水 - 因為雲或水是白色的,會產生白色的畫面,移動中的雲和水會帶來一層層的光和暗位,立時令黑白相片生動起來!

  室內數碼攝影四大技巧

  1.使用自然光

  靜態攝影的一個優點是簡單地說就是沒有什麼是移動的。你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來設定相機數值,特別是快門速度。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或者桌子上,你就可以把快門速度降至非常緩慢,以最大限度地捕捉環境光,即使在非常黑暗的角落,光線薄弱或夜間室內攝影。如果有光和燈,就使房間的整體氛圍變暖,包括他們利用他們降低快門速度和長時間曝光。你也可以把你的ISO降低,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張清楚無噪點的照片。

  重要的是要記住,對於室內裝飾,你應該著重於平衡照明。意思是沒有太深的陰影或過於明亮的亮點。你想看到在黑暗區域的細節,但物體也沒有變得完全明亮。因為我們談論的是自然光,想一想哪一天哪些時段最能表現室內空間的特徵。清晨和傍晚的光線是柔和的、陰天產生軟光、明亮的超級晴天產生嚴厲的光特別是中午,因此你可能想考慮陰影內部產生的刺眼外界光線,和拍攝的人相比,我通常會使用這些陰影作為一個藝術照片的元素。然而,室內空間是不同的,這可能並不總是適當的。

  2.不要忘記你的50mm鏡頭

  不僅因為50mm鏡頭是最接近人類的眼睛的鏡頭,也是單獨的空間的一些區域和細節沒有太過完美的鏡頭。在某種程度上,它是空間的一個極好的“肖像”鏡頭。當使用更長的鏡頭,我發現我必須糾正相當多的失真的相片邊緣。用50mm這幾乎不成問題。結果是令人愉悅的,它喚起了一個非常自然的場景,讓你覺得自己就真實處在場景裡。

  3.取得正確的白平衡

  這是一個棘手問題,它成為了許多攝影師的剋星。大多數非專業攝影師都無視了白色的平衡。這在婚禮上變得特別明顯的,新娘的禮服看起來是藍色的,人們的臉變為洋紅色,但是幾乎沒有人注意到。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喜歡一個溫暖的感覺,我所有的照片都傾向於這一方向。但要小心,白色仍然是白色的,而不是黃色或奶油。請記住,經常吸引到人們的是一個形象是一種感覺或情感。你的照片足夠強大並且是觀者產生了情緒,或是與他們產生共鳴。白平衡是幫助你實現觀眾這種接觸的關鍵。

  4.近距離拍攝

  你可能想觸控、感覺牆壁,翻轉一些開關,或坐在鬆軟的沙發上。這些你想接近,觸控和感覺的東西,它不僅是一個視覺連線,它了成為具象。觀者想真實的去觸碰它。這就是為什麼近距離投籃和細節是重要的。

  數碼曝光模式選擇三要素

  要素一:光圈大小

  即鏡頭通光口徑的大小,通常用f值來表示,f=鏡頭的焦距/鏡頭的有效口徑的直徑。f值越小,光圈越大,單位通光量越多;f值越大,光圈越小,單位通光量越小。例如:光圈f/1.8要比f/5.6的口徑更大,單位時間內通光量更多!

  同時,光圈也是影響景深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保持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虛化效果越明顯***;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清晰範圍越寬廣***。

  要素二: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即是曝光時間,通常用分數來表示,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通光量越少;速度越慢,曝光時間越長,通光量越多。例如,1/250s的快門要比1/30s秒更快,也就意味著通光的時間更少,所以獲取的光線也更少。

  要素三:ISO

  感光度***ISO***,這是一個從膠片時期就流傳下來的概念,代表感光材料對光線的敏感程度,ISO越高,感光元件對光線越敏感,達到同樣效果需要的光線量越少;ISO越低,感光元件對光線越遲鈍,達到同樣效果需要的光線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