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讀書樂手抄報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讀書手抄報該怎麼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的資料

  讀書的樂趣

  高爾基說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告訴我們,如果想要進步,那就要多讀書。

  書籍,是廣闊的海洋,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知識,等我們去尋找,去探索。書中優美的文字,精練的片段,緊密的聯絡,都讓人震撼。一個個方塊字在作者的安排下變成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展現出動人的曲子。

  特別是那些名著,更是給人啟迪,讓人在大千世界中看到了人類的人閃光點:魯濱遜勇敢,執著,堅強,不放棄;保爾柯察金勇於命運對抗,頑強,刻苦,奉獻,奮進的精神;簡·愛的自信與堅強不屈;還有阿繆沙外祖母善良與人慈……在眾多人身上體現的美好品質,都寄託了作者的美好祝願。

  在作者生動的筆下,每個人都有鮮明的性格特點。即使一些反面角色,也有他們各自的特點。他們同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形象。讀書,讓我獲得更多知識,為我打開了文學的大門,給我樂趣。故事中扣人心絃的情景,讓人不得不一口氣看完,特別是那些推理小說,讓人不知不覺看完,瞭解事實的真相,並不斷佩服那些偵探的聰明才智,還有他們的“演繹學”,給讀者留下印象。

  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從中開闊視野,汲取知識,陶冶情操,從中獲取經驗,學到各種各樣的寫作技巧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讓人沉浸其中,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也淨化了心靈……

  有關讀書的典故

  1.三墳五典

  指稱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語出《左傳·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職名,倚相,人名***趨過***快步走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好好對待他***。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後人便以“三墳五典”、“典墳”、“墳典”、“墳籍”、“丘墳”等詞來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尋章摘句

  形容讀書只顧及文中的片言隻語而不深究其精神實質。語出《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書》:“***趙諮***使魏,魏文帝善之,嘲諮曰:‘吳王頗知學乎?’諮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3.斷章取義

  常指隨意摘取詩文中的一部分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願意如何。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春秋時各諸侯國進行外交活動時,使節們往往以賦《詩》為表達己方意願的手段。然賦詩者與聽詩者可以對詩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詩的本義。此典的形式常有:“斷章取義”、“斷章取誼***古誼同義***”、“斷章載句”。現今還用,不過已轉為貶義之辭。

  讀書的好處

  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本週是讀書節,大家都在認真地大量地讀書,我也不例外。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讀書的許多好處。

  俗話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秀才不停地讀書,通過“書”這個視窗,知道了天下發生的事情。

  “讀書會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沒錯,書是有趣的。只要認真讀,就能體會到書的樂趣。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是無價之寶,書是知識源泉,我們要像海綿吸水一樣去汲取那“顏如玉”、“黃金屋”,不能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地去讀,那樣會左腦進,右腦出——忘光了。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高尚的人談話”。高尚的人有許多值得我們領略的思想和品格,我們如果有一本好書,而且認真去領略他的思想,就想像是在瞭解高尚人的思想,學習高尚人的品格,所以讀好書和高尚的人談話是差不多的,目的都是更加完善自我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侷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我們每一個學生要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把讀書,應視為自己的樂趣。

  同學們:“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讓我們與書交朋友吧!讓讀書之花,盛開四季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