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和資料內容

  高科技就像溝通現實與未來的使者,引導人們不斷開拓發展的空間,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大全以及航天科技手抄報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大全

  


【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1】

  
【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2】

  
【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3】

  
【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4】

  
【航天科技手抄報圖片:5】

  航天科技手抄報內容

  一、高新科技類

  遙感技術:這是本世紀60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探測技術,它從遙遠的地方去感覺運動著的物質的映象,藉助專門的光學、電子學和電子光學探測儀器,把遙遠的物體所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訊號接受記錄下來,再經過加工處理,變成人眼可以直接識別的影象,從而揭示出所探測物體的性質和變化規律。

  超導技術:利用超導電材料的獨特性質進行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的技術,稱為超導技術。

  微電子技術:運用電子學基本規律,研究各種電子元件、器件裝置和系統,廣泛地應用於國民經濟、國防及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的應用技術,就是電子技術。而微電子技術則是電子技術的微型化發展技術。

  微波通訊:微波通常指波長從0.3米到10-3米,頻率從109赫茲到3x11-11赫茲的電磁波。利用微波的性質可以製成體積小、方向性極高的天線系統,進行遠距離通訊。微波可以毫無阻礙地穿過電離層,通訊質量遠高於短波,為宇宙通訊、導航、定位以及射電天文學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超聲波技術:超聲波指頻率超出音訊範圍的振動波。超聲波技術成為研究超聲波在生產技術中的應用以及有關量度技術和儀器裝置的專門領域。利用超聲波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速度的變化,可以檢測出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它用於探測時,除了沒有x射線探測帶來的輻射危害外,還可以透視得更清晰、更深入。

  人工智慧: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模擬人類智力活動的一項科學技術。其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電子計算機和機器人的進步。

  二、航空航天技術

  1.2000年12月21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 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系統”。這標誌著中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中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2001年1月10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併成功進入預定軌道。1月16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準確返回併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在新世紀的首次發射,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誌著中國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成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5.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域成功著陸,標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

  6.中國科學家在奈米科技研究方面,居於國際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發現奈米金屬的“奇異”效能—超塑延展性,奈米銅在室溫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繞,被譽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無空隙奈米材料是如何變形的”。從總體看,中國有關奈米論文總數排行世界第四,在奈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國際上佔一席之地。

  7.超級計算機智慧化2000年11月29日,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臺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誌著中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8.2001年3月,國家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863”計劃15週年成就展。“863”計劃自1986年3月實施以來,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重點支援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距離明顯縮小,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2016年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團隊憑“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榮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潘建偉說,2016年將建成連線北京、上海的廣域光纖量子通訊網路,併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初步構建天地間廣域量子通訊體系。 面向2030年,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訊、網路空間、智慧製造和機器人、深海深空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種業自主創新、健康保障等領域,抓緊遴選啟動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專案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