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為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那麼神祕、那麼有趣……這堂課裡首先做到教師和學生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不是問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親切的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扮演迷路的小孩,學生當太陽指點方向。
又如:教學第三段,讓學生當北極星考一考學生怎樣辨別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學性知識,以往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語言,加以運用和創造,這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太陽”指點方向時,通過當太陽幫迷路的小孩指點方向的遊戲中,巧妙地把太陽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蘊含其中,並積累詞語“旭日東昇”“夕陽西下”;再如對“忠實”這一詞語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太陽為什麼是個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難點是如何在黑夜裡找到北極星,利用課件形象演示後,讓學生找找兒歌的後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極星的方法集於易讀易記孩子喜聞樂見的兒歌中;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溝渠裡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讓學生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後,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為“我會填”,讓學生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2
《要是你在夜晚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在識字部分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識記生字。並採取都種形式幫助學生識記。
2.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能夠比較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3.能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4.對於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靈活應對。
不足之處:
1.課件中的圖片並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在使學生能夠形象直觀地認識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方面發揮的作用極小。
2.導課部分沒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且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沒有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學生還不夠廣泛。
3.在對第5小節“溝渠裡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為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雖然有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但是由於準備不夠充分,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課《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
人教版第五個單元主要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全詩融自然科學知識於生動形象的語言之中,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詩句韻腳整齊,適合朗讀。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並激發了探究發現的美好願望。?
1、品讀美感。詩歌教學應更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味道。在讀本文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而不是一味的講解灌輸,讓孩子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而理解文章。這也避免了將本文變成常識課。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裡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評價,重視發揮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涵養、去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味。
2、重交流。 這堂課裡首先做到教師和學生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不是問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親切的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時,教生扮演迷路的小孩,找四個學生當太陽、北極星、大樹、溝渠的積雪,自我介紹指點方向的方法。讓學生根據理解充分的說,很好的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拓展。在本課中我重視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第五小節”,通過實驗學生知道溝渠裡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並且讓學生仿照詩歌的形式寫一寫,說一說。更為孩子們拓寬視野做好鋪墊,讓孩子們願意閱讀相關書籍,豐富自己的只是儲備。
待改進的地方:
在拓展環節上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交流其他的辨別方向的方法,更能體現學生的自主。但因為時間的原因沒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