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典型事蹟材料精選
當前形勢下,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張洪洲,男,現年34歲,大專文化,任陽豐鄉索店村村主任助理。從2007年10月到現在他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自辦實體,發展養殖業,帶領群眾邊學邊走,一路風塵一路歌,掙得了養殖業的大發展,為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全鄉聞名的養殖名人,優秀大學生村官,多次被縣、鄉被評科技致富帶頭人,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群眾的好評。
張洪洲敬崗愛業,無私奉獻,是人民的好公僕。他善謀利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把整個身心投入到開拓創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中。2007年10月,他響應上級號召,到索店村任村主任助理,以索店廢棄窯廠為基地,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張洪洲自擔任索店村主任助理之日起,就把自己交給了索店2000多口人,整日與村幹部一起進組入戶、訪貧問苦、訪賢問能,田間地頭、企業商店到處都留有足跡,成日的摸爬滾打,使他臉黑了,身瘦了,終於找到了村民增收緩慢的原因,他翻資料,闖市場,開座談會,殫精竭慮尋找加快發展的路子。
他從遠教網上了解到目前養豬業處於低谷,按市場規律,隨時都可能回升。於是,他萌生了到索店村窯廠辦綜合養殖小區的養豬的念頭。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他立即與村“兩委”協商,要進行多元化養殖,積極謀求發展,得到索店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大力支援,同意把廢棄窯廠承包給他做示範基地。他馬上投資50萬元建豬舍40間,清洗魚塘20畝,購買豬仔300頭,母豬20頭,投放魚苗萬餘尾,又利用地理優勢散養家雞2000只。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經常組織養殖戶學習畜禽的飼養、疫病防治和沼氣池的建設等技術,為大規模發展多元化、環保型養殖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陽豐鄉實施沼氣工程,張洪洲率先帶領部分養殖戶去參觀了其它地方建的沼氣池,回來後又組織大家學習,讓群眾明白沼氣工程不僅節約了能源,還有效地解決了環境汙染的問題。通過學習借鑑其他地方的養殖模式,張洪洲提出了一種適合當地實際的高效、節約、環保的多元化養殖模式:用糧食餵雞,用經過消毒、發酵、烘乾、粉碎的雞糞加上能量元素,配成母豬飼料,豬糞又進入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和沼渣,沼氣用於照明、做飯。這種養殖模式有效地利用了資源,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收入。通過他的帶頭作用,陽豐鄉一下子發展了近千口沼氣池,僅僅這項工程,使村民節約燃煤及電費,還有效地解決了養殖帶來的汙染問題。在他的帶動和示範作用下,索店村趙全洲、魏祥龍、安建喜等也緊迫而上,形成你追我趕快速發展的局面。
2009年,隨著養殖事業的逐步發展壯大,張洪洲和養殖戶們商量後,決定成立陽豐鄉養殖專業經濟協會。經濟協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生產規模逐步擴大,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也大大增強。協會利用遠教站點組織會員進行學習,舉辦養殖培訓班,方便學員學習技術,協會還負責制定生產規劃,協調養殖發展中的品種資源,籌措資金,市場銷售等,解除了群眾後顧之憂。在協會的指導和幫助下,養殖專業戶越來越多,並各顯特色,為農民致富奔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近三年來,張洪洲不斷學習、刻苦鑽研、瞭解市場、反覆實踐,不斷壯大發展規模,增強了輻射帶動作用。他的綜合養殖小區存欄仔豬300頭,年出欄近1000頭;養母豬30頭,年繁育仔豬500餘頭,除自養外還供給其他養殖戶仔豬200餘頭;魚存塘一萬尾,年出塘鮮魚20000公斤,散養雞出欄4000只,以自己的致富行動帶動了索店村養殖事業的發展。現在的張洪洲對村官充滿信心,對養殖業充滿感情,準備明年再建一棟豬舍,增養母豬30頭,使生豬年出欄達到1200—1500頭;再建一棟雞舍,散養家雞5000只,同時利用自己的養殖技術和經驗,充分發揮村官和協會的雙重作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他說:“現在索店村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雖然與其它經濟發達的村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堅信,只要肯登攀,艱苦創業,一定能改變貧窮的面貌,推動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篇二
楊志,男,1980年7月生,漢族,中共預備黨員,大專文化,交城縣西營鎮大營村人。2007年經過篩選和麵試,成為了交城縣大學生村官中的一員,走上了洪相鄉洪相村主任助理的崗位。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我很快就適應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並和當地幹部和群眾融在了一起。
到村工作之初,我在做好各項村務工作的同時,還走街串戶瞭解村裡的情況。在和農民交談中,我感愛到農民創業致富的願望是很強烈的,只是由於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對創業失敗的恐懼,阻礙了他們前進的步伐。而作為大學生村官,帶領農民致富無疑是我們最大的責任。 怎麼才能讓農民儘快富裕起來呢?這是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種植業對於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可是由於農民土地太少和分散經營,獲得的利潤很少,怎麼才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如何才能使農民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較大的收利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的商品化率大幅度提高,然而目前我國農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國內國際大市場的競爭,這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缺乏組織的小生產,很難做到要素投入的集約化、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生產手段的科技化、產業經營的一體化。要想讓農民增收,必須把農民和土地集中起來。而如何能把農民和土地集中起來呢?這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一次看中央二臺《財富》欄目時,一個農民創業成功的節目啟發了我。
種植業又有很多,到底種什麼呢?經過我幾個月的考察,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我選中了種植紅棗這一產業。紅棗種植對於當地來說是個傳統產業,以前一直有不少農民種植,而且紅棗營養價值很高,社會需求量在不斷擴大,市場價格也在不斷升高,總之,種植紅棗是最適合當地農民的一個專案。
選定了創辦的專案和方式後,又一問題呈現出來,如何才能把農民組織起來呢?我先對老黨員和老幹部進行交談,詢問他們對於創辦合作社的意見和建議,鼓動他們參與合作社。經過我的不斷勸說,獲得了許多老黨員和幹部的支援,特別是得到老黨員趙家年的支援,他不僅低價把自己承包的165畝山坡地承包給我們,還鼓動自己的兒子和本村的村民參與創辦專業合作社。經過近半年的不懈努力,於2011年3月份組織了洪相村村民趙恆嶽等20人成立交城縣玄中鋼城棗業專業合作社。經第一次社員大會決議,全體社員一直推薦我擔任了合作社監事一職,負責監督合作社的財務和建設。
在創辦合作社初期困難很多,資金不足首先擺在我們的面前,為了籌積資金,我和社員們四處籌積資金,籌積到了20萬元啟動資金。資金問題解決之後我和社員趙恆嶽、王和東等人又不停的考察市場,選育棗苗,並親自參與到紅棗種植,經過半個來月的努力,在4月底種植了2600株棗苗。
為了把紅棗種植好我經常的跑到縣紅棗種植中心去考察學習,併到自己母校山西農業大學找教授去種植中遇到的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向老師們請教,為了能真正掌握技術,我還買了各種種植方面的書籍,從實踐和書本多方面進行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和社員們的努力下,紅棗苗成活率在95%以上,並長勢可人。此外,我四處到有關部門爭取扶持,獲得水利局的水泵一臺,三輪車一輛,還申請到農經局、林業局和林業廳很多政策扶持。
在工作和創業的同時,我還不忘自身的學習和提高。6月12日我參加了組織部組織為期一星期的SYB創業培訓。通過培訓使我懂得了解創業所需要的各個方方面面,對我們下一步擴大規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只是一個起點,絕不是終點。下一步我們準備上馬紅棗加工產業,擴大合作社經營範圍,使社員儘快富裕起來。
蝴蝶只有經歷了破繭而出的苦痛,才能在陽光下翩翩起舞,釋放它的美麗。我們相信那壓迫在石塊下的小草比溫室裡的花朵更有生命裡,我們相信風雨過後必然是彩虹和陽光。
篇三
晉世宇,男,現年27歲,大專文化,任羅山縣鐵鋪鄉青蓬村村委主任助理。從2008年12月到現在,他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自辦實體,發展養殖業,帶領群眾發家致富,一路風塵一路歌,爭得了養殖業的大發展,為全鄉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創業人才帶了好頭,成為優秀的大學生村官,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好評。
晉世宇自擔任青蓬村主任助理之日起,把根扎於農村,訪貧問苦,訪賢問能,把整個身心投入到開拓創新、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發展之中。他翻資料,闖市場,積極探索和尋找農村發展的路子。他發現:鐵鋪鄉地處羅山南部山區,是個典型的山區鄉,山高坡陡,資源貧瘠,村民發展經濟和創業致富的願望十分強烈。但是,由於思想束縛以及資金限制,更關鍵的是長期以來沒有能幹的致富帶頭人幫助村民找到合適的門路。要使農民脫貧致富,關鍵是要發展集體經濟,引領村民共同創業,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更是責無旁貸。經過市場調查,將投入成本少、經濟效益高、市場風險小、技術簡單易學的蛋雞養殖與土雞生態養殖作為自己的創業專案。
在國家允許和鼓勵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政策的引導下,他積極探索實踐適應本地經濟發展的致富道路。2010年6月份,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在得到青蓬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大力幫助下,晉世宇創辦了鐵鋪鄉生態養雞場示範基地,雞場位於鐵鋪鄉南部,佔地十餘畝。目前,擁有標準化蛋雞養殖場一座,育成高產蛋雞5000只。另外,正計劃建設年產土雞5000只的生態土雞養殖場。為了能夠全面準確掌握蛋雞飼養技術,購買了養雞專業書籍從頭學起,細心鑽研,從網上查閱大量技術資料。廣泛到外地虛心學習,求取真經。
自第一批5000只雞苗購進後,他全心全意地經營雞場。還得做好蛋雞防疫、喂飼料、跑市場、尋找客戶、建立產品銷售渠道等工作。付出終有回報,目前,飼養的第一批蛋雞終於成功產蛋,日產蛋量達4800枚,產品在當地供不應求。算算賬,除了成本之外,5000只蛋雞產蛋每天能淨賺幾百元。
嚐到甜頭後的他沒忘記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創業初衷,開始建立養雞服務站,免費為附近村民提供蛋雞養殖技術服務和市場資訊,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為全鄉養雞戶提供了資源共享、資訊共享、技術共享和市場共享,解除了養殖過程中的後顧之憂,達到了互利多贏的最佳效果。
現在的晉世宇對發展農村經濟充滿信心,對養殖業充滿感情,要不斷壯大發展規模,增強輻射帶動作用,盡力為農民致富提供廣闊的舞臺。他計劃在一年之內,將養雞場辦成養雞企業,進行批量銷售,組建與參加養雞合作社,引導當地群眾致富,通過合作社輻射帶動周圍村組群眾,綜合養雞戶的力量,建立品牌,提高聲譽。在三年之內,建立蛋雞,土雞,林地以及其他家禽多樣化綜合發展模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創業的過程中,不僅要給村民帶來新觀念、新思維,還要留下讓農村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將承包荒山,林地,池塘,利用雞糞發展果園,經濟林木與魚類養殖。另外,本企業將進行土雞產品深加工,如速凍土雞,土雞餐館等,增大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最終成為立體的生態的多樣化的綜合養殖企業。
他堅信,只要把根扎於農村的廣闊天地,艱苦創業,情繫群眾,一定能夠改便農村貧窮落後局面,推動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